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1556|回复: 4
收起左侧

[部编 7]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课内重点知识复习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9 名

发帖:NO. 20 名

在线:NO. 18 名

划过指尖的烟云 发表于 2019-4-12 2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课内重点知识复习  龚老师初中课堂 2019-04-07 23:55:00
1 邓稼先
1.汉字注音。
元勋(xūn) 鲜为人知(xiǎn) 孕育(yùn) 谣言(yáo)
昼夜(zhòu) 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曛(xūn)
选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邓稼先(jià) 铤(tǐng)
殷红(yān) 妇孺皆知(rú) 无垠(yíng) 萦带(yíng)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
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作者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5、难点突破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语言赏析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我不能走’”部分的第4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4、写法探究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2 说和做

1.汉字注音。
典籍(jí) 赫然(hè) 仰之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慷慨(kǎi) 淋漓(lí)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无暇(xiá)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迥乎不同(jiǒng)
3.解释词语。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专埋头读书。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作者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5.背景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难点突破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音乐美。
⑴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⑵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⑶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生字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咳嗽(ké sou) 舀(yǎo) 虹口(hónɡ) 调羹(ɡēnɡ)
绞肉(jiǎo) 腻(nì) 阖(hé) 校对(jiào)
疙瘩(ɡē dɑ) 揩(kāi) 深恶痛绝(w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6)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7)不济:不好,不顶用。
(8)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9)悠然:悠闲的样子。
3.作者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4.背景鲁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5、难点突破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视角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这样写的好处是:(1)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4)更有表现力,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5 、 黄河颂
1.拼音或拼写。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
哺(bǔ)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 wǎn (宛) 转
2.解释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5、难点突破
1.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望”统领的内容: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3.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语言品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6 最后一课
1.汉字书写与拼音。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惩罚(chéng fá)
祈祷(qǐ dǎo) 诧异(chà yì) 挟(xié)着
2.解释词语。
哽住:声气阻塞。
踱:慢步行走。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惊奇。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责备:指责过失。
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
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 
3.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4.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5.文体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6、难点突破
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士兵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以及极端愤慨和讽刺。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这是一个隐喻用“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用“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一致,打败敌人,获得民族的解放。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感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4、、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句中的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之情以及其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这篇小说叙述故事采用第几人称?用这种人称叙事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带出“最后一课”的有关事情;利于刻画人物,“我”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直接描写“我”的心理,表现“我”在最后一课的思想变化;给读者更亲切、真实的感受。
6.对比的写法的作用
(1)郝叟老头和镇上的人及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前后对比,从侧面突出阿尔萨斯人民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懊悔和失去国土的悲痛之情。
(2)小弗郎士以前逃学、上课不认真与最后一节课认真细心对比,突出小弗郎士有不懂事变得懂事,他逐渐有了朦胧的爱国之情,产生了对普鲁士兵的憎恶和对自由的向往。
7.这篇小说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7* 土地的誓言
1.汉字注音。
炽痛(chì) 嗥鸣(háo) 怪诞(dàn) 亘古(gèn)
谰语(lán) 蕻(hóng) 镐头(gǎo) 默契(qì)
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呻吟(yín)
山涧(jiàn) 斑斓(lán) 丰饶(ráo) 耻辱(rǔ)
2.解释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3.作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5、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3.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
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5.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9 阿长与《山海经》
1.生字词。
骇(hài)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悚(sǒng)
掳(lǔ) 诘问(jié) 霹雳(pī lì) 渴慕(mù)
玑(jī) 疏懒(shū) 惧惮(dàn) 颈(jǐng)
疮疤(chuāng bā) 矩(jǔ) 懿(yì) 灸(jiǔ)
2.解释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
疮疤: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
4.《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5、作品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保姆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
6、难点突破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貌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这些规矩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
4.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你想到了什么?
使人想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5.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6、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9、“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10、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如果不是,说说前后有何变化。
憎恶—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产生新的敬意—感激不尽。文章就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11、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她“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双重色彩。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12、这深沉的怀念宣泄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10 老 王
1.生字词。
蹬(dēng) 绷(bēng) 捎(shāo) 惶恐(huáng)
肿胀(zhàng)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骷髅(lóu) 翳(yì) 滞笨(zhì) 愧怍(zuò)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3.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夫人。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4.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时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5、难点突破
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说“镶嵌在门框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揭示文章主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11* 台 阶
1.生字词。
啃(kěn) 蹦(bèng) 撬(qiào) 磕(kē)
揩(kāi) 嘎(gá) 黏(nián) 尴尬(gān gà)
门槛(kǎn) 糟糕(zāo) 醒悟(wù) 晌午(shǎng)
烦躁(zào) 头颅(lú) 涎水(xián) 筹划(chóu)
2.理解重点词语。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3.作者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4、难点突破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
叙事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而在造新屋时,父亲用手托石板竟闪了腰,可见父亲老了,前后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了当年经济条件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第四,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更是突出台阶之低。
3、.“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4、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父亲的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持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到台阶的高处。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4 名

发帖:NO. 4 名

在线:NO. 22 名

華大夫 发表于 2023-8-23 2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看帖不回帖的人就是耍流氓,我回复了!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7 名

发帖:NO. 73 名

在线:NO. 22 名

陈金玉202285 发表于 2023-9-17 2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捧着电脑读着这样的好帖,享受。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45 名

发帖:NO. 132 名

在线:NO. 22 名

星梦 发表于 2024-2-17 1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语言表达很有特点,希望继续更新,期待中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 02:31 , Processed in 0.241683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