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这个实用的公众号
最美的相遇
南通市启秀中学 顾子墨
还是他,我的国画老师,多少年了,他一如既往的慈祥,只是鬓间多出了几缕白发;还是那些孩子,一样的活泼,只是个子渐渐地变高了些;还是那个老小区,一样的寂寞,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生机。在那里,我有了一场最美的相遇。
——题记
我的国画老师是一位低调而又高明的老人。
他为人低调,几乎从不接受外界的宣传;而于陋室中,却藏着这样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师——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曾有专家到南通来考察,见到老师的诗书画印,感慨小小南通竟有这样一位画艺全面、诗书皆精的画家。因此,爸爸常说,我能跟这样的老师学习,真是幸运。(侧面描写老画师技艺之高,人品之谦。)
每个周日,我都在老师的画室里与他如约相逢。
老师的画室在一个简陋的小区里。进入小区,你感觉不到老师画作所呈现的超凡脱俗的气息,但等到真正走进画室,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笔墨纸砚,诗书画印,梅兰竹菊,琴胡笛箫,一切一切,无不流淌着艺术的玄妙,人也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天堂。(环境烘托“陋室”中绽放的艺术之花)
我还记得起初和老师学画的时候,总是放不开手脚,画笔不听使唤。画那梅花,一出枝,枝就折;一点花,花就枯;一抽叶,叶就蔫。弄得我哭笑不得。老师在旁,面带微笑,从不生气,一边取纸示范,一边鼓励我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只见他先将笔头吸足水分,再用手指理顺,然后用笔尖渐收浓墨。他说:“墨不仅仅是黑的。古人说‘墨分五色’,我看还不止。你看,墨有浓,有淡,有湿,有枯,有畅,有顿……关键是不但要会用墨,还要会用水,会留白,会布局,画面要有疏有密。”他在纸上几笔一点,时而一侧,时而轻抹,梅花朵朵,润而丰富,跃然纸上;又见他侧锋一挥,时缓时急,苍劲有力的枝干便映入眼帘。随后,他把笔给我,摸摸我的头,依然一脸慈爱:“你看,有什么难的?” (抓语言、重动作,层层铺垫后借助正面描写展现老画师的教学态度。)
这场遇见美在纸面,而透过纸面,我遇见的是一颗永远天真童趣的画师的心。记得那次,我们一起出游兴化,看到直插云霄的水杉,老师兴奋不已,即兴为我们讲述水杉的画法:这里勾线,那里泼墨……凝神细思,仿佛脑海里就已经呈现出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卷了。走过水上长廊时,老师忽然拉着我们这些学生,摆了个很美的动作:手拉着手,头靠着头,双臂张开,做一个飞翔的姿势。他已年近古稀,正可谓“吃尽人间酸甜苦辣,手握笔墨浓淡枯瘦”,但他依然天真快乐,童心未泯。(插叙一段旧事,进一步表现老画师的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画之路留下了启迪。)
因为这位令我无比尊敬的老师,我对画画的热爱也愈加浓厚起来。七年了,从水彩笔到蜡笔再到毛笔,我与国画的情缘渐深,唯有初心不变。 (由叙事到抒情,过渡自然。)
也许用“ 美 ”这个字无法表现出国画深谧悠远的意境。它,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疏有密,变幻万千。七年的陪伴,让我越来越觉得国画的妙趣,与老师相逢,有国画相伴,这日子是极快乐的。
遇见,真好。(点题。)
(本文选自《七彩语文(中学)》2017年8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