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败家子”,但他却挽救了半个中国文化 原创 东家APP 2018-12-06 13:59:46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却少有纨绔之气; 他曾投身军界, 却因政局黑暗回归文人之身; 他被母亲视作十足的“败家子”, 却被同人誉为“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 他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国艺术, 却在动乱年代被屡屡错待。 民国四少?远远不够
民国,一个混乱的年代。 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 提起明国,你也许知道他们: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557712b3486a4c80a67a17cde4ea7b2c)
被说烂了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d0333f12894b4043bf429d1148ba8be2)
为对方背叛全世界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8a4aea6f6dd4fee80326328e0f6e458)
什么都输得起的 张爱玲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fae569526da499d877d28992015f2c0)
一代京剧大师 梅兰芳 ……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人在当时只是他家里最普通的客人,你也许只会稍许惊讶。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中国半壁文化江山都受过他的提携和恩惠,你也许会被深深震撼。 他,就是所有“民国四公子”版本中,唯一不变的那个。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632c9bb4ec2d4234a46839db97bf65a0)
民国四公子
他是中国第一大藏家,
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文化奇人。
他,就是张伯驹。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d01f5e5b03b471e8f0d77394c5d75b1)
父亲张震芳,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办过煤矿,私人盐业银行大亨。张伯驹可以说是标准的富二代。 七岁入私塾,九岁能写诗, 从小享有“神童”之誉。 博览群书,通今博古。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73f5a69918f416db2dfddb012d452d9)
张伯驹书画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d7a57a4f6f4449e39a4ea4c7237885db)
富贵人家的孩子, 一出生,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 继承家业、光耀门楣。 但张伯驹偏偏放纵不羁爱自由。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c753e6ae7c884f88a69c2a1adc9b0877)
一不认官,二不认钱,独爱诗词、书画、戏曲。 一生都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 据女儿张传綵回忆: 在奶奶眼中,父亲是十足的“败家子”,不可能使家业中兴。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2206fe97d46e4743a5e65abef5638980)
中国第一大藏家
“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张伯驹《丛碧书画录序》自述。
搞收藏对于张伯驹, 起初,只是出于爱好。 却没料想成为了一生的事业。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b2acb21ce9e44fefac14b2b68a301b94) 张伯驹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
1936年,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要卖自己收藏的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张伯驹费了心思,却与之失之交臂,此画后流于海外。 其实也没多大事,就是特么“心疼”。 从此,保护重要文物不外流就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而此时,溥儒手中还有另外一幅传绝迹: 中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平复帖》。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f7e144c1f73d4d579e8adda532c01eb8) 《平复帖》
张伯驹害怕《平复帖》会重蹈《照夜白图》的覆辙,请求收购。 这一幅,一定要保下来! 但三番请人说合都因价钱太高而谈不妥。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967efc551ba54d19bfc49e10f42e2e95) 张伯驹收藏的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后来溥儒母亲过世急需用钱,张伯驹却又不想乘人之危,并未买画,只说是借给他钱以应急,溥儒感动,以四万元低价将《平复帖》售予张伯驹。 而另一件稀世珍宝《游春图》更是几经波折。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631b0658de340d38ab95b8e39390e3d) 《游春图》
当时拥有《游春图》的马霁川准备将画卖往海外。 张伯驹听闻此事,这还得了?! 求助故宫博物院,无果。 急而气极的张伯驹冲到琉璃厂,挨家挨户声讨盗卖国宝流外的叛族行径。 闹的满城风雨,逼得马霁川只得将价钱压到220两黄金卖给张伯驹。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e1ba158ba53460a9231c41a47e03ee0) 《游春图》局部
