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出动70多人,参与居民们的春节卫生扫除,帮助阜城门外扣钟庙的居民清除垃圾堆。冯文冈/摄
1949年,古老的北京城获得新生。
国民政权留给共产党的不仅是一个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的烂摊子,而且是一座破败失修脏乱不堪的城市——垃圾成堆, 粪便不能及时运出城外,日积月累,臭气弥漫,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在全市迅速开展垃圾清运、治水系、除四害等行动,让北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彼时的北京,是一座破旧肮脏、暮气沉沉的老城。
多年陈积于城内的垃圾多达60余万吨。城内和平门顺城街、台基厂头条东口、皇城根乃兹府、太平仓、二龙路、天安门城楼迄东骑河楼等处较大的垃圾场有31 处。连故宫内也是垃圾遍地, 有些地方垃圾堆高同紫禁城墙,天安门前垃圾堆足有三层楼高。(1992年《北京党史》第4期,《建国初期的清洁大扫除运动》)
“到处都是脏土、脏水,野狗满街跑。”土生土长的老北京戴树棠说,“三天两头听说,谁家孩子得传染病死了。日本占领时期好闹过一回闹霍乱。”
解放军进城之后在市政建设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运垃圾。1949年3月24日,就在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的前一天,轰轰烈烈的垃圾清运行动正式开始。
这次清洁运动历时91天,发动群众7万多人,共运走垃圾201638吨,此后又经1949年11月和1951年3月的两次清洁大扫除,多年陈积在北京城内的60多万吨垃圾终于被清运一空;随后,全市又用5个月的时间把城区粪场、粪坑内积存的61万吨粪便搬出了城。
上世纪50年代,“除四害”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在各区开展。这是西单区西斜街胡同的居民在打扫街道。冯文冈/摄
1952年,为了庆祝国庆节和迎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全市人民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基础上,又举行了一次清洁大扫除。
这次全市大扫除,发动得非常普遍。例如,宣武区第八派出所管界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参加了大扫除。(1952年10月1日《北京日报》3版,《全市人民举行清洁大扫除》)
东单区报房胡同四十四号法华寺大杂院,住着103户人家,共有800多人。这所大杂院的卫生状况在解放前是很糟糕的。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成群,床上还有臭虫跳蚤,所以害病的人很多,得传染病而死亡的人也不少。爱国卫生运动中,大家扫除了院里积存的近十吨垃圾,又整修了5个厕所,并在前院新挖了一口渗水井,解决了院里的污水排泄问题。全院居民还逐渐养成了好的卫生习惯,很长一段时间内没人再得传染病,连一般病人也减少了很多。(1952年10月18日《北京日报》2版,《法华寺大杂院焕然一新》)
1952年12月5日,《北京日报》3版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北京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