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又译康斯坦丁堡,今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之旧称。在其1600年的漫长历史中,曾先后成为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分裂前罗马帝国已迁新都于此)、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由威尼斯人建立的天主教国家)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建造者: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一世
军人出身的君士坦丁一世于306年在不列颠被部下拥立为帝,此后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统一。他意识到当时的罗马首都罗马无法对帝国东部边境和军队实行有效控制,因此决定力排众议,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
为了给新都选址,君士坦丁一世先后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萨尔底卡、帖撒罗尼迦和尼科米底亚,但是最终选择了当时不甚有名的拜占廷(约公元前671年至662年,希腊人在此建立拜占庭殖民地)作为新都的城址。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这条狭窄的海峡将东南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城市本身坐落在一片小山丘上,南边是马尔马拉海,北边是金角湾,东边扼守赫勒斯滂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西边居高临下俯瞰色雷斯平原。整个城区宛如一座天造地设的要塞,易守难攻。不仅如此,君士坦丁堡还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军事大道 “埃格南地亚大道” 与 “小亚细亚地区军事公路” 的交汇点,是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也是从黑海前往爱琴海的唯一通路。此外,城北的金角湾是一处条件极佳的自然港湾,全长约10公里,主航道宽约460米,并有多处分支水道,可供船只停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因此被称为“羊角”(希腊神话中,羊角是丰收和财富的象征)。未来的新都可以凭借一面临山两面靠水的地势防御来自各方面的进攻,又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发展商业。
君士坦丁堡(现称伊斯兰堡)地理位置
拜占庭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复原图
324年,君士坦丁发布命令,兴建新都,并任命重臣着手进行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新都的建设,他还下令建造专门学校,大量培养各类建筑人才。君士坦丁还亲自跑马勘测,圈定城市界标。
经过六年的精心建设,君士坦丁堡正式完工。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宣告定都,并赐予其“新罗马”(Nova Roma)的正式名称。
瓦伦斯皇帝在位时期,在黄金城门附近建造布拉海尔奈宫。从此之后,直至芝诺为止的所有罗马皇帝都在此登基。
新都建成后君士坦丁堡在帝国中的地位日渐提升。378年,瓦伦斯和他的罗马军队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惨败给西哥特人,君士坦丁堡开始加强自身的防卫。413至414年,狄奥多西二世建起高达18米的三层城墙防御工事,这段城墙在火药时代到来之前都没有被攻破过,直到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大炮出现。
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逝世。
他在临终前,将罗马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
从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北方蛮族人不断大肆入侵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最终于公元476年灭亡,于是君士坦丁堡真正成为了整个罗马帝国的中心和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1453年4月6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他专门请来工匠制造火炮(乌尔班大炮)和炸弹以应此次围城战,还请来学者和伊玛目鼓舞军队士气。穆罕默德三次要求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投降,愿意以此换取其居民的安全,保全他们的财产,但被君士坦丁拒绝了。
一个月的围城战无果之后,奥斯曼一方有些丧气,但穆罕默德力排众议决定继续进攻,围城战此后又持续了84天。城墙开始崩塌,于是君士坦丁向教皇求助,教皇亦派出五艘满载援军、兵器和补给的船前来帮助。君士坦丁尝试封锁港口以使奥斯曼海军无法进入金角湾,但穆罕默德在陆上布上刷油的树枝,将八十艘船通过陆路运入金角湾,送到了拜占庭海军的后方。拜占庭海军试图火烧奥斯曼船只,但没能成功。金角湾的失守使拜占庭得到海上增援的希望破灭了。
拜占庭陆军仍在死守,穆罕默德便使用攻城塔,试图强登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第一批进城的奥斯曼士兵几乎立即就被屠杀殆尽,但在穆罕默德的鼓励之下,接下来的士兵终于攻破了两处城墙,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孤注一掷亲自提剑出击,但最终兵败身亡。
君士坦丁堡被洗劫三日,没能出逃的居民被送往埃迪尔内、布尔萨和其他奥斯曼帝国城市,城中只剩下一部分犹太人和热那亚人。
君士坦丁堡最终落入了穆斯林之手。
君士坦丁堡名称变迁:
新罗马:君士坦丁一世命名;
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1453年,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期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如今,君士坦丁堡之名仍然被东正教沿用;
伊斯坦布尔:1453年——至今,1930年土耳其的凯末尔正式下令以“伊斯坦布尔”的名称取代“君士坦丁堡”。
AT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我会详细介绍君士坦丁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极少数那几次被攻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