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424|回复: 0
收起左侧

1968 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和她之后的人生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2 名

发帖:NO. 12 名

在线:NO. 5 名

叶倾城 发表于 2018-12-30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1968 年那个愤怒的夏天,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和她之后的人生 原创 Qdaily深度报道 2018-12-29 07:23:24
1968 年 8 月 28 日,年仅 21 岁的玛丽莲·凯兹(Marilyn Katz)在芝加哥的街头,历经当年最血腥、最暴力的一场反越战抗议活动。她是这场活动的领导人之一。
玛丽莲·凯兹的身旁,有数以千计与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走在街头高喊:“全世界都在看!全世界都在看!”(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等在这群年轻人前方的是,一群头戴蓝色头盔、手持棍棒与催泪瓦斯的镇暴警察。
“我朋友的脚被打断,还有朋友的车被警察砸烂,变成一堆废铁,我自己也被打。但这些都不是最糟的,我的朋友佛瑞德‧汉普顿(Fred Hampton)在一年后被芝加哥警察射杀,所以相较之下,在抗议现场被打其实不是最糟的。” 玛丽莲·凯兹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年轻人被警察殴打的画面,通过电视媒体与卫星技术,传到家家户户的客厅。
一名年轻的越战士兵罗恩·费里齐(Ron Ferrizzi)回忆看到转播的那一刻:“我看到一个长得跟我老爸挺像的人,在殴打一个像我的人,老天啊!我该站在哪一边。”
玛丽莲·凯兹在芝加哥反战活动上,担任安全部的负责人(图 / 玛丽莲·凯兹提供)
1955 年到 1975 年,历经 20 年的越南战争,意外地在 60 年代串联起全球青年的集体行动。
他们是婴儿潮一代,除了人口数暴增,因为战后经济复苏,享受着上一代缺乏的物质生活,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凭借新的知识,他们勇于说不,冲撞传统价值,拒绝战争。
全球各地的青年,通过大众媒体发现彼此共享着相同的愤怒。这促使他们再往前一步。
法国“五月风暴”学运分子 Michel Bonnin 说:“这个社会怎么可以容忍这么残酷的战争,虽然我们不像美国人感受直接,因为我们不需要当兵,但还是觉得西方世界,有很多不道德的问题。法国和美国作为主流社会,为了反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日本学运分子远山真琴(化名)说:“我的高中老师说越战中,美国轰炸越南的飞机,就是从日本的冲绳起飞,所以日本跟越战并非毫无关系。日本各地都有反越战的运动。”
美国的玛丽莲·卡兹说:“这个国家发生的种种事件,持续挑战我从小到大被灌输的信念,让我质疑我们对黑人做了什么?我们对越南人做了什么?”
起先,美国民众对越战并不是很关心。他们花更多时间观看《豪门新人类》《荒野大镖客》等电视节目,比起战事,他们对于洋基队是否再次赢得世界大赛的冠军,和 1962 年过世的玛丽莲梦露更感兴趣。1968 年 1 月 2 日盖洛普民调显示,只有 45% 的美国人,认为介入越南是一个错误。
直到 1 月 31 日,越南爆发的 “春节攻势” 开始引发美国民众的关注。
1968 年 2 月 2 日,《纽约时报》头条新闻上刊出一张照片: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玉鸾,在美联社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的目睹之下,枪决北越特工阮文林。
此外,受到民众信任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当家主播沃尔特·克朗凯(Walter Cronkite)前往越南之后,在节目中罕见地公开表达对越战的立场,他认为美国已经陷入僵局,而最好方式就是和解。
玛丽莲·凯兹认为,大众媒体当时对年轻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开始认为这是一场荒谬的、毁灭性的战争。
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各地遍地点火。有人发起爱之夏,主张鲜花之力(Flower power);有人走向华盛顿五角大厦前,手举标语高声怒吼;有人反对大学陈腐,发起占领校园运动;有人对政党日渐失望,发起抗议活动。
尽管时任总统林登·约翰森(Lyndon Johnson)向美国民众表示,春节攻势为美国带来了胜利。“我们实际看到的就是,越南的道路被轰炸、参战的士兵遗体被运回、民众遭受殴打的画面,这对我们来说才是真实。” 玛丽莲·凯兹说。
此后,美国陆军公开表示,打算再征召 20.6 万士兵。美国人民质问政府,“春节攻势已经是胜利在即,为何还需要这么多的士兵?”
