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含意的理解》在线学习活动单(自学版)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之句子含意篇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阅读散文的经验,识别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理解重点语句含意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1)散文中的重要句子有: (2)【中考常见题型】 1.请结合语境(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2.××句子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二、历届考题解析 例1:(2014·南通)《曾经有过的落日》第4题: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的深刻含意。 ⑦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到那高高的十字架上,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定在心里想着: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 答: 归纳方法一: 试一试:(2019·南通):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答: 例2:(2015·南通)《爸爸的白发不是老》第4题: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答: 归纳方法二: 例3: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意。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倾听草木的呼吸》 答: 方法三: 试一试:(2019·如东一模)第⑨段中“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有什么含意?” ⑧生子哥说,他们的生活是浪漫的,每到一处赶花地,总能欣赏到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领略到芬芳飘溢的花朵独有的馨香。比如那灿烂如金的油菜花、洁白如雪的槐花、浅紫秀气的苜蓿花,还有淡黄素雅的一串串酸枣花,另外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朵。这些花朵们,偎依着他们,簇拥着他们,一树树,一簇簇,姹紫嫣红,竞相绽放于他们的视野。那成千上万只可爱的小精灵,在鲜花丛中“嗡嗡”地闹着,唱歌、舞蹈、采蜜。每晚,他们总是枕着甜蜜入睡的。 ⑨花花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那些水白色的槐花蜜,琥珀色的枣花蜜,浅琥珀色的紫苜蓿蜜,还有黄亮亮的油菜花蜜和荆条蜜,正是这些“琼浆玉液”,充盈着人们甜蜜的生活。 答: 例4:(2017·南通)《魔季》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答: 特别提醒: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例5: 联系上文,写出你对“生而为荷,枯也有意”这句话的理解。(《枯荷有意》) ⑨面前的枯荷,令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⑩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⑪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答: 特别提醒:从分析表达的感情、主旨入手 活动三:实战演练 所选散文阅读材料 (一)2014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曾经有过的落日 陆平 ①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而那个时候,你或许正伫立在高楼层自家温馨的窗前,或许正漫步在旷野宁静的小道,或许正骑着车子在下班的人流中。 ②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大地是一片温和得无法表达的金黄。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而那里,炊烟早已经袅袅飘起,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甜美的梦。 ③那回出差回来,邻座的小女孩奶身奶气地唱起一支熟悉的歌:“……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进童年的时光……”童稚的歌声天真、质朴。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那一刻的落日随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一种不舍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落日实在并不比东升的旭日和朝霞低下,尽管人们习惯于对朝阳的赞美。 ④几年前,在西又版纳的一个傍晚几年前, 一车 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连导游也是一副恹恹的模样。这时,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展开一幅迷离的情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正如朦胧之中的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这从群贤天独厚的大自然的赐予,这种灵犀相通的感应,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是属于我的一个人的专利,历为同行者沉溺于旅途的困顿,不再生成这种雅兴。 ⑤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 ⑥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找到最后归宿地汩罗江之前,无疑也经历过大多的日出日落,也承受到的沐浴,他在《天问》中感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日出日落也给他的心灵带来深长的震动。 ⑦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到那高高的十字架上,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定在心里想着: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 ⑧落日的故事太多,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每一个发生在落日下的故事。 ⑨可是每个活着的人都会面临落日,即使千百年以后的日子里,落日依旧。后人无法记得太多的前人,哪怕最亲爱的长者,可是每一个后人都将经历落日,都会想到曾经有过的落日——最美、最热烈地燃烧。 (有删改) (二)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酿 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望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即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那色是彝语里彝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三)2015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四)2018年四川南充中考试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⑾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⑿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五)2019年如东一模 赶花的人 冯敏生 ①他们是放蜂人,几乎一生都在追赶着似锦的繁花。 ②进入春天,山野里的花朵们,赤橙黄绿青蓝紫,都像赶集似的,不约而同、漫山遍野,纵情地绽放。驱车行走在灵宝市朱阳镇弘农涧河岸边,尤其那洁白如雪的槐花,层层叠叠,如汹涌澎湃的雪浪,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来自外地的放蜂人,伴着槐花的芬芳,纷纷在河岸边扎下了一顶顶帐篷。 ③在弘农涧河岸边,我特意拜访了来自豫东的生子哥和他的妻子花花,他们是为追赶槐花而来。他俩在腊月间从家里出发,带着他们的“蜂兵蜂将”,去巴山蜀水的四川盆地赶油菜花,然后在二三月间转移到八百里汉中平原赶油菜花,之后四五月间去豫西山区赶槐花,六月里再到甘肃等地赶紫苜蓿花、荞麦花,或者到陕北延安赶酸枣花、荆条花。如此,每月赶花转移一个地点,就像候鸟一样,由南到北,周而复始地迁徙。 ④生子哥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报社做摄影记者,他喜爱文学创作和摄影。一次,他在下乡采访一位五十多岁的四川放蜂人时,那位放蜂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令他感触很深。于是,生子哥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报社辞了职,加入了放蜂人的队伍。那时,他刚刚二十五岁。 ⑤在生子哥放蜂生涯的第三个年头,在四川赶油菜花时,遇见了比他小三岁的妻子花花。那时,年轻漂亮的花花刚从师大美术系毕业,在重庆一所学校当美术老师。那天,她刚好来到生子哥放蜂的油菜花地边写生。生子哥记得,花花身穿碎花白衬衫、牛仔裤,披着一头乌黑的秀发。一阵清风吹来,油菜花随风舞蹈,金灿灿的一大片,宛如金黄色的油彩渲染成的一幅画,画中的青春女子花花,更加妩媚动人。如此,他们相识了,一来二去,两人相爱了。结婚后,因为他们志同道合,都喜欢追求宁静、闲适的自然生活,于是,花花也辞掉了美术教师的工作,与生子成了职业放蜂人。 ⑥每次赶花时,他们总带上他们放蜂的全部家当,满载着他们上百箱的“蜂兵蜂将”,还有一顶迷彩帆布帐篷、一辆黑色皮卡车、一只叫做“旺旺”的德国灰色牧羊犬,再加上生子哥的宝贝长镜头照相机、笔记本电脑,还有花花写生用的画板、颜料等。他们总趁着蜂儿归巢时去赶花,于夜幕降临时,便上路了。经过夜间的奔走,当晨曦微露时,他们就会赶到下一个繁花满枝的目的地。当绚丽的朝阳浸满山岗时,他们就在山脚下潺潺的小溪旁,安营扎寨。他们先要精心摆放好蜂箱,然后搭起帐篷,支起灶具,竖起太阳能电池板。尤其这电池板,大有用处,可以为照明和看电视供电,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小冰箱内储存食物。中午时分,他们丝毫不能偷懒,顶着骄阳,夫妻互相配合,忙碌着采集蜂蜜,摇蜂蜜装罐,等候当地人前来收购蜂蜜。 ⑦闲暇时,生子哥总是扛着他心爱的相机去摄影,花花也会展开她的画板画画。他俩每赶一处花地,拍摄下的每一张照片,描绘的每一幅画,都记录着他们放蜂道路上的艰辛和快乐。晚上,寂寞的帐篷内,生子哥在写作,花花或看电视、或听音乐、或用手机在朋友圈秀照片,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也分享他俩放蜂的幸福生活。生子哥曾对我说,他们计划利用赶花放蜂的时间,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要创作出版一部《放蜂游记》,配以精心拍摄的照片,献给那些不辞劳苦、辗转南北的放蜂人。花花也有她的梦想,她说要以放蜂人的生活为主题,举办几场个人油画展呢。 ⑧生子哥说,他们的生活是浪漫的,每到一处赶花地,总能欣赏到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领略到芬芳飘溢的花朵独有的馨香。比如那灿烂如金的油菜花、洁白如雪的槐花、浅紫秀气的苜蓿花,还有淡黄素雅的一串串酸枣花,另外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朵。这些花朵们,偎依着他们,簇拥着他们,一树树,一簇簇,姹紫嫣红,竞相绽放于他们的视野。那成千上万只可爱的小精灵,在鲜花丛中“嗡嗡”地闹着,唱歌、舞蹈、采蜜。每晚,他们总是枕着甜蜜入睡的。 ⑨花花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那些水白色的槐花蜜,琥珀色的枣花蜜,浅琥珀色的紫苜蓿蜜,还有黄亮亮的油菜花蜜和荆条蜜,正是这些“琼浆玉液”,充盈着人们甜蜜的生活。 ⑩离开时,我问花花:“你和生子哥赶花放蜂辛苦吗?”花花莞尔一笑说:“咋不辛苦?可幸福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年年都在山南海北辗转,从认识到现在,从来没分开过,只要我们在一起,就能享受到生活的愉悦和浪漫,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甜蜜,哪怕辛苦些也值得!” 11夕阳西下,我在返回的途中,阵阵花香袭人,归巢的小蜜蜂在我眼前飞舞,此刻,我恍然觉得,我也成了一名幸福的赶花人了。 (六)201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魔季 张晓风 ⑴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⑵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⑶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⑷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⑸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⑹ “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⑺ “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⑻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⑼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⑽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⑾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⑿ “凯凯。” ⒀ “嗯?” ⒁ “你在干什么?” ⒂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⒃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⒄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 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七)2019年黄石期中 枯荷有意 王宏启 ①进入玄武门,路左一侧,是一片荷池。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 ②老师说:“就在这儿坐一坐,看看枯荷吧。” ③周末,徐老师从苏中宝应来南京看病。我提出到医院附近的玄武湖走走,散散心。 ④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⑤老师问:“还记得李商隐的诗句吗?”“您是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吧?就这一句,您曾经足足讲了一堂课呢。” ⑥我约略懂得老师此时的感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同学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唱着激昂的歌曲,从省城南京奔赴水乡宝应,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⑦徐老师就住我家,接受我母亲的再教育。当时,我母亲是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却不识字。于是,我们家成了有趣的家庭学校。白天,我母亲教她识庄稼、干农活。晚上,煤油灯下她教母亲和我一起识字写字。 ⑧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兴修水利,每个知青分得一段沟渠,标准和农民一样,宽三米深两米。徐老师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左右,站在渠底,根本看不见她的头,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有时一长串泥浆会从她的头顶一直流向她的脸、她的全身。母亲看到徐老师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常常过来帮她完成任务。一年后,由于村办小学缺老师,在母亲极力推荐下,徐老师成了代课老师。几年后,徐老师从村小学调入乡初中,又调入城郊中学,再调入县中。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徐老师和一位当地的老师成了家。 ⑨面前的枯荷,令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⑩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⑪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12月7日B03版)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