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龚老师初中课堂 2018-10-23 12:19:00
《湖心亭看雪》考点讲解与练习 1、 文学常识
(1)作者作品背景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2)文体常识
一篇写景叙事的小品文,作者借写景叙事道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境界。
(3)名篇名句(默写)
总写雪后西湖美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特写镜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字
(1)字音
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 挐(ráo)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堤(dī) 芥(jiè) 毡(zhān) 更(gèng) 强(qiǎng)饮 喃喃(nán)
(2)字形
崇祯 挐 毳 雾凇沆砀 堤 芥 毡
(3)字义
定:完了,结束
拏:撑,划
拥:围裹
3、词
(1)实词的词义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
(2)通假字
挐:通“桡”,撑、划
(3)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客居”.“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4)古今异义
余 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
今义:剩下的 例:余数
(5)成语、熟语
更定矣(更深人静)上下一白(水天一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4、句子
(1)句子翻译
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析】在翻译句子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即把句子中重要的实词都一一翻译出来,不能漏掉。其次是翻译出来的句子一定要通顺,按现代人语法习惯调整好词语顺序,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再有,翻译过来的句子要适当的的增补、删、调,使句子语言流畅。
(2)句式与用法
倒装句:更有痴似相公者(正常语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省略句: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于)此。 拉余同饮。(他们)拉余同饮。
5、 文言文阅读赏析
(1)文言文断句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析】文言文断句应注意,在一句中先看句意相对完整的地方,不能破读;若是一个词语,不能破读。
(2)筛选文中信息
从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解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读之使人遍体生寒了。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
“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片之态。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云雾的上下混融糅为一体,做到动静相承,既写出雪的精神也写出了雪的气象。然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接着作者选择四个镜头来精心描画雪中景物,这就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此段的表现手法,作者虚实并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却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大雪奇寒,人鸟声俱绝,相公却要出外观雪;要观雪,又偏拣“更定”之后拥毳衣炉火独往,这在船家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痴”举。但“痴”举亦更有人在:二客早煮酒赏雪于湖心亭上,这在舟子看来,更是“痴”举。通过他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由此看来,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这种不理解即使作者引以自矜、自得,又使作者深深地感到孤独和伤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这篇小品正是要表现这种“痴”劲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解析】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4)分析作者观点
作品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
【解析】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6、 语言表达
(1)选用、仿写、变换句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使用数量词最精妙的句子。这一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西湖幽静深远, 令游人孤清忘俗的意境。
【解析】这一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西湖幽静深远, 令游人孤清忘俗的意境。
仿写:十五的夜空,惟明月一轮,星星几点,与余车一辆,车上人三四人而已。
(2)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解析】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表现出作者脱俗的情味和欣赏山水之乐的雅情雅致。
(3)常用修辞手法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析】1.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2.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题型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更( )定 挐( ) 毳( )衣 雾凇( )沆( )砀( ) 堤( ) 芥( ) 毡( ) 更( ) 强( )饮 喃喃( )
【答案】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 挐(ráo)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堤(dī) 芥(jiè) 毡(zhān) 更(gèng ) 强(qiǎng)饮 喃喃(nán)
【解析】熟练掌握字音。
二、解释加黑的字
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客此
【答案】
定:完了,结束
拏:撑,划
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一白:全白
一芥:一棵小草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
【解析】熟记实词的意思,注意词语活用。
三、默写
1、总写天云上水上下一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小衬大描写西湖幽静深远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提示进行默写默写。
六、阅读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翻译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①【答案】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解析】要根据句子的大意来断句,是一个词语的不能破读。
②、【答案】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注意句子的语气
3、【答案】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从文章中看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