1967 年 10 月,反越战运动在华盛顿五角大厦前,一个女生向军人献上一朵花。他们崇尚和平的方式,被称为鲜花之力。
与此同时,科纳委员会也发布一份关于各地掀起的种族骚乱报告表示:“美国正走向两个社会,一个黑人社会,一个白人社会——分离和不平等”。
越战炮火看起来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美国本土的大事却接踵而至。
三月,已经获得党内初选的林登·约翰逊宣布放弃总统候选人身份;四月,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遭到暗杀;六月,刚宣布加入民主党总统提名人的罗伯特·肯尼迪遭到暗杀;八月,芝加哥发生当年最暴力、血腥的抗议活动。
美国陷入最分裂的一段时间——种族、战争、性别、世代,所有难缠的问题集中爆发。
《麻烦制造者:60 年代的前线记忆》作者比尔·齐默尔曼(Bill Zimmerman)曾在纪录片《越战》里表示:“1950 年代,我们觉得我们活在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在我们想弄清楚,身为世界上最好国家的市民意味着什么时,突然民权运动开始在我们脑海中爆发。我们不认为我们有任何力量,我们没想到我们能在历史上扮演一个角色,我们能造成影响。突然,南方的一些黑人高中生就在这么做,那让我们震惊不已。”
比尔·齐默尔曼也是一名反越战运动的分子,他在 1967 年成为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的教授。1968 年,作为一名教授,积极参与反越战运动,招募学生加入。但当时也因为参与运动,被校方开除。
1948 年到 1973 年,是婴儿潮世代成长期间,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经济进步最快的时期,光是这一世代,上亿人的生活获得大幅改善,美股从 1949 年一路上涨到 1957 年。
这段期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上升了 40%,累积的财富创造出大批的中产阶级,整个社会进入消费社会。
玛丽莲·凯兹原先也属于主流社会中的一分子,与那些流血、暴力的抗议活动沾不上边。她成长在普通的中产家庭,课余兼职做时尚模特,加入姐妹会,甚至获选“选美皇后”。很快的,她与一名实业家订了婚,眼看即将成为那些广告看板里“经典”的美国妇女。
1965 年的某一天,她发现黑人学生不过是在路上争取权益就会被警察们痛殴,她开始质疑长久以来相信的美国价值,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否是一场谎言。与此同时,她决定抛弃过去的生活、朋友,加入学运组织「学生争取民主」(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 SDS),以及离开大学,她打算亲历历史,投身学运,成为一名在街头上“恶名昭彰的学运分子”。
玛丽莲·凯兹在芝加哥反战活动(图 / 玛丽莲·凯兹提供)
自此,玛丽莲·凯兹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变,短短三年期间,她在各地积极组织学生运动,成为学运的中坚分子。
美国前商务部长、白宫办公厅主任比尔·戴利(Bill Daley)说:“1968年,这个美国史上最具戏剧性和创伤性的年份。这一切都发生在芝加哥,你就是能感觉到它的到来。”玛丽莲·凯兹也确实在 1968 年最血腥暴力的一场抗议活动中,亲历了历史。
越战结束之后,玛丽莲·凯兹并没有选择停止,她从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开始,一路持续到现在,建立女权组织、呼吁堕胎权益,参与反核运动、反帝国主义、反伊拉克战争,更帮助芝加哥选出首位黑人市长,以及协助奥巴马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现年 71 岁的玛丽莲·凯兹在芝加哥创办一家关注公共政策的组织「MK Communications」,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以她的名字缩写而来。
1960 年代的嬉皮士
今年适逢 1968 年 50 周年,当年参与学运的年轻人,自然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玛丽莲·凯兹大方接受不同美国媒体的邀请,谈论当年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在几家媒体上投书表达观点。
或许是因为长期身在社会运动第一线,也或许是多次谈及这段历史,在接受《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采访时,玛丽莲·凯兹面对任何问题,几乎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关于抗议活动的细节,她都记得相当清楚,且有条理地陈述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当玛丽莲·凯兹回应人们对运动的误解时,她的情绪会比讲述 50 年前的暴力行为更为高涨,她特别希望澄清后人将运动的失败与共和党在选举当中,获得胜利之间的连结。对于选举结果,她倾向于提醒,一些更为无形、重要的价值,是需要经过时间累积才能证明。
按照她的原话来说,这是“1968 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玛丽莲·凯兹始终认为 1960 年代这是一个伟大的世代,那些年轻人的理想与故事,不应该被忘记。

