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词人)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词),称为“绝命诗(词)”。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绝笔之作,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永嘉诗丐的“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或悲伤绝望,或慷慨激昂,千百年来打动无数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绝笔之作,来自辛弃疾,告诉了我们交友的真谛,读懂受益终身。
这首词名为《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全文如下: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临终仍高喊着“杀贼,杀贼”。
他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在21岁的时候便参加了抗金起义军。
后来起义军的首领被叛徒出卖并杀害,是他带着几十人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叛贼,一时名声大噪。
然而我们也知道,南宋朝廷一向是耽于享乐,偏安一隅。
因为皇帝的摇摆不定,昏庸无能,所以朝中的主战派一直被打压,例如陆游便是典型的例子。
即使英勇如辛弃疾,也没少受排挤。
他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可是南宋朝廷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原本在韩侂胄执政后,辛弃疾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可是后来韩侂胄的所作所为,让辛弃疾明白,此次所谓的北伐其实是混杂着私人利益,
韩侂胄希望利用北伐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和辛弃疾的初衷是相悖的。
他曾直言“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
道不同不相为谋,想到这里,他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半阙主要探讨贤愚、义利的异同点。
贤和愚之间到底差了多少呢?它们之间看似就差了一点点,实际却是相去甚远。
在词人眼中,义和利,就是舜和盗跖的区别。
舜是上古时期的圣人,而盗跖则是民间传说中的大盗。
他们两人都是鸡鸣而起,孳孳不倦,可是他们所做的事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个是为民为义,一个是为己为利,所以这两种人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词人谈到这两种人自然是有深意的,在他眼中为了巩固地位而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就是盗跖,他和韩侂胄就是两路人。
这几句凝聚着词人大半生的经历和感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一读再读。
接着的下半阙,词人又谈到了交友的真谛,以及对自己生命的省悟,读懂受益终身。
在词人看来,醴泉的味道十分甘甜,可是却容易变质。
而清水的味道虽然平淡,可是却能长久保存。
交友不也是如此吗?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便是如此。
这句话原本是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高雅纯净,清淡如水”,这就是辛弃疾想要告诉我们的关于交友的真谛。
他一开始也被韩侂胄所迷惑,后来想起,悔之晚矣,所以才会说“深自觉、昨非今是”。
屡遭打击的他,其实已经决定归隐山林了,回到自己的安乐窝,半醺“泰和汤”了此一生。
全词看似平淡质朴,实际发人省醒,尤其是过片两三句“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揭示了交友的真谛,读懂了受益终身。
辛弃疾写下这首词时是八月份,当时他已卧病在床,等到九月便因病去世,所以这首词就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你还知道哪些人的绝笔之作?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