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1705|回复: 1
收起左侧

备考 | 中高考病句辨析题得分秘钥:“主干枝叶法”和“...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9-4-7 12: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备考 | 中高考病句辨析题得分秘钥:“主干枝叶法”和“仿造法”  语文清话 2019-03-16 06:54:13
语文清话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中高考病句辨析题得分秘钥:
“主干枝叶法”和“仿造法”
文 | 陈恒舒
病句辨析题的备考,存在三个普遍的误区——(纯)靠语感、看标志、分类别。事实上,病句的本质不过是词和词组错误的排列组合,辨析病句的关键在于通过“主干枝叶法”让这些隐藏在复杂结构中的错误的排列组合暴露在简单结构中,有时也可以用“仿造法”对语病加以确认。而病句辨析题备考的问题,还可以引起我们对语言知识、语言训练、语文应试等问题的思考。
病句辨析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平时的阶段性测试,常常少不了它的身影。但有些教师在备考这一题型时存在一些误区,不得要领,以致效率低下。笔者希望通过必要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广大师生远离误区,运用恰当的方法,实现高效的备考。
一、病句辨析题备考的三大误区
笔者认为,在病句辨析这一题型的备考过程中,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一曰(纯)靠语感。有研究者认为,“应对病句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就是语感”,“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解释不清句子‘病’在哪里,但倘若有较好的语感,在判断错误的第一步便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有的教师告诉学生:“读!读着不顺就是病句!读不出来是你语感不行!”
不可否认,语感是辨析语病的终极力量(这一点后面还会提到),但它对于大部分师生而言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以把控的“神秘力量”,无法直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直接使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语感上,或者说单纯依靠语感来攻克辨析病句的难关,是不靠谱的。
二曰看标志。有人总结了句子可能存在语病的种种标志,如:句子中有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则要考虑语序是否得当、是否缺少中心语;句子中含有否定词,则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句子以“通过”“经过”“在”“当”等介词开头,则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等等。多的能总结到三四十条。
这类方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很多教辅资料和培训机构也会介绍,但它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极其烦琐。且不说这几十种标志你要都记住,单说假如一个句子同时满足若干个特征,是不是应该把每种情况都考虑一遍?这样一来,在一句话上消耗的时间会有多长?还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快速判断病句××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二是单看所谓“标志”容易发生错误的判断。比如下面这个句子:
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4题A项)
▼解析如下
单看标志,第一个分句以“通过”开头,第二个分句又没有主语,显然具备了“主语残缺”类病句的特征,但这偏偏就是一个没有语病的句子,“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就是它的主语。笔者大胆猜测,当年应该有不少考生在这个句子上栽了跟头。
三曰分类别。“病句常见类型”是学校、培训机构、教辅资料都必讲而且会花大力气去讲的内容。但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我们得先确定一句话有语病,然后才能给它归类;当我们面对若干个不知道是否有语病的句子时,病句的类型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用处呢?正如我们身体不适上医院,医生会让你测体温、量血压、验血、验尿,而不是给你大讲疾病分类知识。
病句的类型当然不是毫无用处,但主要是和修改有关:成分残缺,我们知道要补;成分赘余,我们知道要删;句式杂糅,我们知道要捋清楚;语序不当,我们知道要调换位置;等等。这就是所谓“对症下药”。但就诊断一句话是否存在语病而言,类型的用处确实非常有限。
综上,(纯)靠语感、看标志、分类别这三种方式都无法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辨析出语病。那么我们面对病句应该怎么办?
二、病句辨析的不二法门——主干枝叶法
顺着类型的话题继续,我们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病句真的有这么多类吗?