我的人生巨变,从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开始“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
1964 年《民权法案》在国会通过、1965 年赋予黑人政治性权利的投票权法案也通过。1968 年马丁·路德·金持续替黑人争取就业、居住、经济上的权利。然而 4 月 4 日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却遭到枪杀。同年,引发美国各地发起一千多个抗议运动。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演讲《我有一个梦》
我 16 岁的时候,因为民权运动,成了活跃分子。
1960 年代初期,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在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和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学习社会学和政治学,课余时间兼职做时尚模特。
在变成社会活动家的前一年,我是“选美皇后”,和一个实业家订婚。不过,民权运动期间,看到学生的处境,从此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我的家庭是个普通中产家庭,跟政治完全搭不上边,我们家有黑人管家,虽然都支持民权,但没有人参与社会运动,在我被拍照上报纸之前,家里根本没有人谈论民权。
1963 年,我在南方上学, 曾经目睹令人震惊的景象——黑人学生不准住在寝室,不能和白人同住,不能和白人在同一个足球场上踢球,也不能进入酒吧——这些都是亲身经历种族主义的过往。
后来我转学到北方的伊利诺伊州,这里也有与种族相关的问题,比如说,黑人学校人满为患以及针对黑人的严苛住房限制。
1965 年的某一天,我正在洗脸,准备要去上课,在电台里听到一则新闻报导。
一群黑人在亚拉巴马河(Alabama River)上的埃德蒙·佩特斯桥(Edmund Pettus Bridge)上遭到殴打。他们发起一场示威活动,从大桥一边的塞尔玛市,游行到另一边的阿拉巴马州的首府蒙哥马利(Montgomery),但却遭到警方殴打。
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那一天,我一边洗脸一边对自己说,作为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的学生,我应该和那些游行的人,一样创造历史、亲历历史,而不只是去撰写历史。
接着,我在一周之内,主动退出姐妹会,取消与实业家的婚约,并且加入了“学生争取民主”(SDS),开始组织涉及到越战与民权的示威活动。
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激进的行为。
我完全不认识 SDS 里的人,毕竟我是那种会参加姐妹会的人,刚开始,我觉得 SDS 的人和我不是一类人,他们不注重衣着打扮,相对而言我就精致很多。
我是姐妹会里第一个加入 SDS 的人。本来在姐妹会的朋友,后来都跟我失去联系,因为我选择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会有人放弃舒适的生活去“制造麻烦”,他们大多数的人只想赚大钱,或嫁给有钱人。
作为一名学生,除了兼顾课业、筹办抗议活动,我还得打工,毕竟参加抗议活动并不能赚钱,而且我离开学校宿舍,搬到外面住,父母不会养我,我也还没结婚,所以就得养活自己。
我们时常会在半夜三点开会讨论,因为我早上要上课,晚上要去餐厅当服务生,端盘点餐,打工赚钱。
有时候,我会在周末去南方的校园里组织;有时候则是在芝加哥比较贫穷的社区里组织。1968 年,我遇见马丁·路德·金,同时也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民权运动家,这些人都成了我一生的挚友。
自从 1965 年看到黑人示威游行,短短三年间,我就像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获得新的身份,建构了一个重要的世界观。
最后我并没有从大学毕业,而是选择离开学校。我从来就不觉得休学是个错误的决定。出了社会,公司会雇用你是因为做事的能力,不是光看学历,而是因为你够聪明。
其实,积极投入运动之前,我对政治现况并不反感。但这个国家发生的种种事件,持续挑战我从小到大被灌输的信念,也开始让我质疑,我们对黑人做了什么?我们对越南人做了什么?我们也在思考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迈向更好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人,对于美国内战时期的种族问题,都有所了解,当林肯解放黑奴,黑人获得自由,证明我们是一个民主国家;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再次证明我们是名符其实的民主国家。
但 1960 年代开始爆发的学生运动,背后呈现的事实,显然与我从小受到的教育相违背。
我现在的丈夫,当时也是民权运动的积极分子,但我们并不是在 60 年代就认识,他是南方的民权运动分子,和马丁·路德·金一起参与运动。尽管我们不是在运动过程中认识,但我们有着平行且相仿的经历。他现在已经淡出社会运动,但我到现在依然坚持着。
