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谈谈我的作文教学 创新教育视界 2019-01-25 11:58:55
(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 赵开新推荐)
谈谈我的作文教学 王爱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新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初中语文是由小学基础知识到高中能力运用的过渡阶段,而作文的教学更是尤为重要。
几年前,作为一名刚进入教师队伍的语文老师,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直到一次大型的测试,孩子们考的一塌糊涂,在分析试卷时发现许多孩子的作文分数都在及格边缘,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至此以后,我开始思考我的作文教学方式。首先我把学生们的作文逐一评改,在评改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文语言贫乏,句子干瘪。那如何让学生们的句子丰富、优美起来呢?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要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通过积累大量的阅读材料才能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有“米”可用。因为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们都是住校生,再加之家庭条件有限,孩子们的课外书籍很少,于是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图书角,让大家资源共享,这就解决了书籍的问题。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光阅读还是不够,因为时间一久就忘记了。于是我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他们在阅读时看到的好词佳句抄下来,每天一两句,日积月累。早读的时候再抽时间阅读,加深记忆。
这样过了半期,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变得优美了,用词变得丰富了。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们的作文变得“四不像”了,过多的模仿、花俏的句子、东拼西凑,缺少了作文最重要的真情实感。冰心曾经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可是我所教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要么被过分溺爱,要么缺失亲情,他们很少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针对此,我觉得首先就要教会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细节,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喜怒哀乐,抓住这些感情的触发点,以微小细节来传递真情。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越是真挚的感情越容易打动人。教会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仔细倾听每一句话,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因为它们都可能会成为我们感动的瞬间。抓住这个瞬间,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是怎样令你感动的,是学生明白,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慢慢地学生们的文章在写作时有了更多的自我审视,有了对自己毫无保留的剖析,对自己当初的错误予以反思、自责和忏悔,写出了自己如何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灵魂的污垢,写出了自己如何在大自然的历练中升华情操。
初中生的作文字数基本要求在600字左右,根据课时安排一周的作文课评改作文时间根本不够,于是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多采用小练笔的形式。利用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片段作文,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三段写“关于季节的排比拟人句”,又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要求学生当堂写写“我和母亲的几件小事”等。片段作文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评改时间,让孩子们多做练习,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各种写作技巧,训练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思维活跃了,观察力也有了很的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我的作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问题并修改,再帮其他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锻炼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班上很多孩子爱上了写作文,个别孩子的作文更是获得了省市级大奖。对于作文有了信心,也就促进了学习语文的动力。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