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靖江籍大学生刘畅:写就《马洲赋》入选《中华辞赋》掌上靖江 2019-02-15 09:29:00
“君不见,裙带江北,千岁兴衰俯瞰。持炬苏中,百代薪火相传……”在刚刚出版的2019年1月刊的《中华辞赋》杂志中,一篇《马洲赋》赫然在列,展现了新时代靖江的城市形象。这篇长达千字的赋,作者是靖江的一名在校大三学生,写词作赋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
作赋寄托浓浓乡情
翻看这本《中华辞赋》,在“人文之光”栏目中,刊登了刘畅的这篇《马洲赋》和创作思路。“携民南渡,精忠常怀岳武穆。挥鞭跃马,伟略当如孙仲谋……”这篇赋通篇共千字有余,在文章的摘要中,刘畅表示,本文旨在描写靖江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情,通过对哲学辩证、自然风景、人造景物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盛世背景之下靖江所经历的沧桑巨变。文章采用虚实结合与动态描写的手法,以取得更强的生命力,句式上以四六字搭配为主,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式。
令人意外的是,刘畅所学专业并非与文学相关,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求学的他,写成这篇赋,仅仅是为了寄托浓浓的乡情。文章中,马洲、垒土为岸、孤山、四眼井、魁星阁、岳庙等靖江元素被深情嵌入,更展示了他对家乡靖江历史沿革的了然于胸。
刘畅告诉记者,大二那年暑假,他回靖后遍览家乡美景,顿时生出了要写赋寄情的念头。他认为靖江文明可以说是从长江中孕育的,故而文章第一段使用起兴的手法,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先写“水德”,第二段则是介绍马洲的历史及其由来,第三段从靖江最早的陆地——孤山入手,展示靖江灿烂的古文化,此后再描写靖江四季的风光,全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赞美和对靖江美好未来的向往。
因医学典籍恋上古文
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为何能写出专业度极高的赋?刘畅笑言,自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大一入学后,他只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开始学习中医,其间翻阅了《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此后,就开始了他和古文的缘分。
“一开始看不大懂,所以就想研究,研究后就想背诵,然后越钻下去发现越有意思。”刘畅感觉自己瞬间打通了学习古文的“任督二脉”,开始广泛阅读《内经》《伤寒论》等古文医书。再慢慢地,医学典籍已经满足不了他对古文阅读的需求,他将目光投向骈文名作,比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上的一些名篇,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开始学习上面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那段时间,他对古文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看、读、背、写,占据了他大半的课余时间。“中华辞赋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属种。辞赋有着数千年的深厚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绵延了数千年的赋体文学,其上承诗歌源头,下启古文运动,起到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体式都不可以替代的作用。”刘畅说,他觉得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使命,需要把这种文体传承下去。
写辞赋过复古生活
一张信签纸上,写满了平平仄仄仄仄平,字字句句细细推敲。如今,这已经是刘畅的常态。在他的朋友圈里,刚刚写就的《金陵望雪赋》,吸引了众多同学和朋友的点赞,在很多人的眼中,他这样的复古生活方式,和他21岁的年龄仿佛格格不入,却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
刘畅说,《马洲赋》其实算是早期作品,只是一直没有发表,此前尝试投到《中华辞赋》,没想到竟然真的被选用了。据了解,《中华辞赋》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月刊,跻身国家级文学期刊行列,也是国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辞赋杂志,能被这本杂志选用,是对他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如今,刘畅已经写就了4篇骈文,写作时立意、构思是最大的关口,加上对文字的挖掘和推敲,每写一篇都需要花一周多的时间。随着对古文及古文化的日益熟稔,他在写文章时“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已经越来越少地出现,比如古文词汇“权舆”代表植物生根发芽,如果没有在阅读中把这个词的相关意思积累下来,到真正写作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想到用这个词语来替换一个比较现代的表达。就拿《马洲赋》的写作来说,他将重心放在应用古代知识和古文表达上,文章中借鉴了七八十篇古文古诗的用法,然后通过文学手法糅合,最终成为完整的作品。
最近,刘畅更倾向阅读设论形式的汉赋和骚体赋,如先秦时期宋玉、屈原的文章和汉代贾谊的文章,他说,通过品读这些经典传世的作品,要从中吸取更多营养,体现到今后的作品中。 (全媒体记者张金玲)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7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