说起来,我的人生巨变,确实就是从 60 年代开始,从校园运动开始。

被大众媒体影响的第一代青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截至 1960 年 4 月 1 日,美国人口总数在过去十年增加 2800 万人口,这个增幅比再前一个十年,高出了 800 万。
录影带和卫星直播,这两项电视技术的革新完全改变了新闻播报的方式。根据 CNN 的报导,截至 1960 年,美国有超过 90% 以上的家庭都有电视。越来越多人通过电视获取信息。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战被称为全球第一场“电视战争”以及“客厅战争”,意思就是这是第一个通过转播直接进到每户人家客厅的战争。
越战
若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会说这一代是 “独树一帜的一代”。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出生在二战之后,当时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物质资源也丰富,使得我们对周遭的世界有比较高的安全感,基本上不需要为钱发愁,职业前景一片光明。我们甚至觉得美国拯救了世界,比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更民主。
相比于上一代,我们有着相当不同的价值观。上一代的人很重视家庭、婚约,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我们这一代的人,有些是拒绝婚姻的,而且女性开始有权利避孕、不生孩子(注:1940 年代的青霉素是促进性解放的重要药品,1960 年美国则公开上市口服避孕药)。
我是从媒体里得知,原来不光是美国,还有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西班牙等地的学生都发起学运。看到其他国家的学运,更突显我们是世界性运动的一部分。全世界的青年,一起改变世界,让社会变得更加民主、公平、公正。我们都是朋友,是世界青年社群的一部分。这种感受很强烈。
不可否认,当时的媒体确实对我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我们相信美国是世界民主的中心,另一方面,却在电视上目睹黑人青年因选举等一些最基本权利遭到殴打,越南也有针对美国干预行为的抗议示威。这对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震惊。
那个时候,只有三个全国性电视台,ABC、NBC、CBS,媒体人普遍受到尊重,即便人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他们展现出的画面,都令人信服。
相反地,不管肯尼迪总统或是约翰森总统说什么,我们实际看到的就是,越南的道路被轰炸、参战的士兵遗体被运回、民众遭受殴打的画面,这对我们来说才是事实。
CBS 当家主播沃尔特·克朗凯
过去的媒体环境与现在的差别在于,如今我们有非常多的传播渠道。对于什么是事实,大家的见解很不一样,比方说,现在如果说一个人遭到殴打,另一个人可能会说那只是一棵晃动的香蕉树,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对事实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进行对话就会比较困难。
1968 年,有这么多的人参加反越战运动,呼吁美国从越南撤军。马丁·路德·金借由反战的能量,推动民权运动,争取黑人权利。此外,黑人劳工阶层也在底特律发起了劳工运动。
照理来说,这应该是个充满希望的一年。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到热血沸腾,对未来也感到兴奋,我们以为这世界会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真的没能想到,马丁·路德·金会被刺杀、罗伯特·肯尼迪也被刺杀,原本期望能建立和平、进步的梦想,因为这些暗杀事件而破灭,所有人的心情跌落谷底,甚至感到愤怒。
一个原本满怀希望的春天,最后变成充满愤怒的夏天。
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遭到暗杀

1968,充满愤怒的夏天那年春天,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向美国人承诺要结束越战,修补美国黑白人种间的矛盾与鸿沟。但在六月的加州初选,他被刺杀身亡。
8 月 26 日,第 35 届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选在芝加哥举行。前一天,玛丽莲·凯兹组织的群众,已经在场外的格兰特公园(Grand Park预备。民主党共有两个候选人在竞争,一个是休伯特·汉佛瑞Hubert Horatio Humphrey),另一个则是尤金·麦卡锡,前者支持战争,后者反战。
大会的第二天,民主党在场内激烈地对党派政纲一项终结战争的条款进行讨论,当汉佛瑞的支持者投票反对该条款,反战的代表爆发了;场外,数以千计的示威者,被禁止进入代表大会附近范围,他们转而向位于密西根大道上希尔顿酒店的民主党总部游行。
马丁·路德·金遭到刺杀之后,四月底,我们先在芝加哥发起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反越战运动。后来遭到警察的暴力驱离,一共被逮捕 400 多人左右。事后回想,这次的行动像是预告,预告接下来会发生不好的事。
