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478|回复: 3
收起左侧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 二 文言文阅读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21-3-5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二 文言文阅读
专 题考 点
1. 朗读停顿。要求学生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可以是操作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2. 词语解释。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学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3. 句子翻译。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4.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议论类的常考查作者观点态度;记叙类的常考查人物形象;写景类的常考查景物的特点。
5. 比较阅读课内外文言文(有时含古诗),分析其思想内容、表达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单篇阅读
课内篇
(一) (2019·重庆A)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改)
[注释]① 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 已:过一会儿。 ③ 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④ 和景:温暖的日光。
                                 
                                 
                                 
                                 
(二) (2019·梧州)
卖 油 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    多谋善断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
C.但手熟尔       深思熟虑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之不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睨之久而不去 已而之细柳军
C.而钱不湿 何苦而不平
D.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三) (2019·娄底)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这)
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
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四) (2019·云南)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2019·长春)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负箧曳屣(      )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3.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________”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________”的诚信守时品质。
4.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传
下联:弟子成
(六) (2019·广东)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
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七) (2019·呼和浩特)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八) (2019·曲靖)
富贵不能淫
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往之女家(      )
(2)与民由之(      )
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聚室而谋曰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九) (2019·湘潭)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为动    为宫室、器皿
B.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见渔人,乃大惊
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十) (2019·重庆B)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4)处处志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释]① 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 甘:美味,以为甜美。
                                 
                                 
(十一) (2019·吉林)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  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  信手拈来
3.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4.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5.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十二) (2019·十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篇
(一) (2019·日照)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磬竭心力,知无不为。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捱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
(2)数遣中使候问(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3.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二) (2019·陕西)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 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 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乃募能使者(      )
(2)径匈奴,匈奴得之(      )
(3)传诣单于(      )
(4)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月氏遁而怨匈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  何陋之有
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三) (2019·苏州)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有删改)
[注释]① 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 ② 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 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败吴于姑苏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阖庐病创将死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C.吴王将许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乃兴师北伐齐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2)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 (2019·无锡)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诸都督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③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 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 ② 土木:即土木堡,地名。 ③ 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
1.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埜从治兵(      )
(2)上下无固志(      )
(3)势必轻中国(      )
(4)京营兵械且尽(      )
4.翻译下列句子。
(1)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五) (2019·江西)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 嫚:侮辱。 ② 瘳(chōu):(伤、病)痊愈。
③ 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 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 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是时殿上皆恐(      )
(2)人有言其贤者(      )
(3)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六) (导学号57220049)(2019·南通)
① 文天祥屯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曰:“忠义人也。”
② 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弘范乃舟载茅茨①,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②,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③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止。
③ 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年四十七。
④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天祥显贵时,屡以官辟④,不就。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人以为忠孝所感。(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 茅茨:茅草。 ② 爇(ruò):烧。 ③ 署:委任。 ④ 辟:召,征召。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天 祥 帅麾 下 走海 丰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文天祥屯潮阳(      )
(2)弘范乃舟载茅茨(      )
(3)三遣谕祸福(      )
(4)千载当偕行(      )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段画线句的意思。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哪个词高度概括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2)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七) (导学号57220050)(2019·青岛)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 金:金属。 ② 砺(lì):磨砺。 ③ 便:安适。 ④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⑤ 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八) (2019·襄阳)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 谒者:官名。 ② 河南:指河南郡。 ③ 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 矫制:假传圣旨。
⑤ 数:屡次。 ⑥ 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 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上使黯往视之(      )
(2)乃召拜为中大夫(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__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从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九) (2019·泰安)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结党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
[注释]① 同知:官名。 ② 淖(nào):烂泥。 ③ 鬻(yù):卖。 ④ 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祯面数之(      )
(2)祯击杀其魁,余尽遁(      )
(3)两人见贼即走(      )
(4)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2)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十) (2019·泰州)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 任元受:名尽言。 ② 事:侍奉。 ③ 迨(dài):及。 ④ 辟:征召。 ⑤ 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尝离左右(      )
(2)或以语话稍多(      )
(3)尽言方养亲(      )
(4)必持以遗老母(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 名 医不 迨 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魏公太息而许之。
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十一) (2019·天津)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 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 府治:府衙。 ③ 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 砾:小石,碎石。 ⑤ 亟:急速,赶快。 ⑥ 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      )
(2)喝使归舍(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十二) (2019·潍坊)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 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 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 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庐墓侧(      )
(2)会虎为暴(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十三) (导学号57220051)(2019·长沙)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 行县:出行属县。 ② 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 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④ 惠:恩惠。 ⑤ 听:偏听,偏信。 ⑥ 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 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 傅:推诿。 ⑨ 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 辞不受令 (辞: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十四) (2019·宿迁)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释]① 假:临时的,代理的。 ② 委质:归顺,归附。  ③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 推锋:手持兵器冲锋。 ⑤ 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主 为 汉中 王 欲用 忠 为后 将 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  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2)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十五) (2019·聊城)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问之(      )
(2)亦不睨视而去(      )
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六) (2019·扬州)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有删改)
[注释]① 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 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 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为蒲亭长(      )
(2)枳棘非鸾凤所集(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 近 日过 元 舍庐 落 整顿 耕 耘以 时
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十七) (导学号57220052)(2019·天门)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①,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②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 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 ② 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十八)(2019·徐州)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 种:指越国大夫文种。 ② 成:讲和,和解。 ③ 质:人质。 ④ 罢:通“疲”。 ⑤ 胙:祭肉。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王 方 会诸 侯 于黄 池 惧天 下 闻之 乃 秘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越王勾践反国(      )
(2)厚遇宾客(      )
(3)为质于吴(      )
(4)勾践已去(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欲使范蠡治国政
② 使老有所终
B.  ①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② 忠之属也
C.  ① 以淮上地与楚
② 念无与为乐者
D.  ① 与鲁泗东方百里
②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女忘会稽之耻邪?
