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497|回复: 0
收起左侧

近古罕见的苏家兄弟情结——苏东坡谪居黄州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2 名

发帖:NO. 12 名

在线:NO. 5 名

叶倾城 发表于 2019-6-12 12: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近古罕见的苏家兄弟情结——苏东坡谪居黄州  赤壁山人wlx 2019-06-11 19:39:54
人们常说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其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人格精神得到了升华。也有人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就其大势而言,这些品评之辞是不错的。然而笔者以为,谪居黄州五年的苏东坡,如果没有其胞弟苏辙在心灵上、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苏东坡在黄州绝不可能如此淡定,如此旷达。事实上,苏辙给黄州的人文历史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苏轼苏辙

一、为兄轼下狱上书
北宋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身为湖州太守的苏轼以“讥切时事,讪谤新政”等罪名在湖州遭到逮捕。八月十八日,苏轼被投入汴京御史台监狱。
苏轼得罪之前,苏辙常与兄长共勉谨于言行。
当苏辙得知朝廷即将逮捕苏轼时,曾遣人奔赴湖州报讯。
苏轼将就逮,自知死罪难免,故留书予苏辙望处置后事。
当月,刚以太子少师致仕的张方平与以吏部侍郎致仕的范镇闻讯,先后上疏论救苏轼。
身为南都留守签判的苏辙于悲愤中上书,乞纳在身官职以赎兄长之罪。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全文如下: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思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
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未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这里的天地是指至高无上的皇帝。苏辙深知兄长的生死全都在皇上的一念之中。以上文字,系苏辙为兄长脱离灾祸的不得已而为之辞。“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的这一段文字,旨在阐明兄长对朝廷的忠诚不二,而皇上对其宽大为怀,这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的事实。“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至“陛下置而不问”,亦再次感谢皇上对自己兄长的宽大之恩。“轼感荷思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的以上文字,是苏辙解释兄长苏轼已经悔咎,不敢再次犯上,只是旧诗传播,无法遏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云云,最能体现苏轼当时的心境,故苏辙全文照录不遗,并强调“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乌台诗案

张方平、范镇与苏辙三书上呈之后,皆未得到神宗的答复。当时诏令张璪、李定推治以闻。李定素恨苏轼,欲借此机会置苏轼于死地。
二、魂惊汤火命如鸡
苏轼入狱,即欲绝食而死。时神宗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苏轼自料神宗无意杀己,心中稍安。
苏轼在狱中与长子苏迈约定:送食惟菜与肉,有不测,则撤二物而只送鱼,使伺外间以为候。苏迈谨守逾月。一日因粮尽出谋于陈留,委托一亲戚代送饮食,而忘语其约。亲戚偶得腌鱼送之,不兼他物。苏轼一见大骇,以为死期已到,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故于狱中写绝命诗二首,以《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为题:
其 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其 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惊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宋神宗

