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阅卷体会 本次作文题目是《曾经错过的----》,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半命题题作文。命题者意在“要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深刻的启示,重在描述和反思,落脚在提升”。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着重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采撷记忆中最美的亮点,倾吐心中的真情。此题情感浓郁,取材范围广,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发挥水平,展示才情,而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是做人,为我们今后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错过: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炼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写作时应紧扣故事,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就阅卷的过程看来,要想拿到高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曾经错过的”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而到现在仍不能忘怀的,能给我们以经验、教训、启迪、感悟的一些人或事。文章可立意为,曾经错过也是一种美,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错过也是一种收获,从错过中汲取经验,不要再曾经错过就行;曾经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但是错过成就你的另一番人生。 一考生作文《曾经错过的那个春天》,本文以考试作弊为素材,紧扣“诚信做人”这一主旨生动叙事,传神地展现心灵对与错、是与非中的较量过程,让人感同身受,读之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二、标题新颖,选材典型。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颖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好标题或概括情节,或揭示主旨,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根据此题特点,我们在补题时,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次机遇、一次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驱遣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片绿叶、一米阳光、那个春天、那缕芬芳、那一盏灯”等短语,这些文题或运用比喻,或一语双关,新颖生动,抢人眼球,既富有诗意,又有理趣,会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 如《曾经错过的那个春天》,文章的标题不仅点示出发生故事的季节,而且象征着“心灵之春”,暗含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意愿。其意蕴丰富,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但也有少数考生选取了一些大而空的词汇来拟题,如《曾经错过的生命感受》、《曾经错过的生活》、《曾经错过的美好》、《曾经错过的时间》等,这些标题给人的感觉比较虚,也很难写好。 三、写出波澜,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此文要紧扣“错过”一词来构思行文,生动地展现自我的心路历程,曲折表现出自我认识提升的过程。为此,我们可用倒叙开篇,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曾经错过的那个春天》,倒叙开篇,“那个春天,一场考试,就让我错过了心灵之春。”引起下文,接着以“当心灵走上了歧路,我也只能一错再错”一句来巧设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再以时间为序,巧妙组接,使得人物内心的矛盾历历在目,把“错过”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使人读之欲罢不能。 行文中也可采用对比手法,如一考生写祖母为我缝沙包,将我当时的无动于衷与后来回忆时的感受进行对比,让现实与记忆碰撞,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也可运用先抑后扬之法,在情感、态度的转变之中,使文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行文中,还可运用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如悬念、误会、伏笔、铺垫等,并以此对材料来巧妙组接,一定把“错过”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四、描写生动,情真意切。 本文应重点详写“曾经错过”的原因,在叙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精美细节;对于人物言行举止我们要精雕细刻;对于物件与景色要作细腻描绘。要驱遣想象,运用修辞,生动描写,鲜明凸显错失背后的“刻骨铭心”,使之成为全文出彩的亮点。不仅如此,还要在行文中细致地写活个人的内心活动,如:“我的心像是被沉在了深海,无法跳动,呼吸因此变得异常困难,脸色十分苍白,一阵阵惊恐与害怕,像水一样地顺着毛孔源源不断地溢出。这一秒竟如此漫长,拖着饱受煎熬的我,缓慢地爬行,进入无底的黑洞。”这句话生动描写出我当时害怕、犹豫的心理,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 五、卷面清洁,书写美观。 