                                 
                                 
(2)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十九) (2019·成都)
万里桥记
[宋] 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①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②而思仿佛③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有删改)
[注释]① 聘:访。 ② 勋庸:功绩。 ③ 仿佛:相仿。 ④ 酾:疏导。 ⑤ 末:非根本的。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孔明没又千载(没:去世)
B.其说虽殊(殊:奇特)
C.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
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3.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十) (2019·德州)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释]① 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 幽潜:指幽居避世。 ③ 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二一) (2019·贵阳)
沧浪亭记(节选)
[宋] 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⑥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箕⑪而浩歌,踞⑫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⑭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⑮,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 阜(fù):土山。 ② 并(bàng):靠近。 ③ 纵广:纵横。 ④ 杠(gāng):独木桥。 ⑤ 亏蔽:掩映。 ⑥ 坳(ào):低洼。 ⑦ 碕(qí):曲折的堤岸。 ⑧ 榜(bàng):摇桨,划船。 ⑨ 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
⑩ 洒然:畅快的样子。 ⑪ 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 ⑫ 踞:蹲坐。 ⑬ 形骸:身体。
⑭ 汩汩:沉浮,动荡不安的样子。 ⑮ 磨戛:折磨。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其地益阔
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居
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阳又竹
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鄙哉
肉食者鄙(《左传·曹刿论战》)
(二二) (2019·镇江)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驱,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祐山杂说》,有删改)
[注释]① 畜(xù):畜养。 ② 比年:到了一年。 ③ 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 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头可一斤许(      )
(2)网之,果得三百斤(      )
(3)问鱼苗几何(      )
(4)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2)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二三) (导学号57220053)(2019·淄博)
记游定惠院①
苏 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 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 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 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 ④ 鬻(yù):卖,这里作“买”讲。 ⑤ 瀹(yuè):浸渍。 ⑥ 夤(yín)缘:循沿。
⑦ 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⑧ 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则园已易主(      )
(2)晚乃步出城东(      )
(3)以后会未可期(      )
2.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
方其远出海门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二四) (导学号57220054)(2019·金华、义乌、丽水)
洗心亭记
[唐] 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有删改)
[注释]① 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 ② 弭:消除。 ③ 槃(pán):回旋,弯曲。 ④ 坌(bèn):并,一起。 ⑤ 榱(cuī):椽子。 ⑥ 墀(chí):台阶。 ⑦ 虡(jù):柱子。 ⑧ 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二五) (2019·长春)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 李 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选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有删改)
[注释]① 关中书院学程: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 ② 讫:终止、完毕。 ③ 跽:长跪。 ④ 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 ⑤ 课:督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
(2)即意念无差(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3.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六) (2019·河北)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有删改)
[注释]① 迥异:相差很远。 ② 开:开导,启发。 ③ 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 倍蓰(xǐ):数倍。 ⑤ 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 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 华:花。  ⑧ 诡僻:荒谬邪僻。 ⑨ 《左》《国》:《左传》《国语》。 ⑩ 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 曹:辈。 ⑫ 拱璧:大璧,泛指珍宝。 ⑬ 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 发越:散播。 ⑮ 举:举出。 ⑯ 去:距。 ⑰ 枵腹:腹中空虚。 ⑱ 极:同“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时文固不可不读(      )
(2)若朝华夕落(      )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
(4)然后思通其义蕴(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二七) (2019·岳阳)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
阳注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选自《石菖蒲赞》,有删改)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湖 山 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二八) (2019·烟台)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 司空:古官职名。 ② 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 擢:提拔。
④ 戒勖:劝诫勉励。 ⑤ 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
(2)皆反,其故何也(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__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唐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                                 
                                 
比较阅读
课内比较
(一) (2019·成都)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介胄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者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二) (2019·海南)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hé)  B. 沉鳞竞跃(yào)
C.参差披拂(cī)  D. 佁然不动(tái)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青树翠蔓(      )
(4)俶尔远逝(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三) (2019·毕节)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一箪食(      )
(2)人不堪其忧(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右备容臭(      )
2.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 (2019·安顺)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
(3)屋舍俨然(      )
(4)寻病终(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五) (2019·益阳)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称也
先帝称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C.骈死于槽枥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课内外比较
(一) (2019·常州)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注释]① 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 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 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 用事:当政,掌权。 ⑤ 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 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 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曲肱而枕之(      )
(2)威武不能屈(      )
(3)军于城父(      )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5)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二) (2019·深圳)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即更刮目相待(      )
(4)人有从学者(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__
__
(三) (2019·福建)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与徐甥师川》,有删改)
[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诚能如是(      )
(4)令心意不驰走(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 (2019·荆门)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 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 难:驳倒。 ③ 易置:撤换。 ④ 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假装)
D.而绝其粮道(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五) (2019·东营)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他,但手熟尔(      )
(2)尔安敢轻吾射(      )
(3)老翁手一短柄斧(      )
(4)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六) (2019·济宁)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注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有删改)
[注释]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 若 千里 之 权不 操 于己 而 听于 人
(七) (导学号57220055)(2019·盐城)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唱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 同敞:张居正的曾孙。 ② 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      )
(2)或败奔(      )
(3)同敞危坐不去(      )
(4)适同敞自灵川至(      )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声 息 相闻 两 人日 赋 诗唱 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行天下之大道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以是服同敞。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张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八) (2019·南充)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释]① 还(xuán):同“旋”,转身。 ② 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
(2)缀公卿之后(      )
(3)莫逾自厌(      )
(4)迨年事蹉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乃记之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
濯清涟而不妖
D.以昭炯戒
可以为师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九) (导学号57220056)(2019·淮安)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③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诫兄子严、敦书》,有删改)
[注释]① 汝曹:你等。 ② 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 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 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 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 谨敕:谨慎端整。 ⑦ 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 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之 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
(2)意与日去(      )
(3)乐人之乐(      )
(4)数郡毕至(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十) (2019·枣庄)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⑦而无为⑧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⑨《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 涯:岸边。 ② 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 构:搭建。 ④ 直:当,临。 ⑤ 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 吾君:指皇帝。 ⑦ 优游:悠闲自得。 ⑧ 无为:清静自然。 ⑨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
(2)泉香而酒洌(      )
(3)杂然而前陈者(      )
(4)则必即丰乐以饮(      )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十一) (2019·沈阳)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作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惟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 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 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 敖仓:粮仓。 ④ 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__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饥 因 之以 成 就民 利 此先 王 之美 泽 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 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十二) (2019·遂宁)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 醨:薄酒。 ② 察察:洁白的样子。 ③ 汶汶:浑浊的样子。 ④ 皓皓:莹洁的样子。 ⑤ 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
(2)被发行吟泽畔(      )
(3)所欲有甚于生者(      )
(4)遂自投汩罗以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十三) (2019·宜宾)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淮阴侯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 淮阴侯:指韩信。 ② 鞅鞅: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军霸上  军:军队
