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一)2022-05-29 18:14·老谢语文堂
古代诗歌概述
熟悉“九大”题材
1.题(咏)画抒怀诗、 2.干谒言志诗、 3.咏物言志诗、 4.咏史怀古诗、 5.羁旅思乡诗、 6.边塞征战诗、 7.送别怀人诗、 8.山水田园诗、 9.即事(景)抒怀诗
一、题画抒怀诗(题画写意诗)规律总结 | | | 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 ①山水画题画诗中所绘之景。 ②人物画题画诗中所画之人。 ③花鸟画题画诗所状之物。 | | ①抒发作者对意象的赞美。 ②对画作技艺的品判。 ③对画面意境的咏叹。 ④借画表心志、寄感慨。 | | 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②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③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 |
二、干谒言志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 |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朱庆余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 |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 |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
三、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有三种: 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理想追求、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 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 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 | 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 |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 | 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
四、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 |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⑤其他:吴钩、《后庭花》。 | |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 |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
五、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 |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 |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 |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六、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 |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 |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 |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
七、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 | |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具体可分为4类。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 |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 |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
八、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 | | 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 |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 |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
九、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 | |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 |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 |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对比(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
一、从“四角度”入手,明确诗歌通大意 明标题、看作者、析注释、读正文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读”: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的意境及表达技巧。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再如,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读 正 文 (一)明结构章法,知基本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和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 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抓意象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其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柴扉、落晖、鹤巢、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采菱人。 | |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同时流露出落寞孤独之感。 |
(三)抓用典 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典故大多会在“注释”中说明,以便考生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填写表格。 | | | | | | | | | 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 | | |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 | | | 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 |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但仍想为国效力,而不得,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
(四)抓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词,主要抓以下关键词: | | | | | 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 包含“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怜”“泪”“闲”“怅” “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独”“闲”两字即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 |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他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 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 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 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 | 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 “尚”“犹”等词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两字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
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显性词语:悔 表达效果: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 (2)隐性词语:忽 表达效果: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五)抓“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典诗歌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1.特殊句法 | | | | |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
[应用体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②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参考答案: (1)①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②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2)①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②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③主宾互换,强调描述对象,突出所写景物,便于抒发情感。