同月,SDS 在哥伦比亚的发言人马克·拉德(Mark Rudd)在哥伦比亚大学里占领校园。我知道这个活动,但我一直在芝加哥,所以并没有参与这个活动。
哥伦比亚大学的占领活动结束后三个月,马克·拉德就到芝加哥与我们会合,一起发动“反对民主党提名代表大会”的抗议运动。
这个夏天在芝加哥所发生的事情,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
我朋友的脚被打断,还有朋友的车被警察砸烂,变成一堆废铁,我自己也被打。但这些都不是最糟的,我的一位朋友佛瑞德‧汉普顿(Fred Hampton)在一年后被芝加哥警察射杀,所以相较之下,在抗议现场被打其实不是最糟的。
我是这场活动的安全部负责人,目的是保护示威者的安全,我们这群负责安全的成员就站在大批群众的后面。
由于四月的时候,我们组织过反越战运动,对于警察的暴力驱离,算是有点心理准备,所以才会有抗议前的“安全训练”,加上我是 SDS 的领导干部之一,才担任安全部的负责人,不然以我的身材、体重来说,其实不是太适合。
当时不像现在有电脑、网络动员学生或群众,都是靠打电话或是口耳相传,这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动员。所以一开始到抗议现场的人,并不是特别多。
8 月 25 日,大约一千多人在格兰特公园聚集,原本大家聚集在公园里抽着大麻,开心地玩乐。但没想到,晚上的时候,警察突然开始驱离群众,用棍棒殴打群众、使用催泪瓦斯,整个过程中非常多人受伤。现在想想,那天的情景,真是让人感到害怕。但这还不是最糟的,8 月 28 日那晚才是最恐怖的,那天警察只要看到有人在前方,就直接打下去。
全世界都在看!全世界都在看!


8 月 26 日,现场的抗议群众开始齐声抗议,而这句口号后来也变成抗议的标语。
我的一位朋友唐‧罗斯(Don Rose)是负责媒体联系的人,他最先说出这句话,并且将这个作为媒体诉求。其实每一个来参加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主流政治建制派和年轻世代之间,有严重的冲突。
媒体报导必定会影响大众舆论。我们的确是希望能通过媒体,让大家看到抗议现场,也让一般民众了解我们的诉求,看到有几千名的年轻人反对越战,这里有女性、男性、白人、黑人,不同的群体,非常多元。
原本反战只是我们这群人个人关心的议题,突然之间,因为媒体的播报,成了全国新闻,因而改变整个国家。
一开始,我们预估顶多五千人参加抗议,但后来因为警察暴力加上媒体转播,现场聚集越来越多人,将近三万多人在现场。
很多人是在电视上看到警察暴力,而且行使对象竟然是一群白人学生,这确实激怒了非常多的民众。
在芝加哥的这些抗议运动当中,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白人学生,所以其实我们会担心警察利用抗议事件对黑人族群做出暴力的行为。
如果是白人学生,警察最多就是逮捕我们,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如果是一个黑人示威者落在街头,他的情境肯定跟白人不一样。因为一连串的抗议活动,可能会导致黑人受到警方的射杀,这也是我们当时会比较担心的事情。
芝加哥反战活动现场
其实在抗议活动期间如果受到警察攻击时,现场的人必定是会起身反抗,我们也不会去阻止他们采取行动,总不能看着人们原地不动,等着被警察打吧。
另外,就是因为这次的警察暴力,其实给很多美国人一个教训和学习的机会。大家看到这个所谓鼓吹自由主义的国家表象之下,国家权力的真实样貌与黑暗面。
这场抗议活动结束之后,我开着车到其他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遇到当地的年轻人,都会谈到在芝加哥发生的那场抗议,他们也很羡慕当时我也在现场。
后来我去了旧金山,一直待到冬天。1968 年的夏天跟秋天,旧金山的州立大学其实也发起几场示威抗议活动。我就是在这段期间,认识了加州的黑豹党,还得知当时史丹福大学里,有一群信奉毛泽东主义的学生组织。
我的意思是,这次的抗议确实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年轻人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我甚至认为,这年夏天发生的事,一直持续影响到 40 年后,也就是 2008 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而这场抗议活动,还有个重要意义在于巩固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关系。
芝加哥之所以会出现抗议活动,是因为当时民主党不愿意改革。大家原先都希望民主党可以推出支持进步理念的候选人,所以白人和黑人运动分子相互合作,整合成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引发一次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后来一些美国媒体,会说因为这场活动,才导致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汉佛瑞(Hubert Horatio Humphrey)在接下来的总统大选中,输给了尼克森,美国就开始向右倾斜。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其实早在 1960 年代初期,美国国会通过保障黑人投票权,以及消除种族隔离政策的《权利法案》之后,民主党在大选投票率里白人选民的得票率就没有超过 40%,也就是说,因为国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得多数的白人选民反而倒向了共和党,也是右翼的政党。