B.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过樊将军哙 过:超过
D.大王乃肯临臣  临:将要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生乃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以备胡
以光先帝遗德
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为为我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十四) (2019·广安)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有删改)
[注释]① 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 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 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 径 通之 设 栏护 之 又何 忧 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鲁公治园(      )
(4)公犹夷不能决(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  公善之
C.以残年余力 以君为长者
D.而山不加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十五) (导学号57220057)(2019·安徽)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选自《十渐不克终疏》,有删改)
[注释]① 染:熏陶,沾染。 ② 与:赞许,亲附。 ③ 狎:亲昵,亲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2)未尝不叹息痛恨(      )
(3)愿陛下亲之信之(      )
(4)不私于物(      )
(5)今则不然(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十六) (2019·河南)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释]① 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 ② 操心制行:思虑行动。 ③ 孙氏:孙权。 ④ 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隔篁竹,闻水声
B.以伤先帝之明 明灭可见
C.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陛下亦宜自谋  肉食者谋之
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甲文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十七) (2019·辽阳)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有删改)
[注释]① 族:灭族。 ② 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 弃市:死刑。 ④ 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 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父 老除 害 非有 所 侵暴 无 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十八) (2019·龙东)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 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 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 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 阴:暗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      )
(2)随恭行阡陌(      )
2.翻译下列语句。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课外比较
(一) (2019·包头)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有删改)
[注释]① 道:引导。 ② 强:劝勉。 ③ 庸:功劳。
④ 说:同“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故君子之教喻也(      )
(2)师逸而功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二) (2019·杭州)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 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 燔(fán):焚烧。 ③ 睽:背离,不合。 ④ 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 ⑤ 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 剧:流畅,痛快。 ⑦ 解舟:退居江湖。 ⑧ 奉谢:奉,敬辞。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不 能 数十 日 亦当 得 一官 以 出但 不 知何 处 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三) (2019·湖州)
[甲] 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选自《说苑·复恩》,有删改)
[乙] 醉吐相茵③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选自《汉书·丙吉传》,有删改)
[注释]① 缨:系在颔下的帽带。 ② 趣(cù):同“促”,催促。 ③ 茵:垫子。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
属引凄异(《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C.不伐善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今 者 烛灭 有 引妾 衣 者妾 援 得其 冠 缨持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四) (导学号57220058)(2019·随州)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有删改)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
[注释] ① 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  ② 啻:止,仅仅。 ③ 球:美玉,特指玉磬。 ④ 见……于……: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书法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五) (2019·遵义)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注。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注释]戒:警戒的信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后贼追至(      )
(2)宁可以急相弃邪(      )
(3)使人止之(      )
(4)击鼓而民不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
                                 
                                 


三 古诗文联读
专 题考 点 
将相关联的古诗与文言文语段一并呈现,然后命题,称之为古诗文联读。其考点除了古诗文的常见考点(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外,主要是设立专题,通过诗文互为佐证,综合探究,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一) (2019·山西)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天与云与山与水(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   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具匠心
D.余拏一小舟  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__
(二) (导学号57220059)(2019·贵港)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丙] 出 师 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词人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2)不宜妄自菲薄(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 (2019·荆州)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丙]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释]① 仆虽不肖:我虽不贤。 ② 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 ③ 陈力:尽全力。  ④ 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 出处:出,出仕;处,退隐。 ⑥ 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
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
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喻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 之 讽谕 诗 兼济 之 志也 谓 之闲 适 诗独 善 之义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 (导学号57220060)(2019·南京)
[甲] 梦赏心亭①
[南宋] 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释]① 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 千门:众多宫门。
[乙] 赏心亭记
[南宋] 萧 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选自《景定建康志》,有删改)
[注释]① 几希:很少。 ② 未央:未尽。 ③ 春草:指离愁。 ④ 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 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 ⑥ 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 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所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 ______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 属于________,因为__
                                 
                                 
(五) (导学号57220061)(2019·绍兴)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 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选自《张元忭集》)
[注释]① 稔(rěn):谷物成熟。 ② 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 ③ 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1.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文以识人]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改)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臧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愍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致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改)
[注释]① 安人:指张元忭之母。 ② 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 ③ 杨忠愍(mǐn):明代大儒,谏臣。 ④ 诔(lěi):致悼词。 ⑤ 乙:读书时勾画记号。 ⑥ 扮(fèn):合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取《中鉴录》(      )
(2)三月卒官(      )
(3)安人怜之(      )
(4)病以属公(      )
3.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
                                 
                                 
4.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1)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2)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5.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二 文言文阅读单篇阅读
[课内篇]
(一) (1) 大约 (2) 静止不动的样子 (3) 忽然 (4)凄清
(1)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 两岸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D 解析:“斗折蛇行”是对溪流的正面描写。
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
(二) C 解析:A项,“善”均为“擅长”;B项,“释”均为“放下”;C项,前一个“熟”为“熟练”,后一个“熟”为“反复、仔细”;D项,“置”均为“安放”。
D 解析:A项,两个“以”分别为“凭借”和“因为”;B项,前一个“之”为“代词,代康肃公”,后一个“之”为“动词,去、往、到”;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后一个“而”表示目的;D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他(它)”。
D 解析: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不是类比。
(卖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三) C 解析:正确停顿:才美/不外见。
B 解析:“食”同“饲”,喂。
B 解析: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 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示例: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 (1) 下雪 (2) 勉强;尽力
(1) 我撑着一艘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洁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营造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五) 明 宋濂 
(1) 借 (2) 拿着 (3) 背着 (4)乱麻
① ②
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定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是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才会有所成就。
德隆望尊 圣贤之道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六) (1) 同“嘱”,嘱托 (2) 离开 (3)一起 
(1)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 解析:“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错误,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感变化。
(七) A 解析:A项中的“是”解释为“这样”,其他三句中的“是”均表判断。
B 解析:A项,“冥”同“溟”;C项,“衡”同“横”;D项,“舍”同“释”。
示例一:鹏程万里。 示例二:九万里风鹏正举。
(八) (1) 同“汝”,你 (2) 遵从 
C 解析:A项,两个“之”分别为代词和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两个“以”分别为“把,拿”和“因为”;C项,两个“而”均表承接;D项,两个“焉”分别为“怎么,哪里”和“在那里”。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D 解析:“广居”“正位”“大道”为比喻论证,将“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为“仁”“礼”“义”。
示例: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九) C 解析:A项,两个“为”分别为“被”和“做,指雕刻”;B项,两个“居”分别为“经过”和“居住”;C项,两个“乃”均为“于是,就”;D项,两个“谢”分别为“告知、告诉”和“道歉”。
那里的将军一定是可以通过偷袭而被俘虏的。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②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十) (1) 交错相通 (2) 同“邀”,邀请 (3) 沿着、顺着 (4)做记号 
(1) 花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2)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C 解析:“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十一) 一鼓作气
B 解析:A项,两个“间”分别为“参与”和“空隙”;B项,两个“靡”均为“倒下”;C项,两个“鼓”分别为“击鼓”和“一种打击乐器”;D项,两个“信”分别为“信用”和“随便”。
“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 善于抓住战机;③ 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十二) A 解析:A项,两个“朝”均为“早晨”;B项,两个“间”分别为“间或、偶然”和“参与”;C项,两个“孰”分别为“哪一个”和“同‘熟’,仔细”;D项,两个“之”分别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和“代词,指千里马”。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A 解析: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纳谏”与“除蔽”道理的说明。
示例:① 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 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课外篇]
