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需善悟 马建华 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常常看他的悟性的高低。悟性的高低固然有天生的因素,但后天的努力并非不可以逆转。 语文阅读向来是把领会、体验、感悟放在重要的地位的,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读书的过程应该就是“悟”的过程,北宋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宋代著名教育家陆世仪亦十分强调“学必求悟。”被誉为“鬼才”的四川剧作家魏明伦侃读书,谈到读书要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他又特别强调悟性:“有记性没悟性,是读死书。悟性至关重要,一举满盘皆活。”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悟可以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在科学妁探索过程中也会发生重大的作用。大部分富有创意者都把科学发现归功于思考的感悟。 要提高悟性首先要有一颗慧心。一篇优秀文章,从一个字到一个词、一句话,可能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情感,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们看成是抽象的文字和句子,走马观花,不加留意地一读而过,怎么能够有所感悟呢?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忆自己自己幼时读《水浒》的情景时写道:“……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于漪幼时读《水浒》之所以能够入情入境,读出趣味,在于她能够敏感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获得独有的美感体验。 刘墉在《世说新语》中说:“一个死板的人是不容易有灵感的,你想想‘一叶知秋’,才红了一片叶子或落了一片叶子,就知道秋天要来了,那感动灵活不灵活?多愁善感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有灵感,因为别人还没感觉的时候,他已经感动得泪流不止了。日本着名的文学家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有感动、有伤痛、有苦闷,想要发抒,于是写成感人的文章。” 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慧心人,我有一篇博文这样写道: 若你真的喜爱春天,无妨做个慧心人,你可以用心的呼吸一下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的气息,感觉一下这种气息是否变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可以经常走向田野、山川,舔一舔清晨沾在柳叶、麦苗或阳台上的露水;你可以跪下来细看形色不同的苔藓和地衣;可以仔细地去闻一闻紫罗兰和蒲公英的清香;你可以靠着一棵粗壮的树坐下闭目凝神谛听风声呖呖;你可以到树林中漫漫步,环顾一下四周的景色,数一数树林里有多少种深浅不同的绿色…… 若你真的喜爱春天,不妨从繁忙的工作、烦琐的事务中抽出身来,仔细想一想,你可曾看到红顶蕈从枯叶中钻出而深受启发?你可曾因为莺歌燕啼千般宛转而惊奇不已?你可曾躺在地上从松树枝叶间仰望长空神游梦想?你可曾看到滚滚流水滔滔不绝注入大海而赞叹它的壮观?你可曾驻足远眺天边的云霞为大自然的奇异壮观而感悟畅想?你可曾注视一只忙于筑巢的小鸟,看到它不堪重负衔着一根草而赞赏它的毅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要解决问题,唯有思考和学习。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说书读多了自会悟出其中道理。但真正高效学习的方法必须是从“学”到“思”到“悟”,学是外求,思实际上是用心的过程,思有所得便是悟,不难看出思考应放在“悟”的重要位置上,只有多思才能有悟。 有的人认为自己脑子笨,没有别人讲解就想不通。其实“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比如读《刻舟求剑》,我们就可以想: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什么道理?如果想不出,那么我就用心反复读,也可以查找资料,与别人讨论,然后再结合生活想想类似的例子。这样,即使是再差的学生也会通过思考和学习而有所悟。 不要以为“愚者”的一悟无足轻重,孔子说 “朝闻道而夕死,足矣。”可见,你是“愚者”并不可怕,只要善于思考,你所得到的那份“悟”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当然,在思虑堵塞难以有悟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学习,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察之,慎思之,笃行之。”这些至理名言值得我们牢牢记取。只要平时加强学习和思考,则悟性自然就提高了。 做和尚的要参禅悟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自然一世都成不了佛。学习中我们不妨参照佛教 “参禅悟道” 的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留下时间去思考,去悟。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长此以往,再笨的脑子也会闪现灵光。在深思熟虑之后,灵感的火花一旦被点燃,我们就会见到“忽如一也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的奇景,产生醍醐灌顶的顿悟。 由于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对一人一事一篇文章一句话的感悟,可能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伟大的作品的鲁迅小说,读者对其主题的理解往往也因读者的不同而不同。也一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往往不能求得答案的统一。所有的悟可能代表不同的是非善恶标准,但不能简单地以对错二字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煽情最是男人泪 马建华 我曾读过两篇关于父亲流泪和下跪的故事,一篇是说“我”做领导时无情地拒绝了一个向“我”下跪求情的人,因为父亲曾告诉“我”男人膝下有黄金,“我”看不起这种没骨气的人;后来,“我”因过失杀人而畏罪潜逃,有一次偷偷回家看望父母,父亲竟“扑通”跪在“我”面前,泪流满面说“我”要真是个孝子就去自首,于是“我”这个畏罪潜逃的儿子因父亲的老泪而自愿伏法。