卷面清洁、书写美观的作文首先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作文内容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抓住重点,并能以愉悦的心情阅读全文,这样就不致于因为书写潦草难以辨认而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二、误解材料,偏离题意。 审题偏,即不够准确,没有击中要害。考生对所给材料的内容理解偏颇,以致所写文章的立意偏离了材料的内容。不少考生的作文题目完全可以改成《我发现了----》、《我拥有----》、《我明白了----》,文章从头至尾找不到与“错过”相关的字眼,如果考生文章立意错了,构思谋篇、语言表达等再好,也不起作用了,分数也上不去了。 立意平淡, 也是许多考生得分不高的原因。 立意不健康。少数考生写的“曾经错过的一段爱”,全文内容是没有好好把握那一次恋爱的机会;也有考生写的“曾经错过的一次机会”,内容是错失了一次合作偷东西的机会等等。 材料虚假、不够典型。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考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与同学或朋友之间有误解,未来得及解释或和解而分开了,错过了一段友情;或与某个亲人有误解,亲人去世后明白了真相,错过了一段真情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附录: 曾经错过的阳光. 喜欢阳光,尤其是冬日里的阳光,还记得小时候,穿着厚厚的花棉袄静静地躺在奶奶的怀里,任冬日里少有的温暖的阳光铺满全身。可后来的几年,我错过了,错过了我最爱的阳光。 奶奶最喜欢我,她总会揽我在怀里任凭阳光暖暖的抚摸,于是我爱上了阳光,爱上了和奶奶在一起晒阳光的感觉。 后来,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每次回来总会带来许多大城市的照片,照片吸引着我,我会盯着照片看好久,想像自己是大城的人。 那两年我一直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冬天有阳光的时候,奶奶一如既往地叫我出去晒太阳,我耳机里的摇滚音乐淹没了奶奶的声音,奶奶拍拍我指指外面,我从满眼的照片中抬起头,看见了阳光,但第一次,我摇了头,为自己编了一个可笑的借口:“奶奶,外面风很大呢,有点冷,还是不要出去晒太阳了吧。”奶奶有些吃惊,继而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只是无奈地转身,默默地走进了被阳光铺洒的空荡荡的院子里。那个无奈的背影让我心疼,以后好多次阳光灿烂的日子,她都是欲言又止,她还是会晒阳光,可那个身影多了些苍老,多了些孤寂。 终于,爸妈带我离开了,我去到了我向往了很久的大城市,走的时候,奶奶哭了,奶奶说:“以后冬天里还是要多晒晒太阳……”我敷衍地点了头,我的心早已不在这里。 去大城市后,刚来时的新鲜感马上被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掩盖。冬天又来了,房间里开着空调,虽然温暖,但我却心烦意乱。拉开窗帘,久违的阳光蹦了进来,洒满书桌,满桌的习题顿时变得可爱起来,灰尘也轻快地舞动着。我想起了以前和奶奶一起晒太阳的美好日子,那时天的高远里包容着一个无忧无虑的我,空气的干燥里溢满着甜甜的爱的味道。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和奶奶一起晒过太阳了,奶奶一定很失望吧? 我张开双臂,闭上眼睛,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阳光里,只是我再也找不回了原来的感觉,我知道那曾经错过的阳光我再也无法挽回,我在长大,奶奶也在变老…… 那些冬天,我错过了许多阳光,错过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曾经错过的那个春天 三天前—— 一个平常的考试,望着手上的试卷,心情有些烦躁,视线像是被烘干了一样,空洞虚无。写着写着,心中有一丝苦苦的愧疚感,很无奈,我受不了诱惑,在预先知道了一个大题后,事先做好了准备。只希望这事儿过去了就算了,没想到后果竟让人如此尴尬。 三秒前—— 老师不敢相信全班这次测验考得如此之好,在了解有原题后,像洞察一切似的,以期许的目光,坚定的语调说道: “做到诚信参考的同学,请站起来!” 我一下子僵在座位上,试卷从战栗的手中滑落,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这个数学课代表,奥数一等奖获得者,竟然也会作弊。 二秒前— 一部分同学站了起来,满脸的坦然。我的心像是被沉在了深海,无法跳动,呼吸因此变得异常困难,脸色十分苍白,一阵阵惊恐与害怕,像水一样地顺着毛孔源源不断地溢出。这一秒竟如此漫长,拖着饱受煎熬的我,缓慢地爬行,进入无底的黑洞。 一秒前—— 又有一些人陆续站起来了,令我大为失色的是,那些作弊的人竟然心安理得地站起来,用坦诚的目光凝望着老师。我有些心寒,终于败下阵来,缓慢地直起身子,打算站起来。 “当心灵走上了歧路,我也只能一错再错。” 此刻—— 我的身体再次僵住,唤醒的良知被虚荣绊倒,我慌乱地望着她,她却将我按在座位上,让我再次陷入更深的迷茫…… 回眸那个春天,那一节课,我丢掉了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被这件事困扰了很久。好友得知此事后,真诚地劝我:“走错了路,回头便可,因为另一条撒满了阳光的道路在前面等着你。 我深受感动,心灵得到释然与满足,感受到了纠错和承担责任的坦然?我已会诚实面对我的过错,正确地纠正过错。 下一次—— 我一定遗弃那条歧路,踏上那撒满阳光的道路,迎来心灵的暖春。 这是一篇得到了阅卷教师一致好评的佳作,作者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所作出的创新探索,更是成为本文的突出亮点。 1.拟题新颖,富有诗意。文章的标题不仅点示出发生故事的季节,而且象征着“心灵之春”,暗含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意愿。其意蕴丰富,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2.选材典型,立意深刻。本文以考试作弊为素材,紧扣“诚信做人”这一主旨生动叙事,传神地展现心灵?