(一) (1) 禁得起、受得住 (2) 多次、屡次
房玄龄拿着马鞭到军门求见。
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让其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皇上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唐太宗下令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数月,房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巡行到渭水北边的土地,房玄龄拿着马鞭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房玄龄旧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房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房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来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靠近他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二) (1) 出使 (2) 俘获 (3) 到,往 (4)离开 
A 解析:A项,两个“以”均为“把”;B项,两个“而”分别表顺承和表转折;C项,两个“之”分别为代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两个“于”分别为“和”和“比”。
张骞为人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喜欢他。
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把他的头作为饮水的器皿,月氏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召,与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出使月氏。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取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张骞为人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喜欢他。单于死后,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多人,离开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返回。张骞凭借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
(三) C 解析:A项,两个“于”分别为“在”和“比”;B项,两个“病”分别为“伤”和“羞辱”;C项,两个“许”均为“答应”的意思;D项,两个“伐”分别为“讨伐”和“砍掉”。
(1) (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2) (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参考译文] 又过了五年,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发作,快要死去,(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练习攻战射击。两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五千多残兵败将栖身在会稽山上,(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经受艰苦困厄。如今大王要是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道菜肴,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人患有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四) A 解析:A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都是“用来”的意思,B项的“以”是“按照”的意思,C项的“以”是“用”的意思,D项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C 解析:“招募民兵”是为了制造器械盔甲。
(1) 跟随 (2) 坚定的 (3) 轻视 (4)将要
(1) 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2)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考中了进士。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皇帝不听从。邝埜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策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将首都南迁。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丧失殆尽,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以及各地的军马,马上开赴京师,按照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尚且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不要舍弃用来资助敌人。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死后,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陈汝言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大。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年间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众大臣低着头不能回答。
(五) 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保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1) 这 (2) 有才能 (3) 担心,害怕
(1) 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2)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樊哙的逢迎,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词严,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问题。②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的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随声附和,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进言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重要的郡,好比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六) 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1) 驻扎,驻守 (2) 用船装 (3) 派遣 (4)一起
刘子俊自己假装成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从小路逃走。
(1) 忠义 (2) ① 刘子俊诈称文天祥,掩护文天祥逃跑。② 张弘范称他是“忠义人也”。③ 临刑前,万人送行。④ 被囚,张千载随行侍奉。
示例:① 讲道德、守规矩、明事理,努力做到富贵不淫;② 需要管住自己的“心”,努力做到贫贱不移;③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做到威武不屈。
[参考译文] 文天祥驻守在潮阳,邹沨、刘子俊等人率军队与文天祥会合,于是在潮阳讨伐大盗陈懿和刘兴。刘兴被杀死,陈懿逃跑了,(陈懿)用海船给正率舟师由海路入潮州的元军大将张弘范充当向导。文天祥率领部下逃到海丰,敌军先锋将领张弘正追击文天祥。文天祥刚在五坡岭吃饭,张弘正的军队突然到了,众士兵来不及迎战,文天祥就被抓住。刘子俊自己假装成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从小路逃走。另一队人马押解文天祥到了,在路上(与刘子俊)相遇,各自争论真假,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于是烹杀了刘子俊。文天祥到了潮阳,见了张弘范,(张弘范的)侍从命令文天祥跪拜,文天祥不屈服。张弘范说:“(文天祥)是个忠义的人。”
张弘范由山东转战南方,进入大洋,与张世杰的军队相遇,逼近宋军,而且出奇兵切断宋军汲水道路,张世杰的船坚固不能攻克。张弘范就用船装载上茅草,浇上膏脂,乘着风放火焚烧宋船。张世杰的战舰都涂上了泥,并绑上长木杆来阻挡火船,因而船没有被烧,张弘范拿他们没办法。当时张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张弘范军中,张弘范任命他为万户府经历,三次派遣他去向张世杰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张世杰不答应,说:“我知道投降就能活命,而且可以享受富贵。但为国主而死,我坚定不移!”于是历数古代忠臣作为回答。张弘范于是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以这样做吗?”张弘范继续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张弘范,诗的末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含笑而止。
文天祥被押到柴市刑场,观望的有上万人。临刑前,他很从容地问柴市上的人说:“哪边是南面?”有人指给了他,他就向南拜了两拜才赴死。时年四十七岁。
庐陵人张千载,是文天祥的朋友。文天祥显贵时,多次用官职征召他,都没去。临安攻破以后,文天祥从广州被押解回来。经过吉州城下,张千载来见他,说:“丞相这次去北方,我张千载当同行。”到达燕京以后,就寄居在文天祥被囚禁的地方附近,每天给他送好吃的,总共三年,始终像这样。而且暗地里做了一个木匣子,到文天祥受刑的那天,就用木匣子存放了他的头。人们被他的忠孝感动。
(七) B 解析:谤:提建议。
A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按照”的意思;B项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的“以”是“用”的意思;D项的“以”表修饰,不译。
B 解析:A项,倒装句;B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C项,倒装句;D项,省略句。
D 解析:岑文本认为,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
(1) (把金属)冶炼锻造成器物,人们才会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2) 唐太宗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金属)冶炼锻造成器物,人们才会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当时很多人写信谏言,信的内容有时与事实不符或者于事无补,唐太宗对这些信件很厌恶。魏征对太宗说:“古代有人使用谤木,让人把自己的过失刻在谤木上。封事,应该是从谤木传承下来的吧。陛下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来揭示自己处理事务的得失。如果对方说的对,将对朝廷有益处;如果不对,对政务也没有什么影响。”太宗听完很高兴,就奖励了写信谏言的那些人。
唐太宗大宴群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只有魏征而已。”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唐太宗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相比,哪个更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唐太宗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八) (1) 派遣 (2) 于是,就
C 解析:正确停顿: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米粟来救济灾民。
不畏强权 按理处事 臣谨以便宜
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如果我们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位,汲黯担任谒者。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皇上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米粟来救济灾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皇上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升迁他为荥阳令。汲黯以担任县令为耻,患病回归故乡。皇上听说(这件事),就召见授予他中大夫一职。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长久在朝廷内任职,改任为东海太守。汲黯学习道家学说,治理官府百姓,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他治理时,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
(九) (1) 责备(数落) (2)首领 (3) 逃跑 (4) 价值
(1)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2)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参考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王祯由国子生受任夔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叛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怯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王祯驱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请求前往,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王祯上马,带上二人一起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半天,陷入泥淖之中,贼兵捉住了他,想让他投降,王祯破口大骂。贼兵大怒,割断他的喉咙,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祯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的)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十) (1) 身边 (2) 稍微 (3) 正 (4)给
D 解析:A项的“以”是“用”的意思,B项的“以”是“把”的意思,C项的“以”是“按照”的意思,D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虽/名医/不迨也
(1) 张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2)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
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参考译文] 任元受侍奉母亲孝顺到了极点,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任元受自己说:“我的老母生病了,她生病的原因,要么是因为饮食上的,要么是因为天气干湿情况,要么是因为讲话太多了,要么是因为情绪波动稍有些大。我早晚都侍奉在边上,没有任何细微的地方是我考虑不到的,母亲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等到切脉之后才知道,所以我用药都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张魏公当都督的时候,想要征召他到自己幕中。任元受坚决推辞道:“我正在侍奉我的母亲,假如我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人长命百岁的神丹,我一定拿来献给我的老母,不会拿来献给您。哪里还能舍弃老母而来参与您的军政之事呢?”张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十一) (1) 全,都 (2) 房舍,住宅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太守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太守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俸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尚且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十二) (1) 搭建庐舍 (2) 适逢,正赶上 
B 解析:A项,两个“乃”分别为“副词,才”和“竟然”;B项,两个“乎”,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两个“之”分别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和“助词,的”;D项,两个“以”分别为“连词,表目的,用来”和“介词,用”。
(1)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①尊老爱幼;② 诚信务实;③ 廉洁爱民。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用乳娘,元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元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元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过丰盛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罢了。”
(十三) B 解析:A项,纵:放;C项,过:犯过错;D项,辞:推辞。
A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表修饰,不译;C项中的“以”为“来”的意思;D项中的“以”为“拿,用”的意思。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用剑自刎而死。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楚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楚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主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官吏,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罚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用剑自刎而死。
(十四)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B 解析:A项中的“既”为“已经”的意思;B项中“素”的意思分别为“向来”和“白色的”;C项中的“遂”为“于是,就”的意思;D项中的“明年”都是“第二年”的意思。
A 解析:“迁”在古代既可指升官,也可指贬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的是“贬谪之人”,不是“升官之人”。
(1) 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冠绝三军。 (2) 关羽在远方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吧!