2.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 | |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 | | “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 “绿”,使动用法,意为“使……绿”。春风又使大江南岸变绿了,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 | | “重”,意动用法,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 | | “灰”“烟”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灰尘一样、像烟雾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尘、烟雾一样飞散消失了。 |
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参考答案: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 “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3.互文见义 | | | “互文”指古代诗歌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 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
[应用体验]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二、借助选择题巧读,突破障碍深理解 通过对以上“四角度”的学习,难免还存在一些阅读障碍,这时,可借助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再进行巧读,这是因为选择题的四个选项: (1)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 (2)信息含量大,囊括了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 (3)只有1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读选项,通诗意,标敏感词。
03 古代诗歌的情感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一)了解古诗情感常见类型 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壮志难酬的悲叹 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⑥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念亲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离愁别绪——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诚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 情感术语 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傲岸不羁、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测一测 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国伤时)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别绪)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建功报国)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思乡怀人)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杂感)
二、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⑴关注题目 ⑵关注注释 ⑶关注作者 ⑷关注“诗歌类别” ⑸紧扣“景语”,关注“情语” ⑹关注情感对象,全面把握情感
三、把握高考常考题型 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 (一)把握关键 1. 把握关键词 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2. 把握关键句 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 步骤一: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 通读诗歌,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大致的情感意图。 步骤二: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 答题要素:诗句的生动翻译‚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者可不答)诗句表达的情感。
题型二 整体情感题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一)整体情感题概括的4大关注点: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1.(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问: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①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②生不逢时的苦闷。③飘零他乡的哀痛。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概括分析整体情感题的2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1、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2、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人、事、景(意象)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涵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涵的感情,写景(意象)的重在分析景(意象)所蕴涵的感情。
03 诗歌的人物、事物形象 一、题型解析 人物形象题主要考察两类形象: ①诗作中表现的人物形象;②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诗作中人物形象 “早生华发”——诗人形象
二、答题思路 ①“品” 标题、注释、人物描写、环境、事件(经历)、身份、典故、诗中评价、他人行为态度等 《寻隐者不遇》——标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语言、动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环境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他人行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经历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身份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评价 ②“记” 归纳古典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积累相关短语。
三、真题直击 【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题分析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与他人对比)——不同流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心理描写)——不计私利,精诚奋斗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典故)——淡泊名利
四、答题规范 1、概括形象特点。(书面表达,四字短语为主) 2、联系文本,从诗歌的具体语句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是如何展现的) 3、分析效果(诗人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等) 参考答案: ①不同流俗,诗中以“人皆讥”与“我独赏”的态度对比,表现了诗人不附和俗见的傲然; ②精诚奋斗,不计较没有时间休息,只想穷尽一生完成自己的目标,诗人借写精卫表现了自己不懈奋斗的追求; ③淡泊名利,结尾用“刺客传”中的人物千古留名与精卫“不著名”对比,表现了作者无意扬名的态度。
2022高考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二)2022-05-29 18:16·老谢语文堂
人物形象常见类型 ①官员(包括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 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矢志报国、忧国忧民、慷慨愤世、廉洁清正、仁爱惠民、同情疾苦、才华横溢 ②世外之人(隐士、僧道) 清高淡泊、旷达超脱、放荡不羁、不拘小节、闲适悠然、孤高傲岸、豪放洒脱、高雅脱俗、寄情山水 ③武将 英勇无畏、骁勇善战、武艺高超、豪迈慷慨、建功立业、身先士卒、厌恶战争 ④征人 思念怀人、厌恶战争、孤独寂寞、漂泊流离、年老体衰、饱经沧桑 ⑤闺中女子 美丽动人、哀婉寂寞、自伤自怜、年华渐老、怀念远人、忠贞不渝、美丽娇羞
事物形象鉴赏 一、题型解析 事物形象鉴赏常见于咏物诗。 咏物诗以某一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进行刻画,借以表达某种主旨或者寄托自己的某些态度或情感。 “咏物即咏怀”。 常用到“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答题思路 ①“品” 物象特征(具体描写)、环境、他人评价或态度、典故、背景等。 ②“联” 由“形”(外在形态)而“神”(精神品格),由物及人,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创作背景,揣摩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真题直击 【201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题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题分析 在野(环境)——朴实平凡 有幽色、妙香(外形)——美丽动人 政缘、肯为?(托物言志)——高洁自守
四、答题规范 1、概括形象特点。(四字短语为主、侧重内在情韵) 2、联系文本,从诗歌的具体语句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是如何展现的), 【3、分析效果(表现的内容、情感、态度、观点等)】 参考答案: ①朴实平凡,野菊生长在野外山地之上,以平凡的环境表现野菊的平凡无奇; ②美丽动人,“幽色”写野菊美好的外形,“妙香”写野菊的芬芳,共同描绘了野菊的美丽; ③高洁自守,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少自己的香气,,表现了野菊不因环境而改变的高洁。