苏轼自注“桐乡”句云:“狱中闻杭、湖间民为余作解厄道场累月,故有此句。”堪,忍受,经得起。“十口无归”句,指王子立将自己的家眷送南都苏辙处时,苏辙正债负山积。“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二句,用怀远驿事,意思是自己死去无所谓,但给兄弟带来无穷的悲伤。二诗句皆情至之言,不亲经生死关者难写出此种心情。“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读此句令人凄然,苏家兄弟友爱弥笃之情可从此诗句中想见。“魂惊汤火命如鸡”,即写见鱼大骇,忧不免于死时的情状。
梁成不敢隐瞒此事,便将二诗上奏。神宗赵顼原本不想杀苏轼,见此二诗,知苏轼至死无丝毫怨恨自己之意,更有宽释之念。
四个多月后,因多方营救,加之神宗惜才,震惊朝野上下的“乌台诗案”结案,苏轼被从轻发落,仅得“合追两官(撤职)勒停(反省)”的处分。十二月二十八日,神宗下旨:“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当日,苏轼获释出狱并于当日接到圣旨,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诗二言“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头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堪笑睢阳老从事”二句,是指苏辙因自己受到牵连,贬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动。
苏辙事后得到兄长的绝命二诗,竟伤心到以面伏案,不忍卒读。
三、逐客尚能哀楚囚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就在举国上下欢度春节之际,苏轼与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之下,凄凉就道,离开京师赴黄州。
当月四日,苏轼一行至陈州(今河南睢阳县),吊表兄文与可之丧,抚视诸孤,止于其家,以待苏辙前来相会。
苏辙闻讯,自南都(即应天府,治所在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市)奔驰二百余里,于当月十一日赶到陈州。兄弟俩于大难之后相聚,悲喜交加,相互安慰。
十四日,苏家兄弟俩在难分难舍中洒泪而别。苏轼在百感交集中作《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诗抒怀: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浮。
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至言难久服,放心不自收。
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
冥顽虽难化,镌发亦已周。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
但余无所还,永与夫子游。此别何作道,大江东西州。
畏蛇不下榻,睡足吾无求。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二句,清人王文诰案:“二语破涕为笑,若得之于不意中者,然真乃张皇失措不辨头路时语也。公既就逮,家累方寄食于子由,至是,子由坐罪,亦欲就道,真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时。诗却以此十字,一齐卷过,下便自说自话矣。”“径来宽我忧”,宽,松缓。王文诰案:“以上一节,凡涉及子由事,皆于一‘宽’字了之。”道眼,领悟禅法者特有的智慧眼光,即法眼。“别来”句,苏轼罢徐州任,于旧岁二月二十四日别子由,至作此诗时一年还差一月,故言“未一年”。款启,见识狭小。“永与夫子游”数句,王文诰案:“自‘相逢知有得’句至此,为中一大节,因子由以自鉴,故重言夫子以申明之,即宫师命名轼、辙之意也。”宫师,指苏洵。“畏蛇”句,用韩愈诗句“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意,言将要到达的贬所黄州可能是个环境艰险的地方。以“畏蛇”喻生活环境可怕。齐安,黄州古名。王文诰案:“末节自道别后之我,亦以宽子由也。通篇悉出兄弟至情,移作他人兄弟不得。”
苏轼离开陈州后,苏辙亦还南都。
四、道人闭口意深全
正月下旬,苏轼进入黄州麻城境内,在故县得见有道之人张憨子,作《张先生并叙》说:
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夫孰非传舍者,是中竟何有乎?然余以有思维心追蹑其意,盖未得也。
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肯来传舍人皆说,
能致先生子亦贤。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
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苏轼在《记张憨子》一文中曾说张先生:“冬夏一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张憨子,自号九螺山逸人。九螺山,在故县镇。
故县,《元丰九域志》载,黄州麻城县有岐亭、故县等六镇。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行止住宿的处所。天全,不假雕饰的天然状态。流澌,即流水。桃椎,唐代益州人朱桃椎,澹泊为事,隐居不仕。“妄意”句,谓对张先生难知其妙,因而不能妄加评论。
苏辙在南都喜得苏轼新诗,顿悟张先生见兄长不语的用旨,立即作《次韵子瞻赠张憨子》诗,以解兄长之惑:
得罪南来正坐言,道人闭口意深全。天游本自有真乐,
羿彀谁知定不贤。构火暾暾初吐日,飞流滚滚旋成川。
此心此去如灰冷,肯更逢人问复然。
“得罪南来正坐言”二句,谓“乌台诗案”因兄长平常直言太多所致,此道人闭口不言则深有内涵,兄长需仔细体悟。“此心此去如灰冷”二句,是说自己对仕途已经心灰意冷了!
五、黄州相聚十日短
