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都努力想要没有混乱、没有痛苦地生活,都渴望将自己从斗争中解放出来,不仅是同邻里、家人、朋友尤其是和我们自己的斗争,还包括与对错、虚实、善恶等概念的冲突。
二、要想认识实在、或者体验真实,就必须得做到洞察。洞察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相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一切欲望和选择都停止了。这种状态不是通过单纯的否定和压制而产生出来的。
三、一切渴望、欲念都会妨碍洞察,即使是对实在的渴望。欲望限定了思想和情感,因此也就使其无法做到直接的洞察。所以心灵为任何理论或解释所囿,或者如果它被困在任何信仰之中,那么它就绝对不可能有所洞见。
四、心灵为自己制造出了欲望和自我保护的抵制,以作为安全与慰藉。因为一切渴望都会阻碍洞察,一切欲念都会歪曲认知。
五、所有欲望以及任何由它带来的体验,构成了这一自我维系的“我”的过程。这一“我”的过程,以及它的欲望和倾向,制造出了恐惧,并由此使得一个人去接受由权威所提供的慰藉和安全。
六、外在的权威源于恐惧。恐惧使得心灵去接受他人意见的逼迫——无论是邻居的看法还是领袖的看法——以及组织化的信仰。这些信仰成为一个人存在的一部分,于是他的思想与行为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会去适应那由权威建立起来的模式。
七、尔后便出现了一种理想范式的权威,它妨碍了真正的自我依靠。这种自我依靠来源于对现实的认知。由于你无法理解这种争斗和痛苦,于是你便去求助于某个理想范式、某个概念来指引你渡过这片混乱和痛苦之海。
八、倘若我们仔细审视和检验一下这种欲望,就会发现它仅仅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当下冲突的逃避。你用一种理想范式的权威来逃避现实、逃避当下,这种权威经由时间与传统而变得神圣化了。理想范式的权威妨碍了对于现实的认知。
九、欲念、渴望制造出了恐惧,并由此导致一个人去寻求外在的权威、理想范式的权威以及经验的权威中发现的慰藉和安全。这种权威以各种形式维系着以恐惧为基础的“我”的过程。想想你的思想、行为以及道德的方式,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恐惧以及它那微妙的、给人以慰藉的权威。
十、哪里有欲望的努力,哪里便会有选择,而选择必定是建立在偏见的基础之上。觉知并非来自于选择,当你认识到选择意愿或欲望意愿的短暂时,便会实现觉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