05 诗歌的景物形象 知识概述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区别: 事物形象:单一的对象(也包括详细刻画的单一景物),呈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或品格。 景物形象:多种对象的组合,呈现的是一种整体的氛围和感受。
题型分类 ①意象内涵类 ②画面意境类 ③情景关系类 ④景物描写作用类
一、意象内涵类 【题型解析】 定义:意象——表意之象。即诗歌中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特点:“以形传神” 鉴赏意象的内涵,不仅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征,还要透过“外在之象”揣摩其“内在之意”。而某些意象在长期的反复使用过程中,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意象丰富内涵示例: “流水”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阻隔、感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光阴流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闲适悠然
【答题思路】 ①“品” 关注意象特定文化内涵、意象修饰语、其它意象以及诗歌具体情境,概括意象关键特征。 ②“联” 联系诗歌情感和主旨,揣摩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指出意象选择的作用和效果。
【真题直击】 (2012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题规范】 ①概括意象特点或内涵; ②结合诗句,分析意象使用的情境; ③谈艺术效果(意象使用手法、象征意味、原因、作用、表现的情感等) 【参考答案】 ①“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之情;“飞絮”:代指暮春时节,暗寓青春流逝、漂泊无依之叹。②全词表达了伤春伤别,久别怀人的愁情别恨。
拓展积累:古诗词常见情感及其典型意象 1、表现离愁类:柳、雁、鹧鸪(布谷)、灞陵、灞水、长亭、短亭、楼台、南浦等。 2、表达相思类:月亮、孤山、孤帆、浮云、游子、落日、夜、鸿雁等 3、表示愁伤类:寒蝉、雨、落日、落花、荒原、泪、衰草、烟波、暮霭、寒鸦、斜阳等等。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二、画面意境类 【题型解析】 定义: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做题时,要重点积累意境概括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观” 观察意象颜色、气味、声音、冷暖、形态等性状,具体时间、天气,意象的组合与层次等。依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悟”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用心感受,对诗句意境进行精准概括(常用四字短语),并体会其中所表现的具体感情。
【真题直击】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营造了浩瀚磅礴、气势宏大的氛围;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拓展积累:诗歌鉴赏常见意境特点短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慷慨激昂,寂静肃穆,清远含蓄,宁静幽深 ,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旷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清净悠闲,凄清冷落,清幽明净,雄浑壮阔,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恬静优美,萧瑟凄寂,幽僻冷寂等。
三、情景关系类 【题型解析】 按诗歌结构层次分,情景关系有:先情后景、先景后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其中以景结情常是考查重点) 按感情色彩划分: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 (这四种本质上都是借景抒情,前两者是以景衬情中的正衬,答题时直接答“借景抒情”即可,后两种则是以景衬情中的反衬,答题时最好具体写出。) 【答题思路】 ①“记” 牢记情景关系的几种类型,在平常训练对这一知识点多加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规范】 ①点出情景关系 ②描述画面内容(翻译原句法或择要概括法) ③分析作者情感或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先景后情,作者先写自己春日在荒郊中所见的各种景物,尾联在之前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以“思”字点明怀古,直白地发出“不堪回首”的感叹。 ②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三联,通过对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凄凉败落的意境,以哀景衬哀情,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悲哀心情。
四、景物描写作用类 【题型解析】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它背景。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3)烘托人物(或具体事物形象)的形象 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4)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蕴含某种哲理 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5)在结构中的常见作用: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某种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开头,使结构完整圆融、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需要注意的是,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只是大略的共性归纳,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一定要结合诗歌本身的情境,做具体的分析和具体阐述,而不能只罗列术语或牵强附会。
【答题思路】 ①“记” 牢记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②“析” 联系诗歌内容和主旨,依照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
【真题直击】 (2014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 奠定了全词低回哀婉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作开篇就以残春寥落之景给人掩抑低回之感;进而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暮色,为下文写女主人公的哀愁蓄势。
06 诗歌的“炼字”“炼句” 练字题型解析 诗歌中常有一些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后,显得极其准确生动又传神的字词,“炼字”题就是鉴赏这些字词的精妙之处。以动词、形容词的考查居多,有时也有数量词、叠词和虚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二、答题思路 ①“定”: 定词性、定字义。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先定下关键字。 ②“联”: 联系语境、发挥自己的联想、联系日常所学,对关键字进行判定和分析。
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 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能够有气韵流动、悠扬婉曲、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三、真题直击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唐·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答题规范 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 2、扣文本——将该字放入句中理解,简述该句内容 3、谈效果——从手法、意境、情感、作.用等角度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有“攒聚”之意,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形象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一、诗眼题型解析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所谓“诗眼”,就是整首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最具概括性、生动性、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的字词。 “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①最能揭示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表明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反映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②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③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二、答题思路 ①“定” 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结合诗句内容和句子性质,先定下关键字(词)。 ②“析” 联系重点句或诗联,谈一谈是怎么体现关键字(词)的。
