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悟空问答上看到一个问题,问“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三水三心看了一些朋友的回答,总觉得有话要说。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使用,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一项必备能力。很多人看到之后会马上作出判断,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对这句歌词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是什么呢?看了我在下面的分析之后,你有没有感到诧异呢?
首先,了解一下背景这是一句歌词,歌名叫做《南泥湾》,是贺敬之作词,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作曲的一首革命歌曲!后来,这首歌通过郭兰英的演唱,传遍祖国的东南西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革命军人的赞歌!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百多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其次,来看看这句歌词的修辞手法这首歌词,很多人认为是夸张,这没有错,但实际上,这句歌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1.夸张。
夸张有两种,夸大或者夸小。这里,毫无疑问是夸大,也可以说是夸多。“到处是庄稼”,是形容庄稼多,“遍地是牛羊”,形容牛羊之多,描写出一片富庶繁华的景象。
2.对偶。
对偶是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处处是庄稼”与“遍地是牛羊”,都是五个字,“处处”对“到处”“庄稼”对“牛羊”。基本上,还是非常规整的对偶。
或许有人会说,这哪里是对偶,明明有两个字一样。其实,对偶是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的。只有对仗,才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是对偶中一种特别严格的诗词格律要求。
3.互文。
互文是一种不常用的修辞手法,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从定义来说,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可能大家就明白了。《木兰辞》里有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死的都是将军,战士们都活下来了?后来问老师,老师就说,你没看《三国演义》,都是大将们先打,所以,死的自然就是将军了。后来细细一想,觉得对又觉得不对。其实,这句话就是互文,意思是说“将军和战士们一起,身经百战,有的死了,有的回来了”,不然,将军都死了,战士们都回来了,哪里还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呢?
再举一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初读也不理解“秦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时候的边关”还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时的边关”?后来知道了互文,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同理,这里的“遍地是庄稼,处处是牛羊”,意思是“到处都是庄稼和牛羊”,你看,是不是互文呢?
总之,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学多问才行。特别是我们做老师的,不要拿一点就跑,多研究一下,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
你判断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