对与错、是与非中的较量过程,让人感同身受,读之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3.构思精巧,扣人心弦。本文倒叙开篇,引起下文,接着以“当心灵走上了歧路,我也只能一错再错”一句来巧设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再以时间为序,巧妙组接,使得人物内心的矛盾历历在目,把“错过”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使人读之欲罢不能。 4.语言灵动,准确传神。本文题记妙引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行文中描摹生动、准确传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再者语言优美、简洁明快,均显现出考生厚实的功底与非凡的才情。 【主要问题】 一、本次作文全市平均分:45.8。 二、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我暂且归纳了十二点: 1.扣题不紧,详略不当。(人物非死即离。) 2.主体只叙不描。 3.立意只点不挖。 4.写作只构不思。少层次感、整体感。 5.点题并不扣题。 6.语言无味少个性。(要有表现力,感染力) 7.条理不清,结构混乱。 8.字数不足,文章无尾。 9.习作如出一辙。 10.有“我”无“你”。 11.卷面脏乱,字体潦草。 12.错别字多,标点使用不规范。 三、对以上12点问题,我想选择其中的7点做如下的解释并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1.扣题不紧,详略不当。 不少考生开篇议论过多或废话太多,入题太慢,甚至开篇二百多字了还未进入主体事件的叙述。一篇好作文要求布局合理,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大部分考生失分多表现为扣题不紧,选材不当,结构不清,详略不当,一些考生缺乏细致的审题,文章的重点写成我发现了父母亲对我的爱,只在结尾蜻蜓点水地提到“错过”两个字。 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点题、提升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人物非死即离。曾经错过的,好像其中出现的人物不是死就一定是离开。似乎只有对方死了,或是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才能造成错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是一种错过,但是出现这种情节的学生相当多,是写作时随意性太大?还是审题狭隘?还是当今学生情感的荒漠化造化?其原因我不清楚,反正我批阅的二百多份试卷中,估计不少于三十篇。我认为,教者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材料,要正确引导,坚决扼杀,且不谈情感的真伪,就谈考场作文对老师的取悦性,就无法得到高分。 2.主体只叙不描。(略) 3.立意只点不挖。本次写作要求除了有故事,还要有意义。一篇习作的意义,正是这篇文章价值性所在。想要得到高一点的分数,就要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不能停于就事论事的层面,要试着就事论理,文章才有厚度。只知道为自己曾经错过了满分的机会而后悔,为何就不能下定决心不再覆辙?只知道自己下定决心不再覆辙,为何就不可以提醒更多的学生“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忽然释怀,错过便是过去,过去便再也回不来。这剩下的相拥时光,我应该牢牢把握,不再错过每一次的花开”。错过只是错过,有反思而无行动;立意只点不挖,习作就是断根的苗子。 4.写作只构不思。(略) 5.点题并不会扣题。点题,开头结尾及主体部分都能看到“文题”中关键词:错过。但是(1)表述不准确,扣题不准。你说你的爷爷在生活中多么的照顾你,在学习上多么的关心你,你错过了他的爱。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既然爷爷在生活在学习上那么照顾你,关心你,你就没有错过他的爱。你错过的只是当时的你没有好好珍惜这份感情。(2)前后矛盾。你说错过了说对不起,却又在反思后终于鼓足了勇气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再提那曾错过的对不起,我认为既然错过了,就不应有已经弥补的行动。 6.语言无味少个性。考场作文的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也是很难脱颖而出的。我最喜欢朱自清的《绿》中的两句话:“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么舍得你呢?”学课文是做什么的?阅读与作文是不分家的。引导学生学会换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文字散发出它本身的魅力。人,是有情感的;电脑阅卷,还是通过人的视觉与大脑的反馈。我摘了一段我班学生的习作抒情段:“我可亲可爱的母亲啊,你用悲伤的泪汇成了一曲明媚的歌,那是我曾经错过的歌,现在我要用心将它唱出来:‘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细细想来,错过的哪只是这件事这么简单?每逢大考,母亲总会早早起床,忙碌早饭,我那可爱的母亲啊,她对女儿的期待全融化在香软的桂花糕和糯香的粽子里了!” 让作文语言“活起来”:让五感渗入写作 “让五感渗入写作”就是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写人就是要让人物“活”起来,即通过你的文章,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能够很清楚地呈现在老师面前。例如描写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特点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语言,只能到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无数次地重复这句话是没有丝毫价值的。只能坚定阅卷老师给判低分的信心。