三、真题直击 (2017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四、答题规范 1、点明诗眼。如果题干中已经说出,则可省略这一步; 2、扣文本。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3、谈效果。考虑该字在诗歌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①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崇“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穿全诗.②颔联由自负开始转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出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声,有开玩笑的意思.③颈联由自负、自夸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④尾联说自己新编成的十五卷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怪里面的内容“言辞夸张”,意为点题之笔。(答出3条即可)
一、炼句题型解析 经过诗人精心锤炼的句子,一般是最为传神或者最为耐人寻味的句子,往往熔铸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二、答题思路 ①“品” 诗句、背景、句式、手法技巧等 ②“析” 作用(内容上、结构上)、情感等
三、真题直击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1、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四、答题规范 1、释句意; 2、析手法。结合具体手法,简要分析该句内容; 3、谈效果。分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07 诗歌的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题答题思路 1、读(题干) ——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 2、品(文本) ——关注诗歌的体裁、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① 遣词造句;具体字词的使用,主要表现为炼字 ②修辞手法; ② 语体色彩;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③ 体裁:古体诗韵律自由,是民歌风 近体诗格律严格,典雅庄重
①鉴赏诗歌的语言之遣词造句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 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 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 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②鉴赏诗歌的语言之修辞手法 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③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语体色彩 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 例: 卜算子 辛弃疾 (宋)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 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同语体的常见作用 口语: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幽默诙谐,平易亲和等,更容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典故: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大量典故的使用,还能使诗歌具有典雅深沉的语言效果。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凝结的艺术产物,是诗人与诗人之间彼此区别的较为恒定的特征。不同的诗人的语言风格往往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作品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质朴自然、含蓄深沉、雄浑豪放、悲壮慷慨、清新自然、婉约细腻、含蓄隽永、诙谐幽默、朦胧隐晦、沉郁顿挫、豪放飘逸、清新淡雅,夸张讽刺、平白如话、奇特新颖、新鲜活泼、通俗平易......
三、真题直击 (2019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题规范 ①点明特色(一两个四字短语) ②扣文本分析该特色 ③谈效果(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么的感情)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律诗,对仗工整,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句子,语言雅丽平整,对朋友的赠诗进行唱和与感谢。 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通俗浅显,清新流畅,“风头”“燕子”“农妇”“农夫”等句中,用平白如话的语言,描写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三)2022-05-30 15:52·老谢语文堂
10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概述 1.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涉及两个层面: ①修辞手法的辨别;②修辞手法的赏析; 2. 诗歌鉴赏中常用常考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通感、双关、用典。
例句分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诗歌中常见修辞的常规作用 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态,使形象富有人情味或动态美,形象鲜活,生动传神。 3、夸张——渲染或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5、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多角度表现事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富有新鲜感和情趣。 6、双关——表意(抒情)含蓄蕴藉,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有幽默的效果。 7、用典——丰富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典雅,意味深长。
解题思路 ①记 ——牢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常规作用。 ②析 ——结合题目要求,品读诗歌,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关注意象、形容词、动词、注释等重点位置) 真题直击 (2014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题规范 ①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或者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扣文本——结合诗句阐述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③谈效果——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形象、意境、情感表达、语言特色等) 参考答案 这一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卷起帘子,“春愁”像鸟儿一样被放飞出去。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春愁写得生动可感,富有情味。
二、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常考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渲染、联想和想象、比兴等。 常考题型:①多种手法的辨别; ②单一手法的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常考表现手法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衬托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 衬托分两类: 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能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注意:对比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3、象征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或事情,以达到托物言志,表达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的一种表现手法。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4、渲染 渲染是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5、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都是诗歌的表现技巧。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可跨越时间与空间,丰富诗歌内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宋】朱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真题直击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唐】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问: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⑴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⑵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11 诗歌的结构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体现在篇章结构的技巧之上。常见的诗歌构思立意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 ①结构技巧的辨别与分析; ②某个形象、某句诗或某联诗的作用。
