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1450|回复: 5
收起左侧

[记叙文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小结与解题技巧总结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2 名

发帖:NO. 12 名

在线:NO. 5 名

叶倾城 发表于 2018-9-23 17: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农药猴三棍 2018-09-22 19:10:59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小结与解题技巧·
记叙文知识小结
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


初中语文学霸提分笔记,初中提分必备

¥30


购买



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行为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 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 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
环境描写可分为: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描写的角度来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 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
(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
(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 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
(4)记叙中的抒情 表达对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还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E、突出、深化主题。
(7)记叙中的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思想感情,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8)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A.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B.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C.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D.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9)整体感知 即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比如分析字句,切忌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语境,讲明它在文中具体含义,再写一般性作用。
(10)记叙文分析的侧重点。
A、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着重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
B、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故乡》
C、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11)过渡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提示下文——承上启下。
其他可能有的作用:埋下伏笔、作铺垫,照应上文、首尾呼应。
(12)记叙文的语言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11、了解常用的一些阅读术语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引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象征、联想、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欲 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讽喻、对比、类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托、正衬、反衬、映衬、烘云托月)、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 念、实写、虚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12、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 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 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 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 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 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 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 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叙事抒情 顺叙 倒叙 插叙 卒章显志 想象 反 衬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六)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知识小结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概括来说,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总体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分类: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讲演稿、读后感等等。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
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论证 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五、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 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鲜;四要充分。也可称作“摆事实”、“事实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的典型事例论证……的论点,论证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B.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是“讲道理”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道理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C.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论点,使是非曲直更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也》。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更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的特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E.类比论证 类比证论是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F.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直接引用、交代出处的叫明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叫暗引。本质上来说,它仍然是属于道理论证的。
找论证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2、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
3、中考一般考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居多。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对比关系。
六、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七、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分析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常常有四种:
①直接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②暗示议论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③提示论点方向,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提示议论范围,例如:《谈骨气》、《想和做》。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很可能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4、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也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5、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八、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此外还可能具有生动性和色彩鲜明的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知识小结
一、文体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文体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如:从早到晚,春——夏——秋——冬,从古到今。
B 空间顺序。如: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C 逻辑顺序。以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如:由浅到深、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 (中考着重考查前6种)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
如: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许多杰出人氏。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业的十个领军人物中,有一个就是犹太人。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如: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要远落后于日本,一个日本人一天的GDP相当于23个中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是0人,日本是12人;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是12个,日本是88个,在日本高峰期时,前十名中一半以上是日本的。
如:姚明相比奥尼尔来说,力量小,但有身高优势。他成为了NBA本季度最佳中锋。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1美元,而中国打给美国则要花8美元。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
4.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如:歌唱的一般分类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女性的色盲率是1/1000,男性则高达70/1000。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是……。”或“……叫做……。” 作用: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确切的认识。
7、作诠释:也叫注释说明,它是对概念进行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更具体、全面地让读者了解事物的特征。
8.摹状貌: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用: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9.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0.引资料:引用资料来说明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有情趣性、权威性、神秘色彩。
●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
●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有些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手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一般而言,下定义形如“A是B”,但同时“B是A”也说得通,作诠释则不行。
如: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作诠释)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诠释)
五、说明语言
A、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B、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六、说明文结构
常见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七、答题技巧
(1)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时,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些是使说明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有些使事物层次清晰,内容明白,有些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使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简单,有的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
A 据说人类最长的梦境,一般不超过8分钟时间。
“据说”表明这仅仅是一种传闻,未得到科学证实,“一般”表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但不代表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考题形式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如:通常情况下,姚明在NBA赛场上每场得分都在20分以上。
考题形式二:“××”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思路: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3)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答题思路: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如:中国人历来认为日本人个子矮,比如“倭人”就是中国对日本的蔑称。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均身高首次低于日本人。这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得到了正式。
(4)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答题思路: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A、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B、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
(5)语句作用、含义分析
答题思路: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注意: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作用效果)。
(7)主观题
主要题型:
A、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B、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C、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D、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E、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8)做题三“忌”:一忌见长文就心烦、心慌。二忌见短文就草率提笔。三忌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说(说明)。
表达技巧也可以说是写作技巧,是指作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也可称为艺术技法。表达技巧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 技巧两大类。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 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 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 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 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
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散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 寄情寓理 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4.营造气氛,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7.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五、捕捉精妙的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写法
1.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以及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举了……具体说明了……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分别列举了……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举了……具体准确的说明了……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把……和……进行比较,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给……下了定义,简单、准确地说明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使抽象的说明对象更加通俗易懂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ü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8 名

发帖:NO. 68 名

在线:NO. 101 名

天涯奇女 发表于 2019-11-24 1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希望看到楼主多发这样的好贴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3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20-9-1 17: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天空论坛,不错,看了这么多网站,天空是最有特色的了,加油!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英国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7 名

发帖:NO. 7 名

在线:NO. 73 名

光头人1 发表于 2022-10-20 14: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来自- 英国
楼主就是我的榜样哦
来自- 英国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英国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英国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英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0:29 , Processed in 0.321093 second(s), 6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