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满分解题攻略,尖子生都在偷偷看!快转给孩子! 龚老师初中课堂 2019-04-18 23:53:00
一、两种方法,解决实词解释
方法一:课文迁移法(直接迁移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如解释“使华寅肉袒执盖, 以当其阙”一句中的“阙”字,如果能联想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中的“阙”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阙”字的意思,译为“同‘缺’, 空隙、缺口”。
方法二: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 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
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法一: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要求判断每组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或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两个句子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看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两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就不一样。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课外例句中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与课外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 三、划分朗读节奏
1. 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如“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在这些专有
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滕子京”“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3. 按句子成分划分:
(1)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 谓语与宾语间要停顿。
如“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 谓语与补语间要停顿。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注:①节奏划分要考虑省略的的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曹刿论战》)
②不要把状语当作主语来读。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③表达完整意义的偏正短语一般不要断开。如“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④动补短语、介宾短语一般不要断开。
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语词划分:
(1) 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故”“是故”“则”“是以”“于是” “遂”等),一般其后要停顿。
如“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 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中”“方”“先”“既而”“已而” “倏尔”“俄而”等),一般其后要停顿。
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3) 句首出现语气词(“夫”“盖”“若夫”等),一般其后要断开。
如“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四、句子翻译有妙招
句子翻译是综合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断句)、文言句式的一种方式。要想不失分,首先必须抓住得分点,包括重点实词(务必翻译准确)、重点虚词(务必辨清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词类活用(务必辨清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古今异义(注意辨析清楚文言实词古今义的差异)、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以及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成分)等。其次要遵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到位的原则,做到文从、字顺、词到位、前后贯通。
翻译步骤:
第一步:找得分点,圈画“生词”。翻译句子时突破得分点是关键。作答前,可先将重点的实词、虚词圈出来,然后逐个破解,保证句子中的每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 第二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很多情况下,考生因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语序不当或者成分残缺,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理顺句子的语序以及补全句子所省略的成分。以下是要求考生务必掌握的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1. 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分为以下三类: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这种情况下,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 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之?
③句中有介词结构引导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介词结构引导宾语时,介词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造成倒装的现象。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由“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战于长勺。(《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②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作状语。如: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3) 定语后置句。即古汉语中将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后的现象,翻译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定语+中心词,翻译即可。定语后置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②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 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关系的叙述句叫作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为……所……”表示被动;②“为+动词”表示被动;③“于”表示被动。
3. 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作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也翻译出来,古汉语中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主语省略。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②谓语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③宾语省略。如: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④介词省略。如: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第三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五、文意理解与概括
第一步,分析文段本身的特点: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还是课内学过的某句话作答,概括是否有字数要求等。然后看题后的分值,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范围,整体概括。
说来说去还得练 推荐区域:河北、陕西、山西、江西、湖南、广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⑤,以昭炯戒⑥。” (有删改)
【注释】①志:同“记”,记住。②还(xuán):同“旋”,转身。③盍:何不。
④迨:等到。⑤请铭之坐右: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⑥炯戒:告诫。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王生不说.说:
(2) 居.五日居:
(3) 而君变色.以去色:
(4) 莫逾.自厌逾:
2. 下列句中的“而”字意义及用法语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B. 学而不思则罔
C.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 不应而还走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2)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
5. 你如何看待文中的两位读书人?请分别用一句不超过 15 字的话作简要评论。
【答案】
1.(1)同“悦”,高兴(2)停留(3)脸色(4)越过,这里是“过于” 的意思
2. D 【解析】ABC 三项表转折,却;D 项表顺承,就。3.(1)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2)王生更加生气,没有回应就转身跑了。4.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5.(1)王生:学习无章法,做事冲动,但知错能改;李生:对朋友的错误和缺点能直言相劝。(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大凡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 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思考,最终一定没有什么成就,为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没有回应就转身跑了。过了(停留)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好的方面去学习,希望听到道理。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想要拒绝人到千里之外,这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何不改正这一点呢?(如果)不这样
(做),等到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昭示告诫自己。”
推荐区域:陕西、河南、安徽、福建、山东、湖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
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节选自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裘葛之遗.遗:
(2) 无冻馁.之患矣馁:
(3) 生以乡人子谒.余谒:
(4) 孰.有如孔子者乎孰:
(5) 微言精义.义: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2)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3. 【甲】文主要采用了的表现手法,突出“学业有成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越,而在于自己的勤奋专心”的观点。【乙】文主要采用论证,论述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观点。 4.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
1.(1)给予,赠送(2)饥饿(3)拜见(4)谁(5)道理
2.(1)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2)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3.对比举例
【解析】【甲】文拿自己的求学条件和太学生对比,突出“学业是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勤奋专心”的观点。【乙】文主要列举孔子的事例,来论述读
书必须深入研究的观点。
4.①学习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②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参考译文】【乙】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串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 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 推荐区域:云南、山西、湖南、广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影布.石上布:
(2) 斗.折蛇行斗: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写景游记,试分析作者观鱼时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4.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案】
1.(1)映在(2)像北斗星那样 2.(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 观鱼时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文中“乐”是“忧”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4.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