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中国江苏
高中语文16篇必考文言文阅读、34首古诗词曲赏读! 中学资料 2019-04-09 08:33:12
课标16篇必考文言文阅读
清单一 课标16篇文言虚词常见用法一览表
1.《论语》十二章
而1)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
(2)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
(3)任重而道远 并列连词
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它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于1)征于色 介词,在
(2)发于声 介词,在
(3)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在
(5)生于忧患 介词,在
而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表承接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而1)呼尔而与之 表承接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之1)人皆有之 代词,这种思想
(2)得之则生 代词,它们,指"一箪食""一豆羹"
(3)呼尔而与之 代词,他,指"行道之人"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代词,它,指高位厚禄
则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
(2)得之则生 就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
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表目的
(2)今为①宫室之美为②之 ①为了,表目的 ②做,接受
4.曹刿论战
《左传》
其1)其乡人曰 代词,他的,这里指曹刿的
(2)吾视其辙乱 代词,他们,指齐军
以1)可以一战 凭借
(2)必以信 按照
(3)必以分人 把
焉:(1)又何间焉 句末语气词,"呢"
(2)惧有伏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之:(1)小大之狱 助词,的
(2)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
(2)吾妻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4)孰视之 代词,指徐公
(5)暮寝而思之 代词,指这件事
(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的
(7)由此观之 代词,指这件事
(8)臣之妻私臣 的
(9)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的
(11)数月之后 语气助词,不译
(12)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指这件事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2)孰视之 仔细
于:(1)欲有求于我也 对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对
(3)能谤讥于市朝 在
(4)皆以美于徐公 比
6.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以:(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3)以光先帝遗德 来
(4)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因为
(6)咨臣以当世之事 用
(7)是以①先帝简拔以②遗陛下 ①因为 ②来
于:还于旧都 到
7.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之:(1)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2)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指这件事
(3)处处志之 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这种景色
(5)具答之 代词,指桃花源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与:遂与外人间隔 同,跟,和
8.三峡
[北魏]郦道元
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之:春冬之时 助词,的
故:故渔者歌曰 因此,所以
9.马说
[唐]韩 愈
之:(1)虽有千里之能 的
(2)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指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而:(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但是
(2)执策而临之 连词,表修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连词,表修饰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指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3)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以:(1)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2)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10.陋室铭
[唐]刘禹锡
之:(1)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1.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而:(1)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2)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以:(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全石以为底 用,把
12.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嗟夫 表句尾感叹
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13.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而:(1)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
(2)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3)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4.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之:(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矣:宜乎众矣 了
15.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 轼
于:相与步于中庭 在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罢了
16.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 濂
以:(1)俯身倾耳以请 表修饰
(2)无从致书以观 表顺承
(3)以衾拥覆 介词,用
(4)以书假余 介词,把
(5)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6)计日以还 表修饰,不译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
之:(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结构助词,的
(2)走送之 代词,指书
(3)当余之从师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弗之怠 代词,指"笔录"这件事
而:(1)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但,却
(2)久而乃和 表修饰,不译
清单二 课标16篇特殊文言句式一览表
1.《论语》十二章
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注意改正。[省略动词"择",此句应为"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倒装句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之间被选拔为相,胶鬲从鱼盐贩子之中被举荐……
(状语后置,正确语序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胶鬲于鱼盐之中举……")
②困于心衡于虑。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状语后置,正确语序应为"于心困""于虑衡")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省略句
贤者能勿丧耳。
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思想境界罢了。(省略宾语。"丧"后省略"之",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
4.曹刿论战
《左传》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要靠勇气的。("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省略句
①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省略主语"曹刿")
②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消失了。[省略谓语和主语,此句应为"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倒装句
①何以战?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②战于长勺。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者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省略"邹忌""客"。此句应为"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3)倒装句
①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6.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1)判断句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应尽的职责。("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倒装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7.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刘子骥,是位德行高尚的人。("也"表判断语气)
8.三峡
[北魏]郦道元
省略句
朝发白帝。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朝发(于)白帝"]
9.马说
[唐]韩 愈
倒装句
①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好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受屈辱。(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祇于奴隶人之手辱")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棚里。(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槽枥之间骈死")
10.陋室铭
[唐]刘禹锡
倒装句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之?")
11.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1)省略句
坐潭上。
我坐在小石潭边上。[省略主语"吾",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吾)坐(于)潭上"]
(2)倒装句
①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岸边,石底向上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近岸,石底卷以出")
②全石以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12.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省略句
①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或异(于)二者之为"]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
(3)倒装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13.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1)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者,……也"表判断语气)
(2)省略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倒装句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渐闻水声潺潺而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亭翼然于泉上临者")
③醒能述以文者。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
④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行人在树下休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14.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1)判断句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者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者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2)省略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省略介词"于",此句应为"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15.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 轼
(1)省略句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省略宾语"吾",此句应为"念无与(吾)为乐者"]
(2)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6.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 濂
省略句
录毕,走送之。
抄写完后,跑着送还人家。[省略主语"余",省略介宾短语"于人",此句应为"(余)录毕,走送之(于人)"]
清单三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完美地体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句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在翻译文言文时,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句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换成"我",把"尔""汝"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我们必须掌握好不同类型的文言句式,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而这些句式一般来说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句式。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有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为、之"等,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
来自- 中国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