然而此时的张伯驹因买画早已身无分文,别无他法, 他只得卖掉自己最爱的15亩大宅(原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宅), 再凑足银两,换回如今故宫博物馆的头牌珍宝《游春图》。 他在北京,曾有上百所房宅,就用这样“一宅一画”的方式,都被他换做了件件顶级书画。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5d1c551e898a4acbaef289d1c7ecb98c)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平复帖》,《游春图》,《百花图》《上阳台帖》……这些神话般存在的真迹,都被他完好的保留在中华大地上。 哪怕后来张伯驹被绑架勒索,潘素欲卖画救他,都被他严词拒绝,称“宁死也不能卖画!” 捐了“半个”故宫
高山之所以称为高山,并不仅仅是因其巍峨挺拔的身姿。 更是因其面对狂风暴雨,还能够滋养一方水土,守护芸芸众生。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e8476b12b15e4f57b6cdbaa50bda7d7f) 张伯驹收藏的范仲淹《道服赞》
20世纪50年代,这些珍藏了30多年书画名迹,被张伯驹夫妇陆续无偿捐给国家。其中多幅国宝级名画,现在静静地陈列在故宫博物院中。 而这些文物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39756f595e1b4193b3f8bf090723462e) 张伯驹收藏的宋代杨婕妤百花图,为现存最早女画家作品
故宫虽然不是张伯驹的家, 可他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d5358d032344e09b2d565f48cb73f37) 张伯驹自创书法——“鸟羽体”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bd7227b10c454657bed6985dabd51fb2) 文化部所颁奖状
谦谦君子,天涯人远
文革中,张伯驹未能幸免于难。 “此人很坏!” “他资助过袁世凯!” “拉出来!” 71岁的张伯驹被被隔离审查8个月后,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进行劳动改造。 但因为年龄过大,革委会拒绝接受张伯驹夫妇。 两位老人无奈,只好回到北京。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7538a2d9e5b443b984f45f4088a9f8c)
在北京,原来的房间早已被别人占了,只留了一间10平米的房间,经济上没有来源,只好靠出卖家中结余物资度日,最后连家具也卖了,靠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64f6ac7a31446e18a21a7a22106f791)
张伯驹潘素夫妇合唱
曾经风光无限的“民国四公子”,如今却落得个家徒四壁的境地。 一生倾尽全力保护国宝,晚年却获得如此待遇。 旁人都为其愤愤不平,可他自己面对磨难,却一直坦然自若,不怨天,不尤人。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c67f94e5204ebebff756603c1ccd3c) 张伯驹作品
1982年2月,张伯驹因为感冒住进北大医院,被安排在一个八人间的病房内。夫人潘素提出要换个单人间或双人间,有利于病人休息。 但医院方面拒绝了,理由是:张伯驹不够级别。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病逝。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3c04e76ca931498d9fca455808f8f3d0)
事后有学生跑到医院大骂:“你们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单人间?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你们这座医院!”
世上再无第二个张伯驹
人心鄙夷,世情益乖。
固然是因为坚持本心,他一生都洁身自好。
但潮涨潮落有沙过,烟雨散尽亦有云。
他的气节,他的风骨,
却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文人大家。
「“父亲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华文明、中国艺术之中,我亦难辞其咎。” 」 ——张传綵
「“这几年,我参加的八宝山追悼会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很多人的悼辞上无一例外的写着‘永垂不朽’。依我看,并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的不朽者 ,张伯驹是一个。” 」 ——千家驹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d896f47671e64ac59d04710a19a45aa3) 张伯驹画作《白芍药》
「 “不论中国文学如何发展,都不会再有张伯驹。” 」 ——章伯钧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10d4b9ddf414df1a6210d50162c1b24) 张伯驹现存唯一故居
我们有幸去拜访了张伯驹先生最后的一处宅院,低调如斯,就坐落在北京的后海边。 黄包车夫载着游客路过时,总时忍不住吆喝一声:这是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的故居,过去这样的宅子,他在北京有几百个。 是的,几百个宅子,都换了这些珍贵的字画和文物。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0f2b044a0914a5389ae260c3e7901a5) 张伯驹现存唯一故居
在和张传綵老人聊天的过程当中,她反复提及的除了父亲卖房买画,便是他对于年轻人无私的提携。 一代文化大师王世襄一直想要研究《平复帖》,但深知此物实在太珍贵了,便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去张家看上一次。没想到,张伯驹竟说:“你拿回家看去。”
![](http://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2718527e382840b1873a50fe1bfa0b24) 张伯驹女儿(拍摄于2016年11月)
就是这一次的“借贴经历”,造就了正在酝酿的一个大计划……我们按下不表,下回分解。 有些东西必须要留下来。 以高山之巍峨,呵护文化生生不息。 越过山丘,有人还在等候。
张伯驹先生故去了,
但这样新的故事还在延续……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世家 献给对中国文化传承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