黄忠是一个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参考译文] 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驻守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攻克了荆州,黄忠代理裨将军,沿袭原任的职务,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南下平定了各郡,黄忠就(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冠绝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的人马非常精锐,黄忠手持兵器冲锋,奋勇杀敌,勇往直前,激励率领士兵,战鼓声震天响,喊杀声动山谷,两军一交锋就斩杀了夏侯渊,夏侯渊的军队大败。(黄忠)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想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刘备道:“黄忠的名声和威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并列,现在让黄忠与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的战功,因此还能理解;关羽在远方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吧!”刘备说:“我自会加以解劝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第二年黄忠去世,被追封为刚侯。
(十五) (1) 有的人 (2) 斜着眼看
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
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
[参考译文]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喉干口渴,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动也不动。有人便问许衡,他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却摘来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乡内庭院里有果树,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他的家人都这样被他感化。后来,许衡病重去世。四方人士都聚集在他的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聚集在他的墓前痛哭的。皇上赐谥号为“文正”。
(十六) (1) 担任 (2) 栖息,停留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1)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强权不能使他屈服。
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 亲民;③ 不慕名利;④ 讲究仪容仪表。
[参考译文] 仇香是陈留人。他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四十岁时,他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他伦理孝道。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仇香在太学学成后回归乡里,即便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做到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十七) A 解析:A项,两个“寻”均为“不久”;B项,两个“具”分别为“具备”和“同‘俱’,全”;C项,两个“以”分别为“用”和“凭借”;D项,两个“而”分别为表并列和表修饰。
C 解析:该句句意为“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据此可断句为: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 解析:A项,太宗“亲自煎药”,遣人送服;C项,文中未表现其“刚正不阿”;D项,选文未使用对比的写法。
(1) (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他,张弼推辞不接受。 (2)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被敌人俘获。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李大亮富贵后,经常想起张弼的恩惠。贞观末年,张弼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他,张弼推辞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请求收回我的官爵来恢复他。”太宗于是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李大亮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都能安睡。”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
李大亮收殓安葬五宗没有后嗣的三十多个人的棺材,送终的礼器,没有不准备齐全的。他把所得的赏赐分赠给亲戚,对待兄长嫂子像父母一样。家中无多余的财物,死后没有能含在嘴中的珠宝玉器。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天下人都感叹佩服他。
(十八)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1) 同“返”,返回 (2) 对待、招待 (3)作为 (4) 离开
A 解析:B项,两个“属”分别为“归属,委托”和“类”;C项,两个“与”分别为“给、赠送”和“和”;D项,两个“方”分别为“方圆”和“正、刚”。
(1) 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2) 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D 解析:“勾践伐吴,吴师败”“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说明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吴王已盟黄池”说明吴国与诸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故选D。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看见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勾践)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守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盟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于是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盟诸侯,怕天下人听到吴国惨败的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与越国求和。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的战争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国。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盟,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的宋国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十九) B 解析:殊:不同。
(1) 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2) 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①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万里”出自他之口。② 万里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许。
[参考译文] 自从秦国在蜀郡设立郡守,李冰疏通二渠,为蜀国带来了千秋万世的恩泽。现在的万里桥下的水,原来就是秦国时期的渠水啊。后来诸葛亮治理蜀国,用信用、仁义安抚蜀国从而使蜀民信服他,修明法律制度,礼乐几乎全部恢复。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孔明曾在此地送别吴国的使者张温,说:“这水可直到万里之外的扬州。”后万里桥因此而得名。还有一个说法,费祎出使吴国,孔明送他到这里,说:“万里之远的路程,将从这里开始。”孔明已经逝去千百年,而这座的遗迹还大致完整,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雄伟壮观了。在千百年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留存下来,没有尽头。这个说法虽然有点不同,但用来说桥的有情义却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的天下,兼有吴蜀两地。朝廷任命将帅,路途遥远。他们到了这座桥,有谁能不追念古代的事而筹划今天的事,并以此来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考虑模仿他所做的事呢?侍御赵公镇守蜀地时,才来到这里,就去拜谒古相祠,且立即命人修缮它。他常常说:“诸葛亮,他的才德可比三代贤人。他运用法度而不遭人怨恨,执政也不被主上怀疑猜忌,如果不是天下最公正的人,又有谁能做到像他这样?”现在与他有关的遗迹留存下来的还很多,而万里桥却是承载着诸葛亮联通吴国的故事。前帅沈公曾经扩修万里桥,但还是显得简陋,不符合它的重要意义,而且容易朽坏,时间长了,桥将不能支撑住。于是(赵公)命令疏导水道,做了五道分水口,梁板全部换成木头,而且加盖了屋顶。雾气弥漫悠远,两岸的树木茂盛,河流景色美丽。赵公与客人登上此桥,大概没有不到处走动、四处环顾的吧。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就像赵公所怀念的(追念孔明的道德与功绩),而风景却不是最根本的啊。
赵公让我为他作记,只记下大概的事迹而遗漏细微的地方。如果只说桥的名字很美,而赵公与桥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那是不懂赵公的人啊。懂赵公的人没有比得上我的。
(二十) B 解析:题干中的“以”解释为“因为”。A项,用来;B项,因为;C项,认为;D项,用。故选B。
D 解析:A项为倒装句式,B、C两项为判断句式,D项和题干中的句子为被动句式。故选D。
然而如果不是朱先生凭借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参考译文]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然而如果不是朱先生凭借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一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但所蕴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二一) C 解析:该句句意为“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据此可断句为: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 解析:“纵广合五六十寻”的意思是:方圆共五六十寻,所以,“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分析不正确。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D 解析:A项,两个“益”分别为“更加”和“好处”;B项,两个“居”分别为“住处”和“经过”;C项,两个“阳”分别为“北面”和“太阳”;D项,两个“鄙”都是“鄙陋,庸俗”的意思。
[参考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靠近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找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共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这里年老的人,说这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右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曲折的堤岸处构筑亭子,叫“沧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坐着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动荡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二二) (1) 表示约数 (2) 用网捕 (3) 多少 (4)从前
(1) 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2) 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养的鱼太多。
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② 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③ 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量;④ 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⑤ 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
[参考译文] 我家东园有一小山,小山四面是池,(我)在里面畜养了两千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烂的鱼骨散落在山。我伺机观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捕捉(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身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用网捕,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从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二三) (1) 更换 (2) 步行 (3) 预料
C 解析:A项,两个“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然而”和“连词,表递进”;B项,两个“为”分别为“与‘所’连用,表被动”和“介词,向,对”;C项,两个“于”均为“介词,至,到达”;D项,两个“方”分别为“副词,正”和“副词,当”。
  A 解析:“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错,应为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画线句的意思是“我们醉卧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来,只听得来做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非常繁荣茂盛。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今年又同参寥禅师等两三个人到这里游玩,但园圃已换了主人了。这个新主人虽说是市镇人,然而因为我,对这园子还能稍加培育整治。山上有很多老枳树,木的质地坚韧,形体瘦削,枳树的筋脉都历历可见,就像老年人的头颈。枳树花白而圆,就像颗颗珍珠叠加在一起,香味、颜色都不同一般。但这树不被人们喜爱,往往被人们稍微砍去一部分,但因为我,这树还能不被砍伐,得以保存。大家喝过酒,前往尚家的住宅休息。尚家也是市镇人,但住处却整洁、宽敞,就如南方吴越人家一般,此处的竹林花园都叫人喜爱。我们醉卧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来,只听得来做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晚上就走出城东,买了大木盆,意思是用它来盛水、浸瓜和李子。接着,沿着小沟岸而行,到了何家和韩家的竹园。当时何家正在竹林间盖房子,地基已开辟好了,于是在竹园下摆起了酒席。有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来油煎的糕饼,名字叫“甚酥”,味道美极了。客人似还想饮酒,但我忽然兴致全无,于是走小路归去。路过何家的小园圃,要了一丛橘树,移种在雪堂的西边。一起来做客游玩的徐得之即将到闽中去了,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于是要求我记下这次游玩的经历,为了使他日后见面拍掌而笑有个纪念。当时就参寥一人不喝酒,只是用枣汤代酒。
(二四) A 解析:A项,两个“恨”均为“遗憾”;B项,两个“修”分别为“长、高”和“培养”;C项,两个“志”分别为“记述、写”和“立志”;D项,两个“故”分别为“所以”和“原来”。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尤为著名。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人说是僧人义然。他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磬的木架,藤像蛟龙一样盘踞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义然僧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于是根据从这个亭子环视四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二五) (1) 查验,检讨 (2) 差错,错误
我如果也能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啊!
