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居然真实存在,坐船进去要“三天三夜” 原创 琰棱 2019-03-12 11:01:0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的这一段,中国人可谓是耳熟能详。
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达出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于是我们常常能听到人形容,哪个地方美如世外桃源,其实很多是言过其实了。
真正的世外桃源,在我看来,就是这里——坝美。
你可能会想反驳我,只从照片看来,这里不过就是个岁月静好的小村,美则美矣,其他地方也不是比不上。
坝美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四面环山。壮语中“坝美”的意思是“森林中的洞口”。从古至今,进出寨子都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熔岩水洞。水洞分别长800多米,村民们需要在幽暗漫长的水洞中,摸着岩壁撑船进出。因为交通不便,多少年来坝美与世隔绝,不被打扰。
这才是陶渊明笔下真正的“桃花源”。 这样的仙境,真实存在,就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北部八达乡和阿科乡交界处。
说来,云南真是个神奇的地方。除了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还有许多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小镇小村,每一个都各具特色。坝美就是其中之一。
乘一叶绿色小舟,轻悠悠的缓慢行在水面上。
远看进村的水洞,窄的好像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似的。不知穿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发生什么离奇的穿越事件。
当地人说,要过这个水洞需要“三天三夜”。当然不是真的72个小时,而是因为这水洞的神奇莫测。
初进入洞中,眼前一片漆黑。船工有力的划着船篙,带起哗哗的划水声。若是遇上船工心情好,还会即兴放歌。虽然并不能听懂歌词,可那曲调的欢畅还是能听出来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中,歌声缭绕、盘旋,直升天际,你会疑心自己到底身处何地。
行进途中,偶然遇到天窗洞开。透亮的光洒下来,就像是从黑夜进入了白天。水面宛如一柄上好的镜子,完美地将周围嶙峋的怪石、葱郁的绿树投射其中。伸手掬一捧水,清凉入心。
调皮的孩子会脱光了在水中玩耍、嬉戏。
如此三次进黑洞,三次又出,“三天三夜”的说法由此而来。
最后出得洞来,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的小村出现在面前。重山俊秀,云雾缭绕。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生机盎然。远处的风雨桥横跨在村头,背后不知谁家在做饭,袅袅青烟升腾。
这种感觉,让我仿佛回到自己的小时候。没有都市的快节奏,没有摩天大楼的逼仄,一切都是自然又原始的模样。
随意在寨子中走走,古老而优美的民居建筑三三两两的分布在田野之中,天然的野趣包裹着人工建筑的规整,格外有意思。红色的外墙与周围的绿色互相衬托,形成了一幅对比强烈却意外和谐的景象。
细看建筑,主要以落地和半楼居两种杆栏式风格为主。通风又保暖,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杂物。当地人称这种建筑为麻栏楼,也有人称吊脚楼。这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向着远方的客人介绍着这里的历史风貌。
寨子只有100多户人家、600余名村民,都是土著壮族的沙支系。
寨子中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巨型的树根相互缠绕裸露在地面上,不知长了多少年,才长成如今这般样子。在当地人眼中,这些榕树就像是守护神,千百年来护卫着这里,记录着这里光阴的流逝。
老人们会凑在树下,纳凉、闲聊,还会售卖自家亲手做的美食。孩童们则肆无忌惮的在树下嬉戏、玩耍。据说如果家族有重要活动,族长也会把族人们聚集到这里,一起商议。
寨子中的人们少问世事,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
整齐的一垄一垄田地上,都是坝美人种下的希望。
寨子中随处可见转动的水车、水磨等工具,虽然它们外表古朴粗拙,但并不是摆设或者装饰,而是真的有实用的灌溉功能。同时也凝固了历史,传递着远古的文化信息。
当地人很热情,会和你打招呼。
他们身上的服饰很吸引眼球,都是手工土布制成的,但一点都不土,反而有种质朴的质感。妇女多是黑底花格帕角包头,黑、蓝色上衣,黑色百褶裙或长裤,脚踩一双绣花布鞋;男士则是黑色包头帕,黑色对襟衣、宽裆裤。
整个村子远离现代文明,静谧之中只听得见家禽的声声啼叫,一切都是那么古朴而自然。一山一水、一树一木,都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再现。
坝美纯净得就像一场梦,这里的时间一定比外界慢了许多许多,人们才能过着一种返璞归真、鸡犬相闻的生活。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里永远也不被人发现,永远保持天真烂漫。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