因为用这样的话语,老师是无法知道“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了。仍可以从五感入手,不一定每个感官都要写到,选择其中最能反映情况的即可。如写成: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作者采用旁观者的视角,“看到”(视觉)这个人“双手抓住扶手……托起左腿扶上台阶”(触觉),到最后的“他都要咬紧牙关”(感觉),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文章不仅摇曳生姿,更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条理不清,结构混乱。写此文要紧扣“错过”一词来构思行文,最好以文题为线,纵向推进,层层深入,生动地展现自我的心路历程,曲折表现出自我认识提升的过程。学生作文大部分不能扣住“错过”的过程及“错过”带来的自我提升有条理的进行组织行文。 文章段落稍微多一点,若段落太少,既不美观又无层次感,阅卷时有的考生一个段落能占显示屏的一页,让人觉得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8.字数不足,文章无尾。考试精力过于集中或是过于分散而造成时间的失控,这也是难免的。但是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会有信号,我建议:十五钟内,学会采用反复出现已有的环境营造意境、回忆联想再现生活情境、现在与曾经对比突出认识的加深,情感的变化等等。最后三分钟,学会紧急点题收束全文。无结尾与无结尾的习作,对于阅卷老师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哎,文章写得还可以,可惜这孩子没写完”一声长叹,这篇文章与高分就无缘了。 作文占60分,是一大块头,一般应用6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考场上,若时间只剩五六十分钟了,前面的题可暂不作答,也要赶快把作文完成。 9.习作如出一辙。考场作文为何会出现雷同现象?我想这是范文惹的祸。一篇好的文章,与学生共享,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共享,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考究的。读一篇范文,不与学生共同赏析其写法,构思,语言,立意,选材等,这是低效朗读,因为学生听其文,却不得法,再好的文章对学生来说都是穿耳而过。读一篇范文,学生记住写了一件什么事,却记不住任何一句话或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可怕朗读,因为它很有可能为学生不从生活中找材料而盗取此材料埋下了祸根。其实,人,生下来就是材料,一出腿就是动作,一声“哇”就是一个听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才是根本,看见天上飞过大雁,那不叫关注,不叫观察,那是有眼睛就能看见的,倘若知道从远方飞来八只白色的大雁,那才叫关注,才叫观察,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它的方向,数量,颜色。所以,杜绝借用他人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习惯于母亲每日为我们准备好的富有营养的早餐时,却错过了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习惯于母亲陪我们写作业熬到深夜,却错过了体谅母亲一身的疲惫;习惯于陪母亲逛街,带回一大堆属于我的零食和美丽的衣服,却错过了母亲眼神中闪过的她所衷爱的东西……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才是写出佳作的保障。 10.有“我”无“你”。“我”指谁?指小作者本人。“你”指谁?阅卷老师。考场作文写给谁看的?写给老师看的。分数是谁给的?阅卷老师给的。你说你感动于母亲纳的布鞋里藏着的母爱,可是我们一点也不心动,为什么?你只有作者意识,没有读者意识。只要是母亲做的,哪一双布鞋没有母爱?你感动得稀里哗啦,不代表读者也感动得稀里哗啦;你伤心得痛断肝肠,不代表读者也伤心得痛断肝肠。更不谈,有些学生连感情都是编的,自己读读都觉得好笑,又何以感动读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我”也有“你”呢?换位思考,怎样写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份真情?倘若看到母亲为了让你脚底舒服,费尽心思找来质地特好的布料,通过这样的铺垫设想,读者才会从这些文字里感受到这份真爱,才会有一种这位母亲真的很用心,很让人佩服之感。朱自清若不是写出父亲的差使交卸,祖母去世,我已长大,体胖不便穿过铁道翻月台,儿子哪怕泪哭成河,读者也不会有被感动,此文也绝不会成为名作了。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思想偏激的,文体混乱,东拉西扯等等,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我想,写作最好的姿态,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去观赏生活,去热爱生活,去感恩生活,去反思生活。每时,每刻,我们的习作便会灵动起来,我们的感情便会真挚起来。 11.卷面脏乱,字体潦草。 有些考生的作文涂抹十分严重,墨迹斑斑;有的通篇字体潦草,难以辨认……这不仅影响了书写分,而且给阅作文老师一个不好的印象,自然大大影响作文的得分。 因此考生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避免开篇失误,弃掉重来,应该做到卷面干净整洁,不涂抹,不留墨迹。书写最好使用质量较好的黑色水笔,字道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要力求美观,最起码也应做到工整,让阅卷老师容易辨认。 12.错别字多,标点使用不规范。 有的考生通篇错别字很多,添笔误、减笔误,随处可见;有的标点使用很不规范,通篇全是小点,不分逗号、句号等;还有的甚至全篇都没有标点符号,这些都给阅卷老师评阅带来视觉疲劳,作文得分自然不高。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