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侠小说为何会由玄幻逐渐转向写实原创 历史大学堂 2020-02-26 22:51:56
金庸古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武侠作者,他们构建的宏大而壮丽的武侠世界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但是他们的成就并非是横空出世的,实际上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师,都和前代的古典武侠小说密不可分,无论是唐传奇 宋元话本还是明清的演义与武侠故事,都是这些武侠大师的灵感源泉。
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始终令人费解——我国武侠的源头,也就是唐传奇的故事,往往都是非常奇幻的,然而到了明清时期,武侠小说却日益“写实”。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背后的原因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开放的时代之一,而唐传奇的武侠故事毫无疑问是开创了我国武侠小说的先河。不过您要是觉得唐传奇的故事都是一些拳打脚踢,一招一式的硬核武功,那您可就想错了,唐传奇武功的奇幻程度那可是超乎想象。
比如说《兰陵老人》中兰陵老人的武功,那可是非常抽象。一般来说,武侠之中的双手剑很常见,三刀流虽然少见但是也很正常,然而这位兰陵老人表示:三刀太少了,七刀才够用。所谓:“盛长短七口,舞于中庭,迭跃挥霍,批光电激,或横若掣帛,旋若救火。有短剑二尺余,时时及黎之袵。黎叩头股慄。食顷,掷剑于地。如北斗状。”他可以同时操纵七把剑,还能摆出北斗七星的造型,即便今天来看这想象力也是超乎寻常。
不过要说这个颇为杂耍的控剑术其实还不算什么,在唐朝已经有了明确的轻功概念,比如《僧侠》中的老僧之子“飞飞”,他学成了自己父亲的轻功和飞行术,可以在屋子里面飞来飞去,父亲用鞭子在屋内与他凌空追逐却不能伤其分毫,“飞飞倐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可见其轻功之强在小屋里面都非常灵活。
再比如非常著名的侠女红线,可以四个小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当时权重一方的藩镇头子田承嗣戒备森严的府邸她随便进出,还能盗取田承嗣枕边的盒子用来作为警告。可见其武功之高堪比盗帅楚留香之流,然而却不杀一人,不用武力谋求任何利益,所以红线也堪称是“侠义女神”了。唐代的武侠中透出的玄幻与神奇,其实和唐朝的情况有直接联系。
唐代刺客盛行,无论是藩镇还是中央,到处都杀机四伏,比如说著名的宰相李林甫,就非常害怕被人刺杀,其最大特点就是:“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 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居则重关复壁……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出门有百人步骑护卫,回家天天换床,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
不过事实证明唐代宰相确实是高危职业,唐宪宗时期宰相武元衡遭遇刺杀,裴度重伤,各地藩镇经常发生以下克上,刺客杀人的事件,因此唐朝时期对于刺客的防备也是非常严密。除非技艺高超的刺客,否则一般刺客的行动大部分都是失败告终,也正因为如此,唐代的武侠小说才能有这么多奇幻的想象。
相比于唐代的天马行空,清代武侠小说堪称是脚踏实地的典范。这一风格直接影响了包括梁羽生金庸在内的许多近现代武侠小说作家,那么为何武侠到清代反而从唐代的奇幻转入写实了呢?
其实背后的原因有二。
首先,清代的武侠门派大幅度增长,在现实社会之中也有大量的武侠门类。
所谓:“南拳北腿”,当时清朝上下武学盛行。由于清廷热衷于弓马骑射,所以全国武学门类也非常之多。在清代武侠小说之中,日渐分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武艺。
比如说拳法,在小说《亦复如是·拳勇》中,主角胡生单手就能拖住已经暴怒的公牛,而且还能倒拖十几步,轻而易举。在清代武侠中擅长使用的反转手法下,更加显得震撼。比如《葛花面》中的黄瘦少年偶遇盗僧,对方使用禅杖势大力沉的攻来,但是少年只轻轻挥手,禅杖就折为数段。可以说形成了强烈对比。
再比如《裙里腿》中“拳教师”之女,年仅十五,“瘦腰纤足”,然而当她和拳师的徒弟对决之时。对方却被一脚踢出了数步开外,可以说是非常强悍。再比如《梁芷香》中的侠女,不带任何兵器盾牌,却轻松借助了神箭梁芷香的九连珠箭,还用嘴轻松的接住了第十枝箭。可以说是神乎其技。
清代的武侠小说很明显与清代的门派有直接关系,在清代广泛出现各类“门派”和“套路”的背景之下,清代武侠开始出现了严密的分门别类和各种各样的路数。相比于前代的单一,清代武侠的武器和武功多种多样,所以自然描写也更加偏写实一些。
其实不只是一般的外家武功,很多内功比如内功的铁布衫 金钟罩等,都已经成熟。如袁枚《卖蒜叟》中的老叟,因为和自恃有武功而狂傲的杨二起了冲突,杨二一拳击中了他的腹部,没想到老叟却用腹部夹住了他的拳头,杨二用尽浑身力气都拔不出来,最后跪地求饶才得脱身。可见清代已经出现了近代小说的内外功体系,武侠路数也很完备。因此描写更加真实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清代的武侠对于现实意义非常巨大,促进写实风格的形成。
在清代武侠之中,经常出现一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说女侠们无论武功多高,都经常穿着“三寸金莲”这种明显不利于行动的鞋子,缠足是标配。
再比如清代武侠经常出现“正邪对立”,后世的正邪对立经常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比如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有所谓的“洪山八魔”,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中昆仑派与崆峒派也是水火不容。这种门派的对立冲突,表现了清朝时期整个社会的对立。
其背后所映射的,有清廷内部的满汉之争,有地方势力的门户之争,更有中外之争,利益之争。在这种情况之下,清代的公案小说也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反映的都是清代社会的矛盾与黑暗。可以说金庸《连城诀》是最深的清代小说精髓的作品之一,其反映的“官府为盗”的人性之恶,可以说是清代武侠的精髓了。
想象力的衰竭,创作力的僵化,清代武侠虽然成熟却像一个老年人一样行将就木,就和它所处的大清王朝一样,虽然发展到了封建的巅峰,但是也即将崩溃,可以说令人无限感慨。
文:天光破云
参考资料:
【1】杨义:《中国叙事学》
【2】王学泰:《重读江湖》
【3】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简史》
【4】张俊、沈治钧:《清代小说简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