我们在判断病句类型时常常遭遇这样的困境:有的病句既像这一类,又像那一类。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所谓常见病句类型(逻辑错误、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类。
首先,逻辑错误属于语义问题而非语法问题,从形式上来说仍然表现为搭配和语序的不当。比如: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200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A项)
▼解析如下
“碰撞、融合、交流”应该改为“碰撞、交流、融合”,实质上是逻辑问题,但形式上表现为语序问题。
又如: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2009高考湖北卷第4题C项)
▼解析如下
“导游地图”显然不属于“工艺品”,在逻辑上属于归类错误,但形式上表现为二者的不搭配。
其次,成分残缺和成分赘余都可视为搭配不当的特殊形式,前者属于“该来的没来”,后者属于“该来一个却来了俩”。
此外,句式杂糅其实就是句式的“混搭”,也可以视为搭配不当的特殊形式。
归并之后,六类只剩下两类: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换个说法,搭配不当就是“组合错误”,语序不当就是“排列错误”;再强行归并一下,就是“错误的排列组合”(包括语法和语义上的)。我们可以这样说:病句的本质就是词和词组错误的排列组合。破除类型的迷雾,弄清病句的本质,对于我们辨析病句是有帮助的。
我们已经明确:病句的本质是词和词组错误的排列组合。这些错误的排列组合,有的时候并不难发现,比如:
①霍金试图解开本质。
②公司录取了名额。
③航天事业开创了成就。
▼解析如下
“本质”无法“解开”,“名额”无法“录取”,“成就”无法“开创”。只要我们语感正常,这些问题一眼可辨。
但如果它们变了个模样:
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3题A项)
⑤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第18题D项)
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丙卷第18题D项)
可能就没那么容易看出来了。语病本身都很简单,只不过是被④⑤⑥这样的长而复杂的结构遮掩住了;而在像①②③这样的简单结构中,它就无所遁形了。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④⑤⑥转化成①②③这样的形式,换句话说,就是把复杂结构拆分为简单结构;然后,才能够放心大胆地使用我们的语感,判断“解开本质”“开创成就”这样的说法能否成立。前文中说,“语感是辨析语病的终极力量”,原因就在于此。
具体来说,诊断一个长句是否存在语病,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做:
第一步:先把长句中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去掉,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看主干的排列组合是否有误。句子经过这样的拆解之后,如果主干有误,往往会一目了然。如: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题A项)
▼解析如下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主语——“出版社”和“图书营销”,当然,一个长句中出现两个主语并不一定就有错,但第一个主语“出版社”并没有相应的谓语和它搭配(“除了……外”是状语),孤零零地被甩在前面,这就不对了。病句辨析题中的大部分语病仅通过这一步骤就能辨认出来。
如果句子主干部分没有问题,那么进行第二步:检查枝叶(定语、状语和补语)和主干之间是否搭配。如: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第18题B项)
▼解析如下
这句话的主干是“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义工服务”,问题出在枝叶和主干的搭配上——“三个月内”这一事件状语应该修饰的对象不是学校的动作“要求”,而是学生的动作“完成”。
如果主干和枝叶搭配合适,那么进行第三步:检查枝叶(特别是较长的成分)内部是否存在问题。如:
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5题A项)
▼解析如下
这句话的问题出在“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这一定语成分内部,进一步拆分可以发现,“包括……组成的”是一个杂糅的结构。
三个步骤完成,均未发现问题,则可初步断定这个句子无误。
这就是诊断病句的基本方法,我们称之为“主干枝叶法”。可以说,只要掌握了能够区分句子主干和枝叶,再辅以正常的语感,面对病句题几乎可以无往不胜。然而笔者接触过的很多学生表示,根本不知道如何提取句子主干。
其实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上册都以补白的形式加以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第五课第三节也有专门的板块做详细的解说,有些师生却视而不见,这就不得不令人感慨“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了。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关于“句子的主干”的介绍
三、病句辨析的备用招数——仿造法
“主干枝叶法”是辨析病句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有些语病即便区分了主干枝叶仍然不容易判断,可以辅以另外一个方法——仿造法,即通过仿造相同的结构,来判断一个疑似有问题的结构到底是否成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中也介绍了这一方法)。
比如上文举到的“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可能有的学生会感到别扭,但又感觉不到别扭在何处,这时可以尝试着仿造出如下结构:
三小时内要求我写完三篇作文
三天内要求你做完5张卷子
三年内要求他达到钢琴10级
…………
这样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时间状语的位置放得不对:不应该修饰“要求”,而应该修饰“要求”对象发出的动作。再举一例:
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2009高考天津卷第6题A项)
▼解析如下
此句的问题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中心语“均价”与修饰语“每个缶”的搭配不成立:“均价”只能针对群体,“90个缶”才有“均价”;“每个缶”却是个体,只有“单价”。此外,“均价”与后面的“都”也有矛盾,因为“均价”只有一个,“都”则表示有多个。
如果只是感觉有问题,分析不出个所以然,可以试着仿造出以下结构:
每个人的平均身高都超过了1米75
每个人的平均体重都超过了60公斤
每个人的平均分数都不到80
…………
这样也会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有时仿造结构不必是错误的,也能发现原句中的问题,如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考试中的这样一个句子: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这是流行歌曲《大中国》里的一句歌词。试卷题干已经点明这是病句,要求考生分析其病因。此题在网上曾引起过热议,网友们纷纷给出热心解答,但几乎没有人能答到点子上。这个题同样可以运用仿造法来解决。试仿造数句如下:
我们都有一个妈,把我们养大。
我们都有一张嘴,用来吃饭和说话。
我们都有一双手,十个指头不一般长。
…………
仿造之后我们就能发现,“我们都有一个×”这个形式表达的意思是“一人有一个自己的”而非“众人有一个共同的”,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想表达的显然是后者。如果一定要归类,那应该是逻辑错误,确切地说,应该叫“词不达意”。
使用仿造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仿造的句子在格式上要尽可能与原句相当;二是用于仿造的原料最好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上举“义工”“奥运缶”都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内容),熟悉的内容说出来成不成立,是相对更容易判断的——这也是依靠语感的力量。但也应该承认,这个方法的使用是存在一定技术难度的,用好了能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用得不好也会影响判断。好在使用它的机会不算很多,熟练地掌握“主干枝叶法”就已经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了。
四、几点思考
笔者对病句辨析备考问题关注多年,除了对这一问题本身,还有如下一些思考:
第一,基础的语言知识不该讲吗?
