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内战时期的白军“最高执政”高尔察克是一位杰出的舰队指挥官,水雷专家,海洋学家,但他并不是一位成功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
高尔察克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高尔察克被解除了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临时政府派他到美国海军充当顾问,协助完成进攻土耳其的计划(此时一战尚未结束),高尔察克到达美国后发现计划已经取消,但他不急着回俄国,先去了日本然后逗留在哈尔滨,同年十一月布尔什维克发动起义,高尔察克闻讯向英国海军提交了申请,希望加入英国舰队继续对德作战。
海洋探险的高尔察克
起初英国接受了他的申请,一番权衡过后,他们认为高尔察克更适合回到俄国指挥白军作战,高尔察克勉强答应了,据他的妻子回忆丈夫有不祥的预感,多年后一位白军军官这样评价高尔察克:“他是透明的,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陌生人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把他摸透,他是上级命令的奴隶,为了俄罗斯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对待下级他喜怒无常,极端情绪化,一点小事就能把他点燃,他反对特权,无意中又在使用特权,他没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和参谋系统,全凭周围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告诉他怎么做,他没有业余爱好,社交能力几乎为零”。
参加协约国军事会议的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担任西伯利亚军事部长后,英国政府援助了60万支步枪,6831挺重机枪,20万套冬季作战服,他的部队成为白军中最强的一支,英国政府承诺会继续提供援助,但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高尔察克必须首先说服美国承认他的西伯利亚政府,英国随后将和他签署援助协议,高尔察克不懂大国之间的合纵权谋,此刻美国干涉军7000人就在西伯利亚,并且帮助他抵制了企图蚕食西伯利亚的日本人,高尔察克却一直没有拜访他们的司令官格雷夫斯将军,就民族尊严而言他是对的,但英国人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随着战事的失利,他们转而支持邓尼金。
西伯利亚时期的高尔察克
1918年11月高尔察克宣誓就职全俄白军”最高执政“,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将领承认了他的地位,但他从来没有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联合作战计划,各地白军还是各自为战,在对待邻国盟友方面,他对极端仇视布尔什维克的芬兰置之不理,对西伯利亚的捷克军团疏远甚至有些歧视,高级军事会议不通知捷克军官参加,即使他们帮助镇压了鄂木斯克的叛乱也无济于事,相同境遇的还有波兰第5步兵师。
捷克军团
高尔察克部队的战斗力和单兵素质高于成立不久的苏联红军,这也是他们从西伯利亚一路进军到伏尔加河畔的重要原因,然而,行军途中高尔察克执行了严酷的扫荡政策,他试图以军人的手段恢复社会秩序,对于所有拥有武器的人(有些是村民自卫队)一律消灭,有通敌嫌疑的村庄夷为平地,甚至抱怨的人也将被判处十年以上劳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平民变成了游击队,游击队纷纷加入了苏联红军,包括一些原本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地方武装,当高尔察克和托洛斯基决战时,十余万游击队活跃在他身后,他的供应线被完全切断。
高尔察克检阅部队
1919年3月,白卫军攻陷距离莫斯科1160公里的格拉佐夫,一个月后苏联红军展开反攻,高尔察克的部队坚持到11月终于崩溃,红军长驱直入捣毁西伯利亚白卫军老巢鄂木斯克,俘虏5万人,其中包括10名将军,高尔察克在捷克军团护卫下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靠近蒙古的伊尔库茨克逃亡,中途被左翼的社会革命党武装拦住,相对布尔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相对温和,他们只想了结高尔察克的政治生命,高尔察克被迫辞去了所有职务,作为交换条件,捷克军团将继续护送他到伊尔库茨克。
鄂木斯克白军尸体,大多受过虐待
高尔察克到达伊尔库茨克并未见到约好的英国军事联络员,迎接他的又是社会革命党的民兵,他们带走高尔察克时捷克军团并未阻拦,高尔察克随后被交给城里的几个布尔什维克特派员,原来这里的社会革命党已经向布尔什维克投降,英国人这时在哪里?他们是否抛弃了高尔察克是个谜了,经过一周的审讯,高尔察克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他表现得镇定无畏,临刑前一刻礼貌地对行刑官说:“希望你能帮我个忙,告诉我在巴黎的妻子,我将在天堂祝福她和儿子”,行刑官回答:“会的,如果我没有忘了的话”。
高尔察克临刑前照片
高尔察克不是个复杂的人,他可以专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比如日俄战争中巧妙地用水雷炸沉日本巡洋舰“高砂”号,带领科考队深入白令海线,发表令学术界瞩目的论文《喀达海和西伯利亚的冰》,一战中成功袭击土耳其运煤船导致其工业瘫痪,然而如果交给他一个政权或者一个国家那将是个悲剧,和他交往过的英国军官回忆:“一个不高大的,不合群的人,他似乎没有太多朋友”,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他为一个标准的俄国军阀,他的海军同僚形容他为“满面愁容的大男孩”,高尔察克至今在俄罗斯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1997年,俄罗斯掀起一股为高尔察克平反的运动,有些团体提议将他列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忠于信仰的典型,1999年这两项提议被军事法庭拒绝,2001年被俄罗斯最高法院再次拒绝,2012年即将下水的新型护卫舰申请以他命名被俄罗斯国防部否决,另一方面,在伊尔库次克,彼得格勒矗立着他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