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千古名篇《铜雀台赋》赏析(含注释、译文) 古韵国学 2018-12-19 06:34:23
古筝-高山流水.mp3 05:28.072000000000002
来自古韵国学
《铜雀台赋》,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 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译文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①
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②
(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③
(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注释
①龙凤的金玉雕像:原文里的玉龙与金凤指的是铜雀台旁边的另两座高台,一为冰井台,一为金凤台,曹植谓之玉龙与金凤。
②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传闻周文王梦见奇像,译梦为“虎生双翼为飞熊,必有贵人相助”,后来果然有姜太公相助。曹植此说是指家父必有贵人相助,得以成大业。
③东皇太一:是汉代人崇敬的太阳神,是《九歌》中最高天神,人首鸟身。
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桥。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三国演义》中孔明巧改曹植《铜雀台赋》以激周瑜,是一篇绝妙激词,鲁肃引孔明见周瑜,谈及战和之事,周瑜佯讲其主张投降的道理,鲁肃则陈述其主张抗战的理由,二人争得耳红脸赤,孔明却在一旁袖手冷笑。周瑜问孔明高见,孔明冷冷地说:”将军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富贵。”话是赞成周瑜的意见,实是对他的讽刺。鲁肃不知底细反大怒说:“汝教吾主屈膝受降于国贼乎!”
孔明乃献一计说:“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单,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北。操若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瑜问哪二人,孔明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说: ‘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愿得江南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瑜说,“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说:“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并诵《铜雀台赋》,把原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二句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孔明易此二句,便轻易地套在二乔身上。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说:“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说:“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说:“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说:“吾与老贼势不两立!”并承认刚才主降是用以试孔明,他要求“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本是孔明求助于周瑜,现在反是周瑜求助于孔明,可见孔明激词之妙。
从最痛切处着手
孔明激周瑜的特点,是从其最痛切之处着手。大乔是孙权之嫂,二乔是周瑜之妻,这是众所周知。而智如孔明,出使东吴哪能不了解其国情况,且其长期隐居的隆中与东吴相邻,哪有不知之理。他巧改赋意,将“二桥”改为”二乔”,显然是有意激之。这么一激,周瑜与曹操更势不两立,并说山了他决心抗操的真实意图,孔明微之的目的是达到了。至于曹操取二乔,虽说是孔明改”桥”为“乔”用以附会之辞,但说之假则假,说之真亦真。曹操是个好色之徒,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不管其后果的,如他曾因取降将张绣叔父之妻淫乐,致有淯水之难;倘如他能平江东,二乔岂能幸免。故杜牧诗有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并非臆测之言,而是推其理必然如此。
名将美人,用在三国东吴二乔两姐妹身上是十分恰当的。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有人以为二乔的父亲乔玄就是曾做过汉朝大尉的乔玄,这是错误,太尉乔玄死在汉灵帝光和六年,是睢阳人,与庐江乔玄毫不相干。二乔的丈夫都是英雄,大乔的丈夫是孙策,小乔的丈夫是周瑜。
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这就是大乔今后的生活。
小乔比大乔要好一些,她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他和张昭。周瑜还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惜“羽康纶巾”的周瑜敌不过也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不知诸葛亮后来到周瑜灵前吊孝的时候,小乔是何感慨。反正从此后,小乔应该是:“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以上有关二乔的生活情况,一般来说,是大家熟知的,至于二乔与赤壁之战的关系则知道的人不多。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谢谢您的阅读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