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讳谈知识,仿佛谈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违背课改精神”;连语文教材都不敢把语言知识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加以编排,只能偷偷摸摸塞在补白或者附录里。固然,语言知识并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前提,成体系地给中学生灌输整套语言知识(如20世纪50年代“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改革”中的《汉语》教材)亦不可取,但忽视甚至完全取消则是因噎废食。
我们反对“为知识而知识”,但有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运用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要一味拒绝?比如辨析病句(注意,病句辨析绝不只是考场上才能用到的应试技巧,而是从事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人如教师、编辑、记者、企事业单位的文秘等都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就需要一点关于句子成分、句子主干的知识。
知识不在多而全,而在“精要,好懂,有用”(张志公先生语),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要。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精选相关知识,并考虑这些知识如何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近年来投入使用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试图“建立‘隐在’(与‘显在’相对)的知识体系”“聚焦语用”(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语),可以说是对过去失误的一种纠偏。
第二,基本的语言训练不该要吗?
课改以来,与“知识”一起被打入冷宫的还有“训练”,特别是一些看似简单甚至笨拙的训练,诸如组词、造句、分析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之类,一些专家学者斥之为“没有思维含量”。
殊不知这些基本的训练其实是最为有效的。比如今天学了几个词语,只是会读会写还算不上真正掌握,从词典或教辅书上把释义、用法抄下来也是劳而少功,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它们造句——会造句就是会运用,会运用才算真正掌握;同时还可以锻炼组织句子的能力。
但造句训练自小学之后就严重缺失,进而导致很多学生语感不佳,语言运用能力薄弱,甚至影响到写作:一是学过的词语从没用过,写作文时也根本想不起来,导致文章词语匮乏;二是由于缺乏训练,连句子都组织不利索,遑论句群、语段、文章?至于分析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的训练,更有立竿见影且经久不衰的效果。笔者自初中以来做病句辨析题几乎从不失手,完全得益于当时一段时间内的集中训练。我们反对繁复低效的机械训练,但不应该把一切训练都一棍子打死。
第三,我们何时能走出“伪应试”的泥潭?
现在中高考语文的备考战线越拉越长,占用初三、高三一年的时间已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学校恨不得从初一、高一一开学就开始准备,其实大部分是在做无用功。以病句辨析而论,其实只要熟练掌握“主干枝叶法”,做起病句辨析题完全可以又快又准,根本不需要那么繁复且无效的讲解和训练。
但笔者见过无数学校自编和市场上售卖的教辅资料,无一例外地用大量的篇幅讲病句的标志和类型;间或也有提到“主干枝叶法”的,但都只是简单提几句,非常容易被忽视。结果就是学生在考场上碰到病句辨析题,除了硬着头皮读两遍“感觉哪里好像不是很顺”之外,根本无从措手。
而字音、字形、词语、熟语之类,其实明明都有以简驭繁的方法,根本用不着贪多求全,却非要整理出几尺厚的“易错知识清单”来死记硬背,同样是费时费力不讨好。至于阅读、写作,有些教师一方面以“没有时间”为由排斥课外阅读和自由练笔,一方面又花费大把的时间让学生操练种种模式、套路。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不具备,空有所谓答题模式、套路管什么用?
笔者2009年参加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批改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见过这样一张答卷:
本文用……的语言记叙了……,描写了……,突出了……的特点,歌颂了……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上面这些“……”不是笔者想省略什么内容,而是这位考生答卷上只有几个所谓“答题术语”和一堆省略号!笔者绝不讳谈“应试”,因为有考试就有应试,但是当下备考中的大量无效劳动根本解决不了考试的难题,连“应试”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伪应试”。
笔者希望,我们的语文备考能够尽快走出“伪应试”的泥潭,即用最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应试技巧层面的问题,节省下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回归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期,题目为本号所加,原题为《谈病句辨析题的备考》,发表时有删节)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2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3-26 0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今天不想骂人!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沙发 2024-3-26 02:33:55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11:29 , Processed in 0.282824 second(s), 6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