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豪情万丈的一首词,被后世誉为“云锦成章,天衣无缝” 原创 诗词曲精品库 2019-05-15 19:01:57
在苏东坡作为杭州太守的时候,有一位僧人和他相从甚密,这位僧人便是道潜,字参廖。道潜具有高深的佛学思想,而且写诗作文清新有力,十分为苏轼所推崇,二人经常往来,遂成莫逆。比如,苏轼被贬黄州之时,道潜和尚甚至不远两千里之遥,前往黄州去探望苏轼数年,可见二人友谊之深。
元祐六年,即公元1091年,苏轼从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将要离开杭州之时,苏轼写下了下面这首词送给了好友道潜(即题目中的参廖子)。词中表现了两人的深厚友谊,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出世思想,和人生的空漠之感。整首词充满了豪气,读来毫无颓唐和消极,只有恢宏之气和荡气之肠。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上片写钱塘江景。词的首句便气势不凡,“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以钱塘江大潮比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涨一落之间,豪气万丈,且以“有情”和“无情”将自然界之风物内化为有感情的人类之情,突出了离别的场景。
接下来三句,以“问”领起,“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这三句词有两层意思,第一,西兴,在钱塘江南面,“几度斜晖”,意思即曾经多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观看过钱塘江的潮水,可想而知,与作者同看者必是友人参廖了,因此让作者怀念;第二,作者所描绘的景象,其实在古典诗词中是经常和离别结合在一起的,是代表着离别的特殊意象。这里以问句的形式,写物无情但人有情,同时衬托两人的友谊之深。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四句,是作者的感叹,带有着强烈的哲理色彩和人生际遇的抒发,意思是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用为古人伤心,也不用为现实忧虑,要做到超凡脱俗,做到“白首忘机”,即无意于功名利禄,以达到超脱、淡泊、宁静的绝高心境。
下片写西湖湖景,当然也是和诗人的朋友参廖有关。“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写西湖周边之景,正是春光满山之时。接着直接抒情道“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是写自己和参廖的深厚友情,参廖写诗极佳,苏轼也十分赞赏,常常夸赞他的诗句清绝,而两人的友谊之深,也是令人感动,苏轼多次被贬,参廖都不远千里前往探望,甚至后来东坡被贬到岭南时,参廖还打算前往,被苏轼力阻才罢。可见,两人的友谊之亲密,志趣之相投。
到了结尾几句,苏轼不仅表现了超然物外和归隐之情,更进一步抒发了两人之间的坚贞友谊。这里其实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知道了这个典故,便不难理解苏轼的词意了。这个典故出自《谢安传》,据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仍然时时想归隐,但最终却病逝于西州门,羊昙自谢安死后,立誓不走西州门,但有一次他喝醉了,无意中经过了西州门,等知道后便放声大哭而去。苏轼这里便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那样,让亲密之人痛哭于西州门下。
这首词语言平实,但是表现的感情却十分深厚,全词气势豪迈,意境浑然。郑文焯曾经评价这首词说“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些评语可谓是道出了这首词的特色。苏轼在这首词中,以超然的旷达心态,将交织着人生矛盾和豪迈的感情抒发了出来,给读者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带来深刻的启迪。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