每晚静坐反省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参考译文] 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在灯下读《资治通鉴纲目》。阅读完毕,仍然静静地坐着,默默查验这一天思想的正邪、言行的正确与否,只要有一个念头稍有差错,一句话一个行为稍稍有失误,就焚香笔直长跪,自己严厉地责罚自己。像这样,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长久之后自己形成了好的品德。即使思想没有错误,言语行为没有过失,也一定每天晚上思考我今天曾经做了几件好事,有就是“日新”,没有就是“虚度”。过去有一人士自我督促,每天一定亲自做数件好事,有时这一天没有好事可做,晚上就自己痛哭说:“今天又白白过了一天。”我如果也能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啊!
(二六) (1) 本来 (2) 像 (3) 全、都 (4)通晓、理解
(1) 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 (2) 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自我反省。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①读书务求成诵;② 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 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是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一定不能持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怎能比得上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要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称之为“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称之为“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自我反省。
(二七) C 解析:A项,两个“濯”均为“洗涤”;B项,两个“遗”均为“给予”;C项,两个“及”分别为“赶得上”和“到”;D项,两个“置”均为“放置”。
D 解析:A项中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之”为动词,到、往;C项中的“之”为助词,的;D项与例句中的“之”均为代词。
余/游慈湖山中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苍翠的颜色。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淡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附着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苍翠的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它们。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否安好。
(二八) (1) 品行 (2) 原因
B 解析:A项中的“而”表承接,B项与例句中的“而”均表转折;C项中的“而”表修饰;D项中的“而”表并列。
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自古以来开始创建国家的君主,传位到子孙以后往往发生动乱,为什么?”司空房玄龄说:“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长在与世人隔绝的宫中,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未曾见过人世间的真情假意,也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权就往往发生动乱。”太宗说:“你的意见是把过失推到君主身上,我却把罪责算到了大臣头上。功臣的子弟大多没有才能德行,凭借祖、父的帮助荫庇便逐渐做了大官,不培养自己的品德,只爱奢侈放任。君主既然幼小,臣下又没有德才,君主跌倒了也不去扶一下,怎能不发生动乱?隋炀帝记录宇文述在扬州总管府时的功劳,提拔他的儿子宇文化及做了大官,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更好地报答效劳,反而在后来把隋炀帝杀掉了。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朕说这一番话,目的是想要你们劝诫勉励子弟,使他们不犯错误,那就是国家的幸福。”唐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受皇家恩惠最多的大臣子孙,结果都反叛了,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记住别人给予的恩惠,而杨玄感和宇文化及之辈都是小人。所以古人尊重君子而轻视小人。”唐太宗说:“对。”
比较阅读
[课内比较]
(一) A 解析:顾:回头看。
B 解析:A项,两个“之”分别为“代词,指代元方”和“结构助词,的”;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C项,两个“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和“连词,表并列”;D项,两个“且”分别为“连词,况且”和“副词,将近”。
B 解析:虽:即使。易:交换。岂直:哪里只是。故B正确。
C 解析: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二) C 解析:A项,“歇”读“xiē”;B项,“跃”读“yuè”;D项,“佁”读“yǐ”。
(1) 交相辉映 (2) 四季 (3) 翠绿的藤蔓 (4)忽然
(1)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2)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
清澈、透明、纯净。
(三) (1)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 能忍受 (3) 同“披”,穿 (4)香气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甲文: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乙文:突出作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就是学习是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不是追求享受的思想,突出作者求学生活的“勤且艰”。
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宋濂具有刻苦勤奋、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 启发示例:甲文:我们要学习颜回淡泊自如、安贫乐道的品质。乙文:我们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四) (1) 同“举”,选拔 (2) 以……为子 (3)整齐的样子 (4) 随即,不久
(1)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一定要据为己有。 (2)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五) D 解析:A项,两个“食”分别为“吃”和“同‘饲’,喂”;B项,两个“称”分别为“著称”和“称赞”;C项,两个“道”分别为“方法”和“说”;D项,两个“举”均为“推举”。
B 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其”分别为“加强诘问语气”和“代词”;C项,两个“于”都是“在”;D项,两个“则”都是“这样”。
(1) 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 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C 解析:“乙文重在抒情”分析不正确,乙文重在晓之以理。
[课内外比较]
(一) (1) 这里指胳膊 (2) 使……屈服 (3) 驻军、驻扎 (4)刚强果断 (5) 批评、指责
(1)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2)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时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的气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D 解析:“安居”的古义是“安静”,今义是“安定地居住、生活”。“小人”古义指“社会地位低的人”,今义是“人格卑鄙的人”。“存心”古义是“内心存有的念头”,今义是“有意;故意”。故选D。
[乙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批评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的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服役的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思想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思想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二) (1) 推托 (2) 到,等到 (3) 另,另外 (4)跟随,跟从
(1) 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啊! (2) 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 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乙参考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有想要跟从他学习的读书人,董遇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跟从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三) (1) 味美 (2)反思,反省 (3) 这,这样 (4)跑
B 解析:该句句意为“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据此可断句为: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 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乙参考译文] 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思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在处理公事之余,(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像这样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去做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其中的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香,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至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时常这样做,(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四) A 解析:竟:终了,最后。
C 解析:以:以为,认为。
B 解析:应为“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那么)毁掉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
[乙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境地,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那么)毁掉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撤换了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战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军心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杀战斗。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最终投降了秦军,秦军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五) (1) 只是 (2) 轻视 (3) 手持,手拿 (4)竟然,原来
示例一:卖油翁:高超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凭借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炼、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覆”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生动地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乙参考译文] 同族哥哥中涵主持旌德县县政的时候,县城附近发生虎害,伤了几个猎人,却无法捕杀(老虎)。当地人请求中涵说:“不请来徽州的唐打猎,就无法铲除这个虎害。”于是派了一个小官吏带着礼物前去。使者回来报告,唐氏挑选了两个武艺精湛的人前来,而且快到了。到了,却是一个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还不时咯咯咳嗽;一个小伙子,十六七岁罢了。中涵非常失望,姑且吩咐给他们准备饭食。老翁察觉到中涵不满意,单腿跪下说:“听说这只老虎离城还不到五里,先去捕杀老虎,再请我们吃饭不迟。”于是命令差役带路前往。差役到了山谷入口,不敢向前走。老翁微笑着说:“有我在,你还害怕吗?”进入山谷将近一半的路途,老翁回头看着小伙子说:“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小伙子模仿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直扑向老翁。老翁拿着一把短柄斧子,长约八九寸,宽是长的一半,举起右臂,巍然站立。老虎扑到(面前),老翁侧头避过老虎。老虎从老翁头顶跃过,已经流着血扑倒在地。看那老虎,从下巴到尾巴根部,都撞上斧头刃被割裂了。中涵于是赠给他们丰厚的礼物,并送他们回去。
老翁自己说,他练臂力十年,练眼力十年。用毛扫帚扫他的眼睛,眼珠不转动;他的胳膊让壮汉子当杠子攀,身体悬空吊着往下坠,胳膊一动不动。《庄子》上说:“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确实是这样。
(六) C 解析:见,同“现”,出现,显露。
A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而”均表转折;B项中的“而”表修饰;C、D两项中的“而”均表顺承。
D 解析:乙文段阐述了人才应如何发展自己,并未洋溢着作者的不平之气,而是洋溢着作者对人才应培养自己才德的期望。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乙参考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不凭它的力气出名,而凭它的品质出名。”确实是因为品质是本性所固有的,不像力气是出生之初赋予的,并且还要等待出生之后培养。因此千里马作为良马,了解它对它的本性没有什么增加,不了解它对它的本性没有什么减损。修养在于自己,怎么对待在于别人。(千里马)在养马人手中受辱,也全然不顾;死在槽枥之间,也不感到可惜;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也不计较。而韩愈所说的千里马,用千里马的待遇喂养它,那么马的才能就显现出来了,不用千里马的待遇喂养它,那么马的才能就埋没了。好像是日行千里的决定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听从于别人。虽然(韩愈说的)马还是这样的千里马,但是它固有的本性不也失去太多了吗!