一、结构技巧的辨别与分析 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分类标准一 1、侧重于整体结构:抑扬、对比、以小见大、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重章叠句等 2、侧重于单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伏笔、过渡、照应等 结构手法考查重点:抑扬、对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分类标准二 1、物与情的关系:先情后景、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开篇点题、卒章显志、铺垫、伏笔、过渡、照应、重章叠句等 3、如何表现主旨:以小见大、抑扬、对比等 结构手法考查重点:抑扬、对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重点结构手法概述 1、抑扬 “抑”就是贬抑否定,“扬”就是赞扬肯定,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赞扬肯定的方面都表现出来,但只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抑扬手法运用得当,能避免诗歌的直白呆板,便直抒其情为波澜起伏。 抑扬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2、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感情 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 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运用得巧妙的话,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白居易 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即在诗歌最末一句用景物描写收束全诗,往往能产生一种含蓄不尽、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
注意:卒章显志和以景结情也都是抒情的手法,前者是直接抒情,后者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解题思路 ①记 ——牢记古典诗词常见的结构手法。 ②析 ——结合题目要求,品读诗歌,分析其中的结构手法。需要注意的是,纯粹的结构手法
真题直击 (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分) 【答案】(1)重章叠句
二、作用题 作用题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在赏析某个意象、某句诗、某一联诗歌,或者分析某个意象、某句诗、某一联诗歌在全诗中的作用时,答题往往会涉及到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作用题的答法:内容上、结构上 ⑴内容上作用的分析角度: 手法、形象、环境(意境)、情感、语言特色 ⑵作用题常见结构上的作用: 首句(首联):呼应标题,统领全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中间句(联):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 尾句(尾联):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真题直击 (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问: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12 诗歌的思想内容 知识概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情感内容,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分类及情感 (1)赠别诗 常见分别原因: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游历、归隐等。 常见情感:惆怅悲哀、伤感不舍、孤单落寞、担忧思念、祝福勉励、豪情壮志。 (2)羁旅思乡诗 常见情感:行役之难、漂泊之苦、迁谪之恨、人生之艰、思乡怀人、思君念亲、郁郁不平。 (3)边塞征战诗 常见情感:歌颂大好河山、歌颂边疆将士、建功立业、献身报国的豪情、戍边之艰、归家之思、战争之苦、离乱之哀、忧国忧民之思;有时也想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或是表达对统治者的劝谏。 (4)山水田园诗 常见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 (5)咏史怀古诗 常见情感:昔盛今衰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沧桑、建功立业的渴望、年华渐老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悲哀、壮志难酬的愤懑、对故国的怀念、对昔日盛世或君王的怀念、对统治集团的劝谏或讽刺。 (6)咏物诗 这类诗歌的具体情感,常常与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相关,需要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思路 ①析 ——关注诗歌中能表现感情的重点内容。(标题、意象、典故、情感关键词、抒情句、议论句) ②记 ——积累古典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术语,牢记答题规范。
示例: ①看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看意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③看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④看情感关键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⑤看抒情、议论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典诗歌中常见情感 忧国忧民的感慨;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未酬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悲哀;漂泊异乡的孤苦;昔盛今衰的感慨;蔑视权贵的傲岸;寄情山水的闲适;归隐田园的淡泊;贬官谪居的痛苦;忘怀得失的洒脱;相思分离的痛苦;思想念亲的忧愁;国破家亡的沉痛;黑暗社会的不满;
真题直击 (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问: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题规范:先概括情感,后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绮丽”壮观”写出了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②生不逢时的苦闷,“孔父”的典故借孔子叹凤、泣麟表达自己的“伤时”之痛。 ③飘零他乡的哀痛,“我生苦飘零”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漂泊之痛。 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去国同王粲”一句,用王粲的典故,表现诗人自己的忧国之情。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真题直击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精卫词 唐·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问: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题规范:先亮观点,再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息。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四)2022-05-30 15:55·老谢语文堂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 (1)各种修辞手法;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意境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三)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技巧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简单高中生编辑整理(ID:jiandan100cn)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三)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五)2022-05-30 15:58·老谢语文堂
关系类
(一)设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炼字类 (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语言风格类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2.提问方式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
1.概念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2.提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一词(句)领全诗类 (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三)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篇章结构类 提问常见用语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 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
1.感情脉络 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 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
①确定结构思路;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②结合诗句解说; 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设问方式: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思路: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提问: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分析思路: 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来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分析思路: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