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中国最美的木塔,屹立千年,美到震撼 原创 美物计 2019-05-02 18:11:00
 文 | 美物计
前些天巴黎圣母院大火, 世界震惊。 朋友圈出现各种言论, 感叹的,讽刺的,惋惜的,批判的…… 就在各方激烈争论时, 无意间看到了一条微博: 写的是一座千年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在这条微博下, 有被近10万网友默默点赞,评论,转发。


应县木塔, 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古建筑。 但在距今86年前, 梁思成第一眼见到它时, 给远在千里的林徽因写信, 发出如此感叹: “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 这个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 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这座木塔,有多让人震撼? 千年前, 一群无名工匠用10万块木构件, 像搭积木一样, 全凭技术和经验筑起这座塔, 相当于20层楼高, 是世界上最高的纯木结构建筑。 这座木塔比比萨斜塔早118年, 比埃菲尔铁塔早833年, 它的全身没有一根钉子, 只靠卯榫结构支撑, 却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 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1 梁思成&林徽因:木塔下藏着的一封“情书”
1932年, 一个日本学者发表了一份学术报告, 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 当地人称作“应州塔”, 梁思成得知后欣喜若狂, 但苦于找不到任何影像资料,
来证明木塔的存在。
林徽因曾在《文艺副刊》上, 描述了梁思成对应县木塔的朝思暮想: “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 对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了对他的日常生活。”

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 “上应县去应该不是太难吧。” 吃饭的时候他会说, “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 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 “如果我能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最难受的一点是, 他根本还有见过这塔的样子, 连一张模糊的相片或是翻印都没有见到。 
如果换成现在,从北京到山西, 不过只需短短几个小时, 但是在几十年前, 到处都是炮火连天, 交通不便,谈何容易。 于是梁思成想到了一个办法, 写信给当地照相馆, 并附上一元作为报酬, 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不久后, 梁先生果真收到了一张相片, 确认木塔尚存后, 便决定赶赴应县对木塔进行考察测绘, 1933年的一个夜晚, 梁思成一行四人到达应县,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风景震撼到了: “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 城圈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 这座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 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 但在它的最上一层的南面, 可以看见一盏灯, 那是900年来日日夜夜点燃的‘万年灯’。” 
天色已晚,灯火深处, 巍巍塔身散发着辽代气韵, 夜幕下势不可挡。 任何人看看到这一幕, 大概都会为它的美和沧桑所流泪, 千年一晃而过, 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唯有它静穆如初。 
梁思成给林徽因寄去了一封家信, 分享了木塔带来的喜悦: “我的第一个感触, 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 不然我真不知, 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2 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
以往测量古建筑, 只需一两天时间就可以搞定, 但测量应县木塔时, 梁思成用了整整6天的时间, 因为这座木塔结构太精巧复杂了, 甚至超过了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梁思成手绘图
它最神奇的地方是 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 整座木塔耗尽3000立方米, 2600多吨红松木料, 全部以榫卯结构相接, 54种斗拱遍布塔身。 卯榫结合,刚柔相济, 这种精妙的结构, 有着巨大的耗能减震作用, 确保了67米多高的巨大塔身 屹立千年不倒, 在雷电、地震、战乱中, 与时间做着一次次伟大的对抗。


据考证, 在近千年的岁月中, 应县木塔曾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 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 就高达十几次之多! 附近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 其他地方舍宇皆倒塌, 木塔曾大幅度摆动, 风铃全部震响, 但强震过后仍巍然屹立。

除天灾外, 应县木塔还屡受战祸侵扰。 登上木塔, 仍能看到木柱横梁上累累的弹孔。 1926年晋奉军阀战争, 木塔被二百多发炮弹和枪弹击中, 1948年解放应县时, 木塔又被12发炮弹击中。 而它竟然完好无损, 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这座木塔上, 还发现过大批辽代秘藏, 塔内还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 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 是释迦牟尼的灵牙遗骨。 还有辽代的珍贵刻经, 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壁画, 及帝王、书法家的历朝书法匾额, 均寓意深刻,弥足珍贵, 堪称一座书法之塔。 
3 86版《西游记》取景地
在华北地区, 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广为流传: “沧州狮子应州塔, 正定菩萨赵州桥”。 这首流传了很久的民谣里, 显示了应县木塔曾经有多显赫, 在中国塔具有重要意义, 它八面的结构有着八方太平的意思, 确保一方百姓稳定和安宁。 
86版《西游记》剧组也来过这里, 《扫塔辨奇冤》一集中, 唐僧带着悟空进入“金光寺”, 在宝塔中祭扫, 就是在应县木塔内实地拍摄。 乌云压顶,夜森森,塔铃响声声。
月色昏暗灯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
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
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月儿明。
据说, 应县人一生下来 就开始听父母讲木塔的故事, 这是“听塔”, 学会走路后先是自己去“看塔”, 然后“登塔”。 长大后,继续跟别人讲木塔的故事, 这是“说塔”。 成了家还要请一个塔模型回家, 这是“敬塔”。 这座举世无双的木塔, 有着风霜、奇迹、传说, 更有着无上神工和奥秘。 
4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云天
——林徽因《深笑》
去看应县木塔的人, 都曾被飞鸟环绕的木塔所惊艳, 鸟叫声阵阵,清脆悦耳, 微风吹过的时候, 塔上挂的风铃也在响动, 如同佛迹。 就算不懂建筑的人, 也能感受它自身的灼灼气韵, 站在塔下仰望的一瞬, 顿觉自身渺小。 
遗憾的是, 这座木塔已经开始严重倾斜了。 民国时, 对木塔进行了一次“大维护”, 拆除了各层间的泥夹墙和斜戗, 并更换了门和窗, 这让木塔伤筋动骨, 到目前为止, 上层的倾斜度已经超过了比萨斜塔。 
更严重的是, 由于它结构过于复杂, 迄今仍没有一个万全的修复办法, 为了保护这一国宝, 自2016年9月起, 木塔一层以上不再对外开放, 游人只能进入一层参观, 或在檐下仰望。 
巍巍佛塔, 如今它存在的每一天就是奇迹, 我们期盼它依然坚不可摧, 依然能创造奇迹, 完好地迎接下一个千年。 每一个中国古建筑背后, 都是一个沉默千年的英雄, 不要只留叹息, 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