二月一日,苏轼抵达黄州贬所。在黄州太守陈君式的关照之下,苏轼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一日,作《初到黄州》诗抒怀: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是言因浇浇口祸而得罪远谪,又是说为谋生而奔忙不止。“长江绕郭知鱼美”二句,汪师韩曰:“因江而知鱼美,见竹而觉笋香,却是初到情景。“诗人”句,梁人何逊、唐人张籍、宋人孟宾皆为诗人,都曾贬作水部员外郎。水曹郎为其简称。“尚费”句,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压酒囊,宋代公家卖酒给民间,被退回的酒袋大都折作官俸发给检校官,不值几文。苏轼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二月中旬,苏辙般挈两房家累,赴筠州监盐酒税任。当时,几十口人自南都登舟泛汴泗,渡淮水,然后由广陵溯江而上,历金陵、宁国一路。当船抵达九江,苏辙将自己家眷留于舟中等待,然后亲自护送兄长一家人乘船溯江西上赴黄州。
苏轼听说苏辙将至黄州,写诗相迎,题为《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以诗迎之》: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东风别宛丘。又向邯鄣枕中见,
却来云梦泽南州。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
“惊尘”句,王文诰案:“七字写尽陈州初面之情。”“泪洒”句,王文诰案:“七字写尽陈州遽别之状。”宛丘,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睢阳县。“又向”句,用黄梁美梦典,言兄弟分别后相见甚难。云梦泽南州,指黄州。因黄州为古云梦泽南之州,暌离,分开,不在一起。“相看”句,苏轼自注说:“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王文诰案:“确是此诗结句。”
五月二十七日,苏辙船至磁湖(今湖北大冶东北),被大风大浪所阻,不得不停留二日。苏辙作《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其 一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里,
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其 二
西归犹未有蒐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道,
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
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自笑”二句,道出自己的万般无奈,即万事不由人。“夜深”二句,写出对兄长的友爱之情。“风雨对床闻晓钟”,言寓居怀远驿之日相约早退之事。“从此莫言身外事”二句,亦是对仕途的心灰意冷。磁湖一名慈湖,在大冶县东四十里,以傍岸多磁石,故名。磁湖距黄州不到六十里。次韵者,即次韵苏轼《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之诗。
苏轼喜得苏辙答诗,又作《次韵答子由》诗抒怀: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好语似珠穿一一,
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弱羽,嫩羽毛,指小禽。冲风,疾风。《史记·韩安国传》说:“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此句言人生如同弱羽,不能把握自己。“好语”句,言苏辙所作诗皆好语,象珍珠般全篇贯穿。“妄心”句,是说自己受益殊多。妄心,佛家语,妄生分别之心。膜,薄皮。“山僧”句,用杜牧典。《本事诗》载,杜牧弱冠登制科,名动京师。尝与友人游城南文公寺。时有禅师拥褐独坐,问杜牧姓名,又问修何业。旁人累捷夸之,禅师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牧惊讶,因题《登第后过邻居老僧》诗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山僧尚未知名姓,始羡空门气味长。”“泷吏”句,用韩愈《泷吏》诗意。韩愈贬潮州途径韶州乐昌泷,作《泷吏》诗,数问潮州风土,为泷吏所笑。“清净”,佛家语,谓远离一切恶行烦恼。业,佛家语,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业分善业与恶业。此句说喜欢读书也是前生种下的清净业的果,即善业之果。敌,相当。钟,古代量名,容六斛四斗。
五月二十九日,苏轼一早就赶到离黄州二十里的巴河口迎接苏辙,并作《晓至巴河口迎子由》诗寄怀:
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自恨计之失。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江流镜面净,烟雨轻冪冪。
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
朝来好风色,旗脚西北掷。行当中流见,笑眼清光溢。
此邦疑可老,修竹带泉石。欲买柯氏林,兹谋待君必。
“去年”以下六句,言旧岁下御史台狱时的遭遇。汪师韩曰:“前半追忆在御史台有诗授狱卒梁成以遗之之作,不胜其戚;后半则因其将至而预期会唔之乐,不胜其欢。却以‘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二句于中作转轴,敏妙绝纶。”“欲买柯氏林”句,有终老黄州之意。王文诰案:“谓欲买柯丘也,然此计竟未成,雪堂之作,则兆于此矣。”
苏辙在苏轼的陪同之下,平生第一次游览黄州城西北的赤壁矶,有感于三国赤壁之战发生于此,作《赤壁怀古》诗寄怀: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
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唐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之战