(七) (1) 同“汝”,你 (2) 有时 (3)离开 (4) 恰逢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唱和
D 解析:A项,两个“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代词,它,指书籍”;B项,两个“焉”分别为“表疑问语气,哪里”和“语气助词,不译”;C项,两个“乃”分别为“于是”和“竟然”;D项,两个“诚”都为“真的”。
(1) 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张同敞。 (2) 经过了四十几天,张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能,因为张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乙参考译文] 张同敞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马走在众位将士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敞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将士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得胜利,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张同敞。顺治七年,清军攻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无一人,只有瞿式耜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到达桂林,拜见了瞿式耜,瞿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应当死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守城的职责,为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张同敞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只有自己成为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同赴死吗?”瞿式耜大喜,拿出酒和他一起喝,点亮蜡烛一直到天亮,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让他们投降,他们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也不愿意。于是,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张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八) (1) 热水 (2) 跟随 (3) 满足 (4)到,等到
C 解析:A项中的“之”分别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和“代词”;B项中的“若”分别为“比得上”和“像”;C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中的“以”分别为“目的连词,来”和“凭借”。
(1)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2) 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①在学习态度上,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善思,不自我满足。② 在学习方法上,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乙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因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优秀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我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没有超过自我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不这样,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您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九) 申/父母之戒
(1) 增长 (2) 丧失 (3) 以……为乐 (4)全,都
(1)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勤学苦练。 (3) 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因时光飞逝而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需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便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做人要厚道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乙参考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谨慎,谦虚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数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守初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
(十) (1) 弯腰曲背,指老人 (2) 清 (3) 错杂的样子 (4)靠近,到
B 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两个“于”分别为“在”和“比”;C项,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
(1)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2) 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乙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且劳累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看到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石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欧阳公的快乐,一个山的角落,一汪清泉的旁边,都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吗?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
(十一) B 解析:A项,两个“是”分别为“代词,这”和“判断动词,是”;B项,两个“甚”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C项,两个“私”分别为“暗地,私自”和“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项,两个“发”分别为“发放”和“被任用”。
(1) (他)又重新建造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 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百姓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的恩惠。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司农之粟 募民兴利
[乙参考译文] 宋朝皇祐二年,吴中一带闹大饥荒,饿死的人遍布于道路。当时范仲淹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中百姓喜好赛船,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赛船,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他)又重新建造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上奏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嬉戏游玩没有节制,而且他私自兴起建造劳民伤财。范仲淹于是亲自列条讲述,之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都是想要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来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人,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百姓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的恩惠。饥荒年,打开司农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十二) (1)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之意 (2) 同“披”,披散 (3) 比 (4)于是,就
(1)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论点。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味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示例:生命诚然可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宝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坚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
[乙参考译文]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他)就抱着石头,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十三) B 解析:A项“军”的意思是“驻军,驻扎”;C项“过”的意思是“拜访”;D项“临”的意思是“光临”。
B 解析:A项中两个“乃”分别为“于是”和“就是”;B项中两个“以”都是“用来”的意思;C项中两个“之”分别为“到”和“补足音节,不译”;D项中两个“为”分别为“对,向”和“被”。
A 解析:画线句的句意是: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据此正确的断句是: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韩信恃才自傲、骄傲自大、不够谦虚。
[乙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对自己的才能又怕又恨,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用,在家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肯光临臣子!”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哙你这般人同伍的啊!”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十四)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1) 改变 (2) 穷尽 (3) 修建 (4)决断,决定
D 解析:A项两个“其”分别为“代词,他”和“副词,表示反诘,难道”;B项两个“之”分别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和“代词,这件事”;C项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凭借”和“介词,把”;D项中的两个“而”都表示转折。
(1) (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 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首畏尾,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乙参考译文] 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了下来。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孩子被绊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又停止了。
(十五) (1) ……的原因 (2) 痛心、遗憾 (3) 希望
(4) 偏爱 (5) 这样
(1) 这些人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 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② 善行,指好的品行。
[乙参考译文] 处世安身的成败,(关键)在于受到什么熏染。陛下在贞观初期,磨炼修养,注重名誉操守,不偏爱外物,只尊崇良善。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如今却不这样了,随意宠幸小人,从礼节角度(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对待小人,于是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小人的错处了,疏远起来就不知道君子的好处了。
(十六) D 解析:A项,两个“闻”分别为“出名”和“听到”;B项,两个“明”分别为“英明”和“明亮”;C项,两个“足”分别为“充足”和“值得”;D项,两个“谋”均为“谋划”。
由此使我感奋激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 对刘备父子的忠心;③ 兴复汉室的决心。
①颇具政治远见;② 忠心赤诚;③ 感恩图报;④ 治国有方;⑤ 用兵仁义。
[乙参考译文] 诸葛孔明是千年中少有的一个人,他用兵行军,都是本着仁义和节制的原则,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没有过像他这样的人。大概因为他的思虑行动,全部都是出自诚意。他生在乱世,亲身在田地上劳作,假使没有徐庶的推荐之语,没有刘玄德的三顾茅庐,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名声显达是一定的了。他一开始见到刘玄德,就论述不能同曹操争强,可以和孙权互为援手,但不能图取他,只有荆州、益州可以谋取的大政方针,(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终身没有改变这个策略。
(十七) B 解析:A项两个“者”都是“……的人”;B项两个“故”分别为“原来”和“原因”;C项两个“若”都是“像”;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
(1) 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 (2)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齐威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乙参考译文]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不变。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十八) (1) 参与 (2) 田间小路
(1)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 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乙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教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跑过,停在他们身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它?”小孩说野鸡刚生小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惊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境内,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您连鸟兽都能感化,这是第二个让人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
[课外比较]
(一) (1) 所以 (2) 闲适,轻松 
