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语文梦工场 2019-05-21 10:10:08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特 点 作用(答题模式)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打比方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做形象的说明。即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引资料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引用……突出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认识。 作诠释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作一般性的解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列图表 用图表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把……列成图表,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直观。 摹状貌 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将事物特征表现出来。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
温情提示:(1)说明方法的判断:可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来判断。
(2)概括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注意此说明方法重点说明了事物怎样的特点。
(2015·漳州)
丹诏名胜九侯山 ①被誉为“南闵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区25平方公里,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据《漳州图经》记载,“大禹后裔,九人入闵,殁而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
②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③九侯之峰,雄伟险峻。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巨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有的峭然独立,如金鸡护蛋;有的端庄安神,似金蟾蛰伏;有的憨态可掬,犹老牛卧眠;有的二石对立,像“大圣拜观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
④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九侯山主溪流全长近20公里,最具特色的是松涧泉飞瀑。每逢夏季,一泓清泉从天柱峰飞流直下,与鲤鱼巨石撞击后形成三叠飞瀑,远看如一尾巨鲤冲波击浪逆流而上。相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靖安之乱”后,带领将士来到这里,见泉水清澈,就取剑在石头上用泉水磨砺,顿时剑光逼眼,以剑劈石,石头裂成两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试剑”二字作为纪念。若将泉水置于瓶中,水终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
⑤九侯之树,荣茂奇丽。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叶覆盖,厚达一尺。“阴阳树”则是九侯山的标志景观。所谓“阴阳树”,乃为两棵高山榕。其中一棵的树根生长在一块状若花瓶的巨石下,树干紧贴着石壁,树冠茂密,宛如开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约2米处生长着另一棵高山榕。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树在同样的土壤环境中却是此消彼长,一枯一荣,互为阴阳。
⑥“鸣鸟穿岩唱孟秋,浮云绕树画中游。洗心圣地添新景,试剑清泉依旧留。”九侯山虽然不如武夷山闻名遐迩,但是其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品赏,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⑦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县期间,曾察访九侯山,见九侯山钟灵毓秀,立刻用茅草临时扎成一支大笔,当场书写“西斋”二字,如今这块牌匾依然悬挂于千年古刹九侯寺禅房的门楣之上。明代大儒黄道周题写的“洗心之藏”的匾额也悬挂于寺中正殿。福胜岩左侧石壁上刻着清代贡生吴泰来题的“谷神玄北”,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九候山并不大,却有佛、道、儒三家在此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
⑧九侯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元朝高僧无碍手书的“九侯名山”、明朝云南参政罗汝芳镌刻的“天开”、清朝举人林天翔题跋的“万山第一”等3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⑨九侯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山上的每一棵奇树,每一块异石,无不诉说着神奇的故事……来吧,让你我走进翰墨飘香的丹诏大地,拥抱这梦幻如诗的九侯山水!
(选自《闽南风》2015年第1期,有删改)
选文多处采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回顾引资料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引用……,突出说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度或趣味性、可读性。分析作用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回答突出说明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本题选择一处采用了引资料说明方法的地方,并加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一:第①段引用《漳州图经》的记载;作用:说明九侯山名字的由来,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可信。示例二:第④段引用陈元光率领将士来到松涧泉试剑的传说;作用:说明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示例三:第⑥段首句引用诗歌;作用:说明九侯山风光秀丽、传说神奇,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增添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
1.第③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⑧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一)(2015·重庆B卷)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二)(2016·预测)
老鼠为何自投猫嘴? 贝莫停 老猫睡着了。一只小耗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它嘴边,拉拉它的长须。老猫睁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不过,它并没有表现出寓言中黔之虎那般的胆怯,而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就把小耗子吞了下去。
这并不是什么动画片,而是千万年来不断上演的猫抓老鼠的一种情景。这只小耗子有所不知,自己无谓的牺牲不过是在帮自己体内的一些小虫子的忙,帮它们完成生命的一个轮回。这些小虫子就是弓形虫。
传说中的“三尸虫”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率极高,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人终生携带。弓形虫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尤喜寄宿在大脑中,使人精神烦躁。
正因为这一点,现在中医把弓形虫视为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到的“三尸虫”。古代人出于迷信,认为一个人倘若神经不正常,那是因为头脑里钻进了一种“三尸虫”——在道教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私欲、食欲和性欲——据说这种虫子能与鬼灵相通。但弓形虫是肉眼看不见的,古人也一定没亲眼见过,所以他们“三尸虫”的说法可谓歪打正着。不过总的来说,弓形虫的危害没有古人说的那么严重。它只会让我们变得烦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疾病。
弓形虫的最大宿主其实不是人,而是猫,并通过猫屎传染到其他动物包括人身上。因为弓形虫对胎儿的危害极大,所以孕妇经常被警告要远离猫窝。
弓形虫让老鼠胆大包天 那么前文提到的老鼠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弓形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猫的肠道中度过。当通过猫的粪便传播到老鼠身上后,它就侵入到老鼠的大脑中,改变了老鼠的行为,使得它们变得鲁莽大胆、不计后果。这些老鼠会胆大到自己主动去惹猫生气。当它们自投猫嘴被猫吃掉以后,弓形虫就又回到了猫的肠道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
但弓形虫是如何改变老鼠的行为的?这个谜直到最近才被解开。一位瑞典生物学家发现,弓形虫这种能扭曲人畜心理的本领,可能是它劫持了人畜体内的免疫细胞后产生的结果。
原来寄生虫侵入动物身体后,一般会被一种叫“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细胞所吞噬。但弓形虫是个例外,它不但不会被消化掉,反而能够藏身于树突状细胞体内,美滋滋地生活和繁衍。
科学家发现,弓形虫还能利用人畜体内的一系列基因,来加速合成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其实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可以携带信号从大脑里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并且之前科学家早已知道,这种物质具有减轻恐惧的作用,因此一只感染上弓形虫的老鼠就会不合时宜地大胆无畏起来。这样,它们自投猫嘴也就不奇怪了。
动物的免疫系统一般要对其大脑中发生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当弓形虫使得老鼠大脑发生变化之后,老鼠的免疫系统做出的反应是让树突状细胞流动得更快。这样,弓形虫所藏身的树突状细胞就好比一辆辆机动车,把隐蔽其中的敌人更快、更远地运载到全身各处,老鼠命丧猫嘴也就指日可待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年1期)
1.本文的题目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引出来的?
3.“它只会让我们变得烦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疾病”中“一般”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4.老鼠自投猫嘴的主要原因在于什么?为什么?
★5.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