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283|回复: 1
收起左侧

古代苹果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非常唯美的名字,日...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9 名

发帖:NO. 89 名

在线:NO. 57 名

永远就三年疗 发表于 2022-11-14 18: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古代苹果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非常唯美的名字,日本沿用至今原创2022-08-15 20:15·趣文史记
现在人们大多数知道的水果其实都不是我国本土产的,而是由国外引入的。例如苹果这个被大家熟知的水果,肯定许多人都想不到它竟然不是本土水果。
它其实是一种在西方引进的水果,然后经过我们自己的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最终才成为了现在的水果。早期由于烟台地区的气候较暖和,十分适合苹果的种植,于是最早我国的苹果是在山东烟台等地进行栽种。
而现如今我国也成为了产出苹果最多的地方,达到世界上苹果产量的65%以上。


其实苹果在我国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在1871年时期传入到我国的“西洋苹果”,另外一种则是我国的本土苹果:“中国绵苹果”。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而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买的苹果就是由国外引入的西洋苹果,因为它的口感和颜值都更好,因此更受大众的欢迎。
苹果的种类不仅多种多样,它的叫法也有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大家对苹果的叫法都不同。在道教的文化当中,他们将苹果视为仙果。在香港等地,他们又叫苹果为蛇果。而现在大家通常叫的“苹果”其实是经过几次名称演变而来的,日本至今沿用了我国古代时为苹果取的名称。
那么苹果一词到底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日本沿用我国古代时为苹果取的名称又有什么故事呢?


其实,在最初苹果传入中国时,我国一早是没有“苹果”一词的。到现在苹果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在夏禹时期,人们吃得“紫奈”,就是我们口中的苹果。
因此,“奈”应该算是苹果最古早的一个名称了。在汉代早有对奈的记载,在一篇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其中的“柰”就是如今俗称的苹果。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这些都一一证明了苹果最早的名称是“奈”。
最早它们是原产于新疆地区,由于新疆的特殊位置,日夜温差大,因此产于新疆的苹果都十分甜,其口感偏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绵苹果。清代时期人们曾这样评价过奈:“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


由于最开始传入中国的奈的口感并没有很好,因此当这个品种的苹果传到中国之后就被许多本土水果取代,逐渐被淘汰掉。后来又经过了罗马人对这种品种的苹果进行栽种改进之后,然后再传入到欧洲的其他地区进行推广。最后又传入到中国进行大量栽种,进行了新一轮的创新,最后出现了更多新的品种,并且在中国内得到大量的推广。
正是在这一时期,苹果在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之后,他们从各个方面学习西方的文化,当然对于水果文化也不例外。苹果的种植技术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到日本的。在传入日本初期,苹果原来的名称也不叫苹果。


肯定许多人会认为在日本他们种植的苹果都叫红富士。 其实不然,红富士这一品种的苹果确实是来自日本,但这并不是最初苹果传入日本时的名称,相反,红富士品种的苹果其实都是日本本土人对苹果进行改良之后取的名字。那么,最初传入日本的苹果到底是什么名称呢?
其实,这与我们中国的苹果名称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他们所用的名称是中国古人取的,并且名字还非常好听,以至于日本人一直将名称沿用至今。
在汉代时期,苹果从最开始的奈又被人们改名为“林檎”,在史书《广志》上面曾经这样记载苹果:“林檎,似赤奈子,亦名黑禽,亦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这段话从口感这方面深刻地赞美了林檎的甘甜,也正因此所以人们才取了林檎这一唯美的名称。


林檎其实是作为我国最土著的一种苹果,但它也因为它的口感,在后面逐渐被淘汰。林檎的口感比较绵软,甜度适中,相较于现在市面上的苹果,口感并没有太好。因此,林檎这一种类苹果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也逐渐被淘汰掉,随之淘汰掉的自然就有古人对林檎这一称呼。虽然它在我国被淘汰掉,但却也在日本一直延续了下来。
林檎还有另外一种叫法即为沙果,顾名思义就是这类苹果的口感十分沙甜绵软。沙果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晋朝时期,人们就在诗文书作中有关于对林檎的记载。人们不仅十分仔细地记载了林檎的颜色外观而且还记载了它的口感,将它对其他种类进行区分,人们当时就对水果的分类已经十分成熟。可见,苹果早在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在甘肃一带广为栽培。


在唐代之后,苹果更是被推广到中国的各个地方进行栽种。其生长条件较为宽松,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因此被许多人民栽种,并根据地域环境还会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赞美它的诗句:“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后来,日本的遣唐使者来到大唐,并将这种名为林檎的水果引入到日本,因此日本就一直沿用林檎这一名称来代替苹果,这体现了日本对传统的古代文化的十分重视。以至于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还是一直以林檎作为苹果名称。
此外,在唐代时期,人们已经有了记载水果形状的传统。他们将从西域引进的苹果进行记录并与栽种的林檎进行对比,发现林檎与西域水果的形状相似。后面随着汉代的丝绸之路的开放,东汉佛教传入到中国大地上,这也与林檎后面变成苹果这一名称密切相关。


大量的佛教经文传入到中国,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佛教中的水果被广泛传播,许多人也开始信奉佛教。
唐代中期时,在民间人们对于林檎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文林果。是因为民间有百姓发现了这类水果个头很大,味道尝起来很甜,于是将它献给了文林帝,文林帝尝了后十分喜欢,民间就叫它为文林果了。这便是文林果的由来,在这句诗中还可以看出林檎的果实较大,颜色是有点白色但又带红色,是被高宗赐给文林郎因此而得名为文林果。
但苹果又是怎么从最开始的奈、林檎或文林果变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熟悉的苹果这一名称的呢?


