苏沧桑
静夜独处,突然停电了。睡下早了点,出去走走又太晚了,只好呆呆坐在桌前:无边的静谧中,不知是月色还是微风悄悄穿过窗纱,掀开了闲置桌头的那本《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看见,远古时代一个白雾迷蒙的清晨,在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只洁白的飞鸟。沉重的翅膀、眼睫上异域的冰霜证明它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当它终于看到一条流动在苍茫大地上的玉带时,像找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突然间热泪盈眶,就在它奋力张开双翅投入母亲的怀抱时,一粒圆润饱满的种子从它颤动的羽翼间掉下来,轻轻坠入了温暖的水里。
不知沉睡了多久,种子醒了,它在碧绿的水里照见了自己的同样碧绿的影子。但它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不知道自己将被人们叫做蒹葭或芦苇,不知道每年冬天来临,侯鸟南迁的时候,飞鸟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乡。它更不知道,命运让它在这里落地生根,是要赋予它的生命以崭新的意义:一个女人将因它而美丽,一个男人将因它而遗憾千年,一首诗将因它而成为千古绝唱。
太阳、月亮和星星轮流照着那片古老的土地。如初生婴儿般的蒹葭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毫无心机地贴近着身边的一切――清晨的风、明亮的雨、从容的流水和无声的鱼儿……在轮回的一个个季节里,它渐渐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深浓的墨绿,然后褪尽铅华,在河两岸站成一道雪白、飘逸而又苍凉的风景。没有笑容,它却是快乐的。没有泪,它却显得格外凄美。
在一个霜凝露结的清晨,它一觉醒来,穿过迷蒙的白雾,惊喜地发现仿佛仙境被偷来人间――在碧水和蓝天相接的地方,在茫茫苇花的呵拥下,出现了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好安静伫立着,款款地低下头只有黑色的长发和雾一般雪白轻柔的衣裙在风里说话。当远处传来一个沉稳的足音时,她终于嫡然而笑,如月下绽放的水花。万籁俱寂,凝神倾听着一个故事的序曲。
在水一方的佳人,你的美好令我朝思暮想,我多么渴望涉水与你携手、完完全全拥有你。“但一路上的人都说,美的魅力在于若即若离,爱的魅力在于一水之隔。我怕路远水长、道阻滩险,我更怕一旦梦想成真,所有的诗情画意便不复存在。”
在水一方的佳人,请原谅这颗怯懦的心吧,我会一直守在与你隔水相望的地方,直到化成一支芦苇,一只飞鸟……”
没有人看见,一滴泪从她的眼角慢慢流下来,滴碎了平静的河心,荡起了绵绵不绝的涟漪,如她心头千百年来的痛。
电突然又来了,两千年前的叹息刹那间随着黑暗消失得无影无踪.通明的灯下,我见玻璃台板下压着三支栩栩如生的苇花,是我一次到野地里采的,怕被灰尘弄脏了,就压在玻璃下,面对面伴了我十年。一直以来,我喜欢把我觉得很美的东西如一片花瓣、一幅画、一张照片什么的都压在玻璃下,让我看得到摸得着又不会被弄脏弄丢。因为我深知,很多美好的事物,得到了,反而会失去想象中的美好。在苇花的左下方,压着一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曾经觉得这张名画近看一点也不美,画中人头发枯黄,眉毛淡若虚无,眼神有点儿呆板,鼻子过于硬朗,有点男性化,脸颊过于丰满,胸脯过于狭窄,每一个地方似乎都不大耐看,想想还不如当初惊鸿一瞥,留一个好印象。后来当我终于静下心来时,才发现,只有用心细细品味它,才会真正体会到一种永恒的美好和安宁。
紧挨着这幅画的十一章女儿三周岁时的半身像,她天生丽质,齐耳童发,玉琢般的玲珑无关,红色的小背心衬着她健康粉嫩的肌肤,黑葡萄办黑亮的眸子天真无邪地看着摄影机旁正逗她笑一笑的妈妈,双唇不由自主地一抿,微微一笑。每当我看到画中的这个小人儿,所有抚育她的艰难困苦都化作了加倍的甜蜜,想起自己心里曾经起过得不生孩子的念头,仍感到心有余悸。
而之所以见这张照片和那张名画放在一起,还因为女儿的神情和坐姿都向蒙娜丽莎。无论何时看到他们,心就会涌起万众柔情,从而使一个女人坚信,这个世界会像孩子一样美好。
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新意,包括爱情,关键是,我选择与它隔水相望,还是抓住它、拥有它、珍惜它?两千年前那个没有发生的爱情故事已成千古遗恨,不知道两千年后的秋水旁,是否仍有人在低吟“溯游从之,到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轻轻合上《诗经》,像合上一幅山水画,梦里仍有月色拂动蒹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