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狼
【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中心思想】
《狼》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原文】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i)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赏析】
这个故事揭示了狼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也告诉了我们:面对像狼一样贪婪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一、选择(4分)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3分)
(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②止增笑耳(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狼不敢前( )
三、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四、阅读理解(7分)
1.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2分)
2、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 )→ 惧狼 → ( )→ ( )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一、1、C 2、C
二、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 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它,代狼。 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 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 ②通“只”,只有,副词。 4、①神态,名词。 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 ②上前,动词。
三、(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3)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四、1. 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遇狼 御狼 杀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