(1)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2) 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示例:“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甲参考译文]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做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开导学生时,引导而不牵制,劝勉而不压制,启发思考而不说尽。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使学生和顺,易于领会接受,又能独立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开导了。
[乙参考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效果加倍,学生又从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效果却减半,学生又从而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应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二) D 解析: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以看出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物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亟”在文中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出他们友情的深厚。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甲参考译文] 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了,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参考译文] 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说:“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起初并不把它放在心上。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慰问,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不再去向你表示谢意了。”两人分别时,茫然若有所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三) B 解析:A项两个“引”分别为“拉”和“延长”。B项两个“绝”都是“断”。C项两个“善”分别为“善良的人”和“擅长”。D项两个“白”分别为“报告”和“白色”。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并不在意。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甲参考译文] 楚庄王设酒宴赏赐他的群臣,天黑下来时,酒也喝得很畅快,大殿上的蜡烛也灭了。这时有人在暗中拉扯姬妾的衣服,姬妾摘下他的帽缨,对楚庄王说:“这会儿蜡烛灭了,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摘下他的帽缨拿在手里。赶快叫人拿烛火来,看被摘了帽缨的是谁。”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命令群臣说:“今天和我一起喝酒的,不把帽缨摘下来,我就不高兴啦!”于是,一百多个臣子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最后尽欢而散。
[乙参考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深沉宽厚,不批评善良的人。(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担任丞相。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斥责这个车夫。丙吉说:“因为喝醉的过失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来再到什么地方容身?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垫子罢了。” 于是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四) B 解析:根据句意“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都称呼他为‘鲁公’。独为奸臣卢杞所忌,被派去向李希烈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C 解析:A项两个“其”分别为“代词,代颜真卿的书法”和“副词,表诘问语气”。B项两个“遗”分别为“遗留”和“送,赠给”。C项两个“恶”都是“厌恶”。D项两个“反”分别为“谋反”和“同‘返’,返回”。
(1) 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不仅仅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2)(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C 解析:“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错误,与原文“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不符。
[甲参考译文] 史书称颜真卿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都称呼他为“鲁公”。独为奸臣卢杞所忌,被派去向李希烈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壮烈慷慨啊。颜真卿生平擅长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力透纸背,笔墨之间感觉到有一股勃勃生发的忠义之气。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不仅仅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乙参考译文] 颜真卿做官历经元、肃、代、德四朝,即使到晚年仍不稍稍松懈他的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了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李希烈命人)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人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了啊!
(五) (1) 贼人 (2) 因 (3) 派遣 (4) 表示转折,却
(1) 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这一点。 (2) 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
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不重视诚信,知错能改。
[甲参考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这一点。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乙参考译文] 楚厉王遇到紧急的情况,就用击鼓作为警戒的信号来召集老百姓守城。(有一天,厉王)喝醉酒了,误拿起鼓槌击鼓,老百姓都大为惊慌。厉王派人去制止他们,说:“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老百姓听了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有紧急的情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老百姓没有赶去守城。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信号,老百姓才相信他。
三 古诗文联读
(一) (1) mò (2) yǔ
B 解析:A项两个“是”分别为“这”和“正确”;B项两个“喜”都是“高兴”的意思;C项两个“别”分别是“辞别”和“另外的”;D项两个“余”分别为“我”和“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春日(或:春季) 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
(二) D 解析:A项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和缘由,没有地点;B项该句表现的是词人乐观的心态;C项“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B 解析:A项两个“之”分别为“助词,的”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两个“盖”都是“大概是”;C项两个“其”分别为“代词,它”和“副词,表示反问”;D项两个“以”分别为“用来”和“把”。
(1) 同“溟”,海 (2) 瞧不起
(1)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2)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通过描写大鹏不仅体型巨大,还要腾空而起,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表现了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①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 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③ 亲小人,远贤臣。 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三) D 解析:由:遵从。
A 解析:A项两个“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和“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岂”均为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两个“其”均为代词,自己的。
C 解析:“语多愤激,格调沉郁”错,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
C 解析:“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错误,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
B 解析:由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写讽喻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丙参考译文] 古人说:“不得志的时候就专注自我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雁,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出仕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专注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用语言阐发清楚的就是诗歌。所谓讽喻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专注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
(四) A 解析:“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所作。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知其暗含对统治者昏庸误国的慨叹。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人很少。 
(1) 用实心办实功 (2) 骚人赏 诗人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乙参考译文] 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人很少。
抚今追昔,感慨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多位帝王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这种心情,是文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如何才能以实胜出呢?不如王谢高明。在新亭宴饮,是欣赏,“戮力王室,克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棋墅指授,破贼淮淝”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实在是两公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是为时代和平欣赏;弥补国土不完整的缺陷,是为国家的延续而欣赏。这是大赏,高明呀!
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五)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1) 于是,就(因此) (2)死,去世 (3) 怜惜,怜爱 (4) 同“嘱”,嘱咐,嘱托
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
(1) 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三十多岁就已“发白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 (2) 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大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通过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
[甲参考译文]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是浙江绍兴山阴人士。父亲(张)天复,担任太仆卿官职。隆庆戊辰年中,张天复(因罪)在云南被抓起来,张元忭前往云南并服侍他父亲。张太仆被释放回家后,张元忭进京城为他的父亲诉冤。(等到)事情被查得水落石出(后),他又回家安慰他父亲。一年间,来往奔波共三万余里,他(才)年过三十(而已)却满头发白,他品性卓绝到这种地步。辛未年,他考上进士名列第一,官授翰林修撰一职。万历己卯年,在内书堂为宦官讲学授课。先生认为“太监是伺候在天子身边的近臣,他们的好坏与否与国家的太平与动乱紧密相关”。于是拿出《中鉴录》对宦官们谆谆教导。丁亥年,他升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第二年三月在任上离世,享年五十一岁。
[乙参考译文] 张公(元忭)生来相貌古朴,身材魁梧,渐渐长大后喜欢读书。安人(张公母亲)怜爱他,劝他不要沉溺于勤奋苦读(而不能自拔)。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少年时,意气方遒,常常随口就谈论时政得失,赞扬和批评人物。张太仆(张公父亲)因此制止他,(他常常)置之不理。恰巧遇到(朝廷上)杨忠愍因为直言纳谏而牺牲,张公远在家中为他写了悼词,他慷慨陈词,泪流而下,沾湿了衣襟。(见到此番景象)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张公曾经读到朱熹《格致篇》一文,对文中句子勾画并且深切思索……张公有异母弟弟两人,张太仆病重时就嘱托张公照料他们。张公履行了长兄为父的责任,对两个弟弟关心备至,恩义隆重。张公平常在家,吃掉落的米粒,衣服洗洗补补(反复穿),然而其家中所买东西分给宗亲族人时,(分给自己的)远远不及(分给)别人的。这是因为张公品性善良,德行赶得上古贤人的水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78次
来自- 中国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3-5-17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不错的想法,学习了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4 名

发帖:NO. 4 名

在线:NO. 22 名

華大夫 发表于 2024-1-30 0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请允许我来赞一下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7-25 19: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感谢楼主的推荐!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1:00 , Processed in 0.495823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