另一个故事说,家境贫穷的父母省吃俭用把“我”送到县中读书,可“我”却被一帮“哥们”撺掇,以致屡犯错误,要被学校开除了。父亲赶到学校,老泪纵横地当着“我”的面“扑通”跪在校长面前为我求情、作保。那一刻“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决心痛改前非,后来终于考上了大学。 两个下跪的父亲以一种悲壮的行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两位父亲的流泪和下跪的镜头经过作者的渲染,催人泪下。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男人总是很坚强的,生活中很少见到男人落泪的情景,就像很少看见男人下跪一样。但任何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男人有泪不轻弹”,所以男人的泪就特别珍贵,一旦弹出来,就显得特别动情。 男人有泪不轻弹,但不轻弹不等于不弹。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男人有泪他不会为失去金钱财物而难过,却会为失去真爱而痛苦;他不会为身体的伤痛而哭泣,却会为孩子的不长进而伤心;他不会因将要失去自己的生命而泪流满面,却可能会因失去战友,甚至一个细小的生命而痛哭流涕。 众所周知的彭德怀杀马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在那长征最为艰苦的日子,眼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草地上,尤其是得知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了战友爬进水塘之后,彭德怀猝然拔出了手枪,对着那头“一直跟随自己、为革命立下战功”的战马扣动了扳机。警卫员疯了似的扑向了战马,双手抱着战马的头大哭,而此时彭德怀“紧闭的双眼渐渐溢出串串泪水”。也许我们很难想象,铁骨铮铮的彭大将军,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然会为一头小小的骡子而落泪,这是怎样一种情感呀?《长征》的编剧用煽情的笔法对这一镜头进行了渲染,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最为经典的煽情之哭还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出师伐魏再次无功而返。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我们平时的作文可以采用这种煽情的方法,且看下文: 【写作应用】 爸爸的眼泪 九华初中 王林玉 爸爸的CT片子终于出来了,看医生的表情我就感到不妙。医生说:“右鼻腔里这个肿物,已经破坏骨头,得马上手术。但现在没有床位,一周后入院安排手术。” 我爸笑着问:“不会是癌吧?”医生回答:“说不准,要有心理准备。” 医生的话让我完全傻掉了。但爸爸的脸上还是带着笑容。 出了医院,爸爸指着一辆擦身而过的小汽车,笑着说:“本想拿到驾照就去买车,我们一家出去旅游,看来以后只有你带你妈去了。”我转过表情失控的脸,眼泪无法控制。我爸正在学车,过了路考就能拿驾照了。他如此精力充沛、梦想繁多,怎么会突然就被厄运笼罩? 回到家,妈妈一脸焦虑地问我结果。看到我哭肿的眼,她根本没有听清我的“没什么”,就精神崩溃了。倒是爸爸神色自如:“一周后住院,小手术,不用担心。” 傍晚,爸照常进厨房忙碌。他大力地剁着排骨,声音铿锵清脆,一刀一刀,仿佛是剁进我的心里。 之后的一周,爸把最拿手的红烧肉、啤酒鸭、炖羊排等菜通通做了一遍,照样厨艺高超。那一周,他倒比从前爱笑,对我好到仿佛我是年幼的女儿,他本就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男人。 那一周,妈妈却急剧消瘦,背着爸爸黯然落泪。她不停地跟我回忆往日爸爸对她的好,一桩又一桩,又说:“听别人说,鼻子动手术,怕要伤到眼睛。只要不是癌就不怕!你爸盲了,我照顾他,他都照顾了我这么多年。”多年经商、性格大气的妈妈变得如此脆弱,我不得不伪装强大,把眼泪都流在黑暗的夜里。坐在地板上,头靠着白墙,哭得悄无声息。 爸爸按时入院,手术前一天,他还是笑嘻嘻的:“没事,把你妈照顾好,给她做点好吃的!” 手术当日清晨,我们去医院探望爸爸。一夜之间,爸爸的脸就凹陷下去了,但是他仍然在笑,眼神清亮,丝毫看不到哭过的痕迹。 我们在手术室外等着,度日如年。 两个小时后,医生如同救世主般出现,笑着说:“放心吧,不是癌,息肉而已。”我们两个腿在发抖的女人,立刻欢呼雀跃地拥抱在一起。 爸爸被推出来了。苏醒后,他的第一表情仍是微笑。我说:“爸,只是鼻息肉!手术很成功!” 我看到了什么?爸收敛了微笑,嘴角颤抖,眼泪大颗大颗地从凹陷的眼眶里涌出。 爸终于哽咽:“如果真是癌,你爸就准备一个人藏起来,不想你们难过,不想你们老哭。进手术室时,我浑身发软,都上不了手术台……” 我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是为父亲的爱而感动,也是为父亲手术的成功而欣喜。 这篇文章用父亲的笑做衬托,用我和母亲的泪做对比,在父亲术前和术后的两次落泪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伟大的父亲,他的哭和笑不正是他儿女情长的表现吗?王勃的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说“男儿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其实,一个真实率真的男人,在动情处也会流下震撼人心的眼泪。煽情最是男人泪,深沉莫过父子情。 当然煽情最是男人泪并不是说女人的泪就不煽情,而是说男人泪所流露的情感往往更真挚更深沉。在读者的心里,女人和孩子的哭很正常,如果我们表现的是那些在逆境中坚强不流泪的女性,同样也能催人泪下。所以善于从另一个角度捕捉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例如男人的眼泪,我们才能写出让人感觉真实的煽情文章来。上文的煽情之处还在于作者对悲情的渲染。一个感人故事往往要通过曲折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来牵动读者的心,用对比铺垫等手法来进一步渲染情感。琼瑶的言情小说之所以煽情,就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往往要受到百般阻挠,他们呼天抢地、欲生欲死,与世俗作一番恶斗,最后才成眷属或双双殉情。这样煽情的文字,初读,让人热血沸腾、涕泗横流。当然琼瑶的小说难免有做作之嫌,尤其是其中男主人公的眼泪和以颤抖的声音进行的诉说,让人浑身都要起鸡皮疙瘩,因为他缺少了真挚的情感作基础,以至于男人不像个男人了。从上文还可以看出煽情的手法离不开生动细致的描写,“爸收敛了微笑,嘴角颤抖,眼泪大颗大颗地从凹陷的眼眶里涌出”这一精彩的细节,“如果真是癌,你爸就准备一个人藏起来,不想你们难过,不想你们老哭……”这一流泪的道白,都能让读者的心灵震颤。此外人物表情的特写,悲伤镜头的再现,自然景物的烘托,排比句、反问句、感叹句、重叠句等语言手段的运用,都能增强煽情的效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