其实苹果最早的谐音吉来自于佛经当中,来源于梵语中的“频婆”一词,在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在这里“频婆”就已经指的是苹果了。再有唐代僧人释玄应著作的《一切经音义》之中解释到:“丹,赤也。洁,净也。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里面就十分明确地表明了频婆的外形和林檎十分相似,其实频婆就是在西方改良之后的苹果,而林檎则是适应本土气候而形成的水果。
此外,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来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林檎与频婆十分类似了。而后人们便对“苹果”的分类十分注重。


早在宋代时期,人们对频婆和林檎的分类就十分细化。例如,人们会将林檎又分为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等,是按照林檎的颜色分类的。在宋代也有许多诗人写诗赞美林檎,有宋徽宗的《金林檎游春莺》诗中这样写道林檎:“佳名何拔萃,美誉占游春。三月来禽媚,嬉娱异众伦。”
可见林檎开的花也是十分美丽的,又有著名诗人杨万里《春望二首》中这样描述林檎:“春光放尽百花房,开到林檎与海棠。青却子城千树柳,高枝犹有一梢黄。”;可见在宋代人们更多的是将林檎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而非水果。


其实在宋代对苹果一词也有“频婆”的说法,由于当时佛经传入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经过了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之后。佛经中对于频婆的说法又与之前唐代时期有所不同,他们将 其翻译为“佛眼果”,因此就将原产于我国的苹婆改称为频婆果,这就是苹果的演变了。
当时苹果在印度和东南亚也产有频婆果,因此就将其命名为苹婆果,曾有南宋诗人朱翌在他的《乞双峰山频婆果》中这样写道:“我闻如来有佛眼,结子成时速寄来。从此慈悲修广目,得争开处便争开。”这是描写苹婆果生长开花的画面。
除此之外,由于宋代时期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甚少,因此之前从外来引入的苹果其实并没有再被传入,而现在的苹果是当时频婆果改进形成的。


后来到了元代,随着朝代的变革与时代的进步。元代中有不少的水果是产自中亚地区,由外地的改良水果引入元朝。在这一时期,苹果也被引入到地域辽阔的元朝广为栽培。后来再到明朝时期,就有许多明代诗人作诗描写苹果。
例如有明代杂剧作家写的《元宫词百章》之十:“兴和西路献时新,猩血平波颗颗匀。捧入內庭分品第,一时宣赐与功臣。”在这句诗中的猩血平波就指的是苹果,说苹果的大小均匀,赏赐给功臣。在这说明其实外来传入到苹果并不多,比较珍贵因此只是在用作赏赐时才会给有功的大臣。
在明代中期时,苹果就被人们广泛地种植,也是在这一时期才真正地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的,从明代的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就出现了有“苹果”词条,从而也说明了苹果一词是在这个时候被人们发明的。有许多专门研究历史和农学石的专家们认为这次苹果一词的出现就是在汉语中最早使用的时期。而苹果一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宋代时期“苹果”的代名词“频婆果”就已经被“苹婆”所代替了,只是那是人们口中的苹婆其实并不是现在由西域引入的苹果,而是一种梧桐科的植物,与苹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因此苹果就为了与这种苹婆区分,就叫为苹果了。
被日本一直沿用至今的林檎一词,其实这个品种的水果也不是由西域时期引入的苹果。其实林檎才是我国原产的类似于苹果形状的水果,但其口感相较于苹果来说更加绵软。在明代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对林檎有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里面这样写道:“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
可见,早在明代时期人们就对林檎有非常详细的分类了,将其与苹果有十分明显的分界。


最后到了近代时,随着西方的植物学的分类的引入,我国也将国内的许多植物按照其规则进行相应的分类与修改。按照西方对大多数植物的命名来讲,林檎的中文学名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红花或者沙果等,他们将苹果的各个不同的种类也分化了不同的名称。
苹果从最初的奈演变为林檎,但又不同于西方引入到西洋苹果的口感,为了区分它们,因此林檎在唐朝时期又演变成为了频婆果,而西洋苹果则变为苹婆,就这样不断变化。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苹果的种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与改进。


最后到了元朝时期才真正变成现在人们熟知的苹果。整个演变的过程是十分漫长并且有趣的。其实在许多时候,水果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当时朝代的强弱,例如在明代时期,赏赐大臣就用西域进奉的西洋苹果,可见在那是国力较西域而言是很强的了。而日本在引入林檎之后也一直将这一名称流传至今。





举报

评论 273

评论




  • w老秋

    39



    这个我们这里叫林檎


    回复·10月13日



    查看全部 22 条回复


  • 多读书是好事儿

    34



    《千字文》里有一句,“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这个柰是不是苹果的意思?


    回复·10月27日



    查看全部 5 条回复


  • 彬彬有礼97226

    29



    林檎,我们这儿现在还有,也还在叫这个名字,果实较小,有乒乓球般大小,味酸甜可口!是本土品种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83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夏诗雨202183 发表于 2024-4-26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以后就跟楼主混了!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沙发 2024-4-26 16:44:25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12:23 , Processed in 0.309818 second(s), 6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