所以,1968 年民主党输掉总统大选是因为种族主义,而不是因为这次的抗议活动。当时,是因为民主党自己不愿意拥抱关于战争或人权的不同观点。

美国的第二波女权运动在芝加哥抗议的时候,知名电视记者汤姆‧布罗考(Tom Brokaw)采访我,或是其他人采访我的时候,都会提到我是唯一一位领导抗议活动的女性领导人。但我从来没有以此为傲。
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因为这是必须做的事,我没有特别想说,身为女性更应该要挺身而进,我只是为了我相信的事情站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但作为一名女性运动者,整个 60 年代的反战浪潮里,确实促使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美国历史上有三次女权运动,1960 年到 1980 年的第二次女权运动里的中坚分子,很多都是从反越战运动里出来的。
在反越战和民权的斗争中,我们也要为女性权利斗争,女性权利本身也是人权的一部分。1968 年,我们建立了芝加哥妇女联合会、洛杉矶妇女联合会;1969 年在芝加哥建立堕胎组织。总的来说,女权运动是反越战运动、民权浪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运后期,SDS 内部的分裂我是在 SDS 里认识不少一生的挚友,我们这些人在 1968 年相识时,都还是孩子。
SDS 的第一代成员比我们大 5 到 10 岁,基本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这些学校。一般来说,都是中上阶层的年轻人,可能是在新劳工运动的背景下成长的,也可能是来自犹太知识分子团体。这些人起草了 SDS 早期的《休伦港宣言》。
1960 年代,成员大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写了非常多关于反资本主义的文章。但不同成员对社会主义的想法也不太相同。
当然,我们内部也经历过几次分裂,第一次的分裂是偏向知识面,第一代成员的立场比较倾向是改革资本主义,但后来加入的 SDS 成员立场则偏向革命路线。
1969 年,SDS 历经了第二次的分裂,当时战争与种族的问题白热化,有一群成员不想要继续原来的学生运动路线。这群人就是后来大家称呼的“气象员”,他们加入比较激进的左派组织,叫做“地下气象组织”,路线是激进暴力的,他们的抗议活动,一般都会出现暴力行为或爆炸。
媒体对“地下气象组织”的报道也非常多,使得大众对于学生运动的认知出现扭曲。
因为这次的分裂, 1971 年 SDS 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状态。不过,SDS 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分裂而停止参加运动,当中很多人仍活跃在社会运动当中。

我从来没离开过 19681968 年结束了,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
后来理查德·尼克松当选总统,美国从越南撤军,1970 年代之后反越战运动逐渐变得比较沉寂。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停止社会运动,战争结束之后,我参与了反核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等。
1980 年代,回到芝加哥,曾加入哈洛德‧华盛顿(Harold Washington)竞选团队。90 年代之后,开始加入反伊拉克战争的运动,之后参与奥巴马的竞选活动,一直不断的往前进,从没有停止或退出。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特朗普。
2017 年 3 月,玛丽莲·凯兹在女性大游行活动上发表演说
现在,很多人对学运分子有种误解,觉得这群年轻人,成年之后都不再关心社会,以一种没有经济压力的中产方式活着,这是不对的,当年参与学运的人,不少在政治圈依旧相当活跃,继续关心社会议题。
不管是帮助芝加哥首位黑人市长当选,或是帮助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当选,都与 1968 年的中坚分子有关。
2002 年,我组织了抗议伊拉克战争的大型示威游行,在这场集会里的三千人中的核心成员,全是我 1968 年结交的朋友。那一代的年轻人非常有理想性,坚持正义与平等,对世界充满好奇,人与人之间彼此有着紧密的连结。
尽管种族问题依然存在,但是黑人人权获得改善,目前有 19 位黑人女性获选为大法官。这个国家真的有所改变,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我一直相信,1968 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虽然我们还没有赢得胜利,但我们改变了这个国家。
*本文感谢翻译林越越、吴凯琳的协助。
题图来自玛丽莲·凯兹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05:23 , Processed in 0.210747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