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906|回复: 2
收起左侧

[课内学习资料]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精英素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 名

发帖:NO. 11 名

在线:NO. 2 名

弹剑相思 发表于 2019-2-5 1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精英素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龚老师初中课堂 2019-02-04 17:30:00
第1篇 公输
一、文学(文体)常识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知而不争(通“诤”,谏诤,规劝。)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2.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2)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3)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胡不见我于王(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
(3)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4.一词多义
(1)为: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②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③必为有窃疾矣(是。)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2)见:①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②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③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④子墨子见王(拜见。)
(3)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
②为与此同类(种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前面的“子”,夫子,先生;后面的“子”,尊称。)
②愿借子杀之(子,您。)
(5)说:①公输盘不说(高兴。)
②请说之(陈述,解释。)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于:①胡不见我于王(向。)
②今有人于此(在。)
③起于鲁(从。)
(8)争:①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通“诤”,谏诤。)
(9)已:①然胡不已乎(停止。)
②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10)而: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连词,表承接。)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连词,表转折,却。)
5.重点实词
(1)将以攻宋(攻:进攻。)
(2)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3)不可谓仁 (仁:对人亲善,友爱。)
(4)然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已:停止。)
(5)舍其文轩 (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6)邻有敞舆而欲窃之(敞:破。)
(7)以牒为械 (牒:木片。)
(8)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
(9)楚王问其故 (故:原因。)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为”表判断)
(2)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2.省略句
(1)将以(之)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2)(子)胡不见我于王?(省略主语“子”)
3.倒装句
(1)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应为“宋有何罪”)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介宾结构后置,应为“荆国于地有余,而于民不足”)
(3)胡不见我于王?(介宾结构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4.固定句式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四、人物形象
1.墨子:(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及爱好和平的思想。(2)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3)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4)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2.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3.楚王:霸道强硬、狡诈虚伪、贪婪好利。
第2篇 《孟子》两章
文学(文体)常识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和个人修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震慑。)
3.古今异义
(1)城非不高也(古义:城墙。今义:城市。)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这里用作动词,限制。今义:地域。)
(6)攻亲戚之所畔(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4.一词多义
(1)利:①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
(2)之:①三里之城(的,助词。)
②多助之至(到。)
③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5.重点词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B.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C.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2)得道者(实施“道义”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
(3)失道者(不实施“道义”的君主。)
(4)寡助之至(寡,少。)
(5)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或者。)
二、文言句式
倒装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状语后置,应为“不以封疆之界域民”)
三、主题思想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四、理解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经过论证,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阐述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的名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表明君子战必胜的必要条件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和。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这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心齐,泰山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2.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4)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
(5)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6)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3.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3)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办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不可以。)
(5)征于色(古义:显示。今义:出征。)
(6)而后喻(古义:通晓。今义:比喻。)
4.一词多义
(1)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出。)
(2)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④困于心(在。)
(3)拂: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②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4)恒:①国恒亡(必然。)
②人恒过(经常。)
5.重点词语
(1)百里奚举于市(市:市场。)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担子,责任。)
(3)行拂乱其所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4)征于色(色:脸色。)
二、文言句式
倒装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2)困于心(状语后置,应为“于心困”)
三、主题思想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先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
四、理解默写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5.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炼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例子)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第3篇 鱼我所欲也
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2)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词类活用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古今异义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
(3)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4.重点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
(2)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4)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想要;甚于:比……更重要。)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
(7)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
(9)此之谓失其本心(谓:叫;本心:天性,天良。)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2)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3.倒装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介宾结构后置,应为“是故所欲于生者有甚”)
(2)万钟于我何加焉?(宾语前置,应为“万钟于我加何焉”)
三、主题思想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四、写作方法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2.善用比喻。第一段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3.善用对比。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作者先以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再以有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为例,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五、理解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能概括全篇大意的)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请你举出历史上两个舍生取义的名人的事例:(1)文天祥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屈。(2)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没有退却坚持演讲。(3)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恐吓面前宁死也不出卖战友。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为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4篇 曹刿论战
一、文学(文体)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作,《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国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2.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4)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齐师败绩(名词作动词,大败。)
(6)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3.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
(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
(5)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古义:指牛、羊、猪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7)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
(8)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9)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12)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4.重点词语
(1)齐师伐我(师:军队。伐:讨伐,攻打。)
(2)乃入见(乃:副词,于是,就。见:拜见。)
(3)小信未孚(信:信用。)
(4)忠之属也(属:一类。)
(5)未可(未可:不可以。)
(6)既克(克:战胜。)
(7)彼竭我盈(竭:竭尽。)
5.成语积累
一鼓作气 衣食所安 辙乱旗靡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一战。(“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3.倒装句
(1)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2)战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四、人物形象
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五、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1.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2.上下团结,君民一心(团结曹刿,知人善用);
3.掌握策略,以逸待劳(不盲目与强齐硬战);
4.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制胜)。
六、理解默写
1.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庄公政治上“鄙”的语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与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文体)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2.古今异义
(1)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2)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3)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3.一词多义
(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②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③王之蔽甚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朝:①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向……)
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5)上:①受上赏(第一等的。)
②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6)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像。)
4.重点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3)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4)旦日,客从外来(旦日:第二天。)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全国范围。)
(6)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合。)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省略主语、宾语)
3.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结构后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四、读后启示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五、理解默写
1.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正面描写邹忌头脑清醒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妻、妾、客赞美邹忌的原因和目的)(邹忌经过思索,找出不同原因)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办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写出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成效的语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写出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照应的句子: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第6篇 愚公移山
一、文学(文体)常识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战国前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4)一厝雍南(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2.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名词作状语,面向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4)帝感其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感动。)
3.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
(3)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4)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6)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7)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苦。)
(8)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一词多义
(1)其:①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②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③其妻献疑(代词,他的。)
(2)且:①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3)焉:①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②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4)而: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②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
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
5.重点词语
(1)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 (室:家。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指:直。)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提出。)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丘:土堆 。 )
(9)且焉置土石(置:安放。)
(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
(11)始龀,跳往助之(龀:换牙。)
(12)寒暑易节 (易:交换。节:季节。)
(1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劝阻。)
(14)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叹息。)
(15)固不可彻(固:顽固。彻:通。)
(16)何苦而不平 (苦:愁。)
(17)操蛇之神(操:持。)
(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19)无陇断焉(断:隔绝。)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前置,应为“且置土石焉”)
(3)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后置,应为“于帝告之”)
(4)何苦而不平?(宾语“何”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2.被动句
帝感其诚。(主语“帝”是被动者)
四、主题思想
本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五、人物形象
1.愚公:愚公目光长远,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他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人定胜天。
2.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畏难而止,自作聪明,他片面静止地看问题,认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六、读后启示
1.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尽力克服。
3.作为现代人我们还要有一种要造福子孙后代的觉悟。
七、写作方法
1.反衬。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对比。①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②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③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比;④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
3.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八、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4.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2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85 名

发帖:NO. 11 名

在线:NO. 2 名

九2赵小清 发表于 2023-10-23 23: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很给力!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9 名

发帖:NO. 10 名

在线:NO. 60 名

璀璨星辰 发表于 2024-4-16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我默默的回帖,从不声张!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8 11:59 , Processed in 0.275027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