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晚清至民国间才华横绝少有的大师,你光看他的名字和号,就知道人家有多牛了。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后来更是给自己起了很多的号,比如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他精通西学,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家、宣传家,其实他的国学根基尤为深厚,据说八岁开始学习写作,九岁就能洋洋洒洒写文章了,更为牛逼的是,梁启超17岁时,竟然考上了举人,要不是晚清取消了科举考试,搞个末代状元也未可知。梁启超后来更是在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堪称大师。
梁启超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个籍籍无名的书生。有一年,梁启超到广州去拜会两广总督张之洞。此时的张之洞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当时在广州搞洋务运动,开办具有西方教育色彩的书院。梁启超当时受到老师康有为的影响,锐意改良,以图挽救大清将倾的大厦,对洋务运动的领袖张之洞寄予厚望,希望能得到张之洞的支持。梁启超送上自己的名片,希望拜见张之洞。张之洞看到名片上写着“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为不满,你一个籍籍无名的学子,竟然敢与我两江总督称兄道弟?于是就写了一副对联,为难梁启超。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无礼,意思是你看我张之洞是什么人,朝廷一品大员,仙风道骨修养极高的领袖,你也太狂妄了,敢和我称兄道弟?
梁启超体现了未来大师的风骨,他气度不凡慷慨激昂地对了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梁启超这个对联,绝对是啪啪打脸张之洞。他的意思是说,我是个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读书人,我还是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侠士,你那些王侯将相的爵位,在我面前不值一提。梁启超为什么有这个胆子,在一品大员张之洞面前口出狂言呢?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贤尊于势”的思想。这个思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往往认为,我是有抱负有操守的知识分子,虽然我的地位没有你高,但是我在道德上比你高。我们要是去看孟子的书,就能够充分领略古代知识分子,那种清高笑傲王侯的风采。张之洞一看,觉得梁启超未来必将像一颗闪亮的启明星,这个年轻人未来可期。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越来越大,更加的心高气傲。梁启超到湖北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又出了一联,看梁启超怎么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张之洞的这个对联很巧妙,把江夏二字拆开,形成一个很难对的上联。意思是你梁启超也很牛逼,但是谁最牛呢?很显然是我张之洞。这个难不倒后来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他略加思索答出下联: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感叹,梁启超真乃天下奇才。张之洞为什么觉得梁启超的这个应对,对的好呢?梁启超始终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读书人来看待的。读书人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说的儒人,他的这幅对联中的儒,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文化儒家是排在第一位的,三才是指天地人。易经中以天地人为三才,而地是居中的,人是排在第三位的。因此他说自己是个儒人,熟读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规则烂熟于心,怎么敢去称谁在先、谁在后呢?这也是对张之洞的巧妙的讽刺和规劝。
梁启超用两幅对联,巧妙应对张之洞,让张之洞对他的才气叹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