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平均预期寿命35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如下: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
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可行性极低。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死亡率来测算
按照美国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一书之中所公布出来的数据,民国时期中国人均寿命为35岁,世界当时人均寿命为42岁;而1976年中国人均寿命为65岁,世界当时人均寿命为57岁。
民国期间中国人均寿命35岁这个数据,出自美国学者Harry E.Seifert。Seifert所依据的,是金陵大学在1929-1931年对100多个县共38256户农家的调查资料。其中记录有2817名男性死亡人口和2682名女性死亡人口。结论认为,男性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是34.85岁,女性是34.63岁。
Seifert 的研究结论,后来被简化为“解放前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在1949年后被学界长期奉为金科玉律。
民国时期平均预期寿命为35岁
2.古人到底能活多少岁?看着《2015世界卫生统计》公布出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心中禁不住有些无语。
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表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5世界卫生统计》
夏朝时期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18岁,秦汉时期只有20岁,东汉只有22岁,唐代只有27岁。
人生分生长期、巅峰期、壮年期和老年期4个阶段。按照《素问·上古天真论》“女七男八生命节段论”,女性的巅峰期在28岁,男性的巅峰期32岁。唐代以前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生长期内,都没有达到巅峰期。
这与历史事实相符吗?
姜子牙80岁遇文王
学历史我们得知,姜子牙80岁遇文王,晋文公重耳60多岁才即位,开始他称霸中原春秋霸主的传奇人生,百里奚70岁知遇于秦穆公,廉颇60多岁尚能披挂上阵,奋勇杀敌,黄忠72岁在定军山一战斩杀夏侯渊。
廉颇与黄忠常年征战,一身伤病,百里奚更是穷得朝不保夕,他们的生活条件可比我们现代人差远了,说廉颇和百里奚生活的先秦时期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为18岁,说黄忠生活的东汉三国时期平均预期寿命是22岁,有意义吗?
黄忠在定军山一战斩杀夏侯渊
民国之前中国人根本就没有统计数据这一说,真不知哪些数据是怎么来的?是真还是伪?又不知这样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对人们的价值何在?难道就是为了表功吗?
战争慌乱时期人类的三大死因是战争、瘟疫和饥饿,而和平富足时期人类的三大死因是癌症、心脏病与脑卒中,这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3.人类自然寿限——天年为120岁以上人类的自然寿限有多少?
《说文·寿》曰:
“寿,久也。”
寿,为年岁久老的统称。今称长寿。
《尚书·洪范》曰:
“一曰寿,百二十岁也。”
嵇康《养生论》说:
“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曹魏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西方学者巴风(Bnffon)通过研究哺乳动物,提出按照生长期与寿命系数,来计算哺乳动物的天年即自然寿限:
哺乳动物的寿命(年)=生长期(年)×寿命系数。
人的生长期一般为25年,哺乳动物的寿命系数为5~7,由此推算:
人的寿命=25年×(5~7)=125~175年。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百岁老人,甚至于有一些超过120岁的老寿星。中西方公认的人类自然寿限,中国古人叫天年,为120岁以上。
人类的自然寿限在120岁以上
4.人与天地自然争功就会迷惑中医理论奠基之作《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上古时期的人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现在的人,活到50岁动作就都开始衰了,是因为时代变迁了,还是因为人把什么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呢?
天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寿限在120岁以上,人只要有基本的温饱,没有那么多的七情六欲,自己不乱作为、不胡作为,活到百岁以上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当然,上古时期人们活到百岁以上是天地自然之功,而非医学进步之功!
《荀子·天论》曰: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不作为就成功了,不谋求就获得了,这就叫做“天职”。像这样子,虽然深奥,人是不需刻意思虑的;虽然伟大,人是不需费力的;虽然精微,人是不需刻意详察的,这就叫做不和天争夺职分。天有天时,地有地利,人有人治,这就是叫与天地参与配合。放弃自己配合参与的能力,而羡慕天时地财的功能,那人必然就会迷惑了。
战国时期学者荀子
5.长命百岁之秘诀就在去害、节气《庄子·齐物论》曰: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糜,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人一禀受元气而成形,在没死之前就在等着元气烧尽。与外物互伐互耗,元气烧完的速度就像是奔驰一样,而无法止歇,这是不是很令人悲哀呢?
这是庄子揭示人类生命实相的“煤气罐”理论。作为一个智慧能量系统,用以支撑生命行为的能量即元气是有限的,什么时候气烧没了,不足以支撑生命了,人也就没了。
战国时期道家大师庄周
《吕氏春秋·尽数》记载: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宁形,而年寿得长。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天生阴阳,四时更替之寒暑燥湿四气之化育,万物变化,既可以有利养生,也可以致病。圣人明察阴阳之宜,辨析万物之利,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就可以精神安宁于形体,而寿命能够长久。寿命长,并不是要延续本来短促的寿命,而是使寿命终其天年。终其天年的要务在乎避害。
总而言之,战争时期得出的平均预期寿命主要是用来表功,人类需要认知的是自然寿限即天年。医学并不能够将原本不长的寿命续长,比方说原本人类的天年即自然寿限为76岁,医学依靠逆天的高科技能力可以将人的寿命延长1岁到77岁,这是医学之功。
医学不可能有“短而续之也”之能,医学之作为主要在“毕其数”——终其天年,“毕其数”的主体在每一个人自己,在自我保健,自我节气,自我养气,而不在医学。
医学可以通过教化使人们懂得终其天年之要,即“去害”之要。医学还可以通过急救等医疗手段,来挽救因意外及创伤类伤害的人免于夭折,从而提高平均寿命。
文喜有话说 20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