此诗前半部写曹操不血刃而得荆州之后,乘势攻打东吴,意欲一统天下。当时亲率水军直奔夏口(今武昌),满以为胜券在握,谁知在黄州赤壁被周瑜一场大火烧得大败而逃。诗的后半部是对赤壁之战进行评说。衅,缝隙,裂痕。“古来”二句,是说自古以来,讨伐敌国必须看准机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否则不会成功。此诗乍看是言曹操赤壁兵败,失之轻率。然细品诗味,似言我兄弟二人因不识时务,反对王安石之流的激进变法,而今处在这种尴尬地步,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苏轼十分明白弟辙此诗的用旨,为了不让小人从中媒蘖生事,故未和此诗。
在黄州之日,苏轼与苏辙过江同游武昌西山,苏轼作《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抒怀: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高安酒官虽未上,
两脚垂欲穿尘泥。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
浏浏霜雪鸣寒溪。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幅巾不拟过城市,
欲踏径路开新蹊。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凄。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行逢山水辄羞叹,
此去未免勤盐齑。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武昌(今鄂州)西山

散人,闲散不为世用之人。町畦,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朝游”句,黄州当时属淮南西道,武昌(今鄂州)属湖北路。“高安”句,言苏辙未到筠州任。高安即筠州。“千摇”句,王文诰案:“七字写尽三楚剪江之状。”“一箭”句,王文诰案:“句谓渡至对岸上游,其舟疾转顺流,而下箭余地即收口也。七字写尽舟工手忙脚乱之状。”“浏浏”句,清明貌,状写西山寒溪之景。万顷玻璃,言江水之色清澈。“欲踏”句,苏轼自注:“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却忧”二句,言别后不尽的思念。王文诰案:“二句力透纸背。”“吾侪”二句,汪师韩曰:“轼以诗狱谪黄州,辙亦谪筠州监盐酒税,相见不胜感怆者,而诗云‘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诗人忠厚之言。”勤盐齑,即勤于监盐酒税工作。
当日,苏辙亦作《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诗,诗中饱含着与兄长难分难舍之情:
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
西山隔江山,轻舟乱凫鹜。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
杖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苍茫大江涌,浩荡众人蹙。
上方寄云端,中寺侍岩腹。清泉类牛乳,烦热须一掬。
县令知客来,行庖映修竹。黄鹅时新煮,白酒亦近熟。
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幽怀苦如遂,滞念每烦促。
归舟浪花暝,落日全盘浴。妻孥寄九江,此会难再卜。
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目。犹怜江上台,高会饮千斛。
巾冠堕台下,坐使张公哭。异时君再来,携被山中宿。
“千里”二句,言兄弟二人见面对话,滔滔不绝,情感至深。“西山”数句,状写其景。“杖策”数句,即游览西山。“县令”数句,是说武昌县令闻苏家兄弟过江游西山,特馈送酒肴助兴。“妻孥”二句,言自己家眷寄留在九江,此行别后再会何时难以预料。“君看”数句,言孙权建都武昌后,于钓台饮酒作乐,令张昭痛心疾首之事。“异时”二句,言他日再游西山时,当携被夜宿山中。
六月九日,苏辙离黄返往江州,苏轼送到江南车湖刘郎洑,在嘉州人王齐愈家饮酒话别。苏辙作《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洑王生家饮别》一诗:
相从恨不多,送我三十里。车湖风雨交,松竹相披靡。
系舟枯木根,会面两王子。嘉眉虽异郡,鸡犬固犹尔。
相逢勿空过,一醉不须起。风涛未可涉,隔竹见奔驶。
渡江买羔豚,收网得鲂鲤。朝畦甘瓠熟,冬盎香醪美。
乌菱不论价,白藕如泥耳。谁言百口活,仰给一湖水。
夺官正无赖,生事应且尔。卜居请连屋,扣户容屣履。
人生定何为,食足真已矣。愆尤未见雪,世俗多相鄙。
买田信良计,蔬食期没齿。手持一竿竹,分子长湖尾。
“相从恨不多”二句,言自己与兄长相聚时短,临别时兄长送行三十里,意在难分难舍。“车湖”句,苏辙自注:“晋车武子故居,其水曰车湖。”两王子,指王齐愈、王齐万兄弟,四川嘉州人,时寄居车湖。嘉州、眉州虽然不同郡,但都是西蜀之地。“相逢”数句,言王家兄弟招待热情。“夺官”数句,有羡慕王家兄弟俩不屑于仕宦之意,亦有终老田园的想法。
当日,苏辙作《自黄州还江州》一诗寄怀:
身浮一叶返湓城,凌犯风涛日夜行。把酒独斟从睡重,
还家渐近觉身轻。岸回樊口依稀见,日出庐山紫翠横。
家在庾公楼下泊,舟人遥指岸如赪。
“身浮”四句,言自己乘船顺流返回九江途中的情景。湓城即江州,以江州有盆水而名。樊口,樊水入江之口,位于武昌樊山之西。“家在”句,言自己的家眷都在庾公楼下的船中。“舟人遥指岸如赪”,苏辙自注:“江州城下土赤如赭。”诗中“独斟”、“还家”,是指只身送兄长家眷来黄州后独返江州的孤寂情景。
此后,苏辙曾在《次韵子瞻怀武昌西山旧游》一诗中说:“我游齐安十日回。”
六、诗文往来慰难堪
七月,苏辙在筠州任上因喝酒过量,使肺病复发,自作《饮酒过量肺疾复作》诗抒怀: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
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
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
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
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情怀忽牢落,药饵费调和。
衰年足奇穷,一醉仍坎坷。清尊自不恶,多病欲何奈。
闻公话少年,举白不论个。歌吟杂嘲虐,笑语争掀簸。
平明起相视,锐气曾未挫。达人遗形骸,驽马怀豆莝。
不知逃世网,但解忧岁课。不见独醒人,终费招魂些。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诗中流露出自己整天泡在酒中,一是因职责所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心绪不佳,意欲借酒浇愁,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
苏轼得苏辙来诗,知道苏辙心情恶劣,于是以《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为题作诗安慰苏辙说:
忆子少年时,肺病疲坐卧。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
虚阳作浮涨,客冷仍下堕。妻孥恐怅望,脍炙不登坐。
终年禁晚食,半夜发清饿。胃强鬲苦满,肺敛腹辄破。
三彭恣啖啮,二竖肯逋播。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
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
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自兹失故疾,阳唱阴辄和。
神仙多历试,中路或坎坷。平生不尽器,痛饮知无奈。
旧人眼看尽,老伴余几个。残年一斗粟,待子向舂簸。
云何不自珍,醉病又一挫。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糖莝。
耕耘当待获,愿子勤自课。相将赋《远游》,仙语不用些。
“忆子少年时”数句,言苏辙从小被肺病所磨。《韵语阳秋》卷十二载:“苏子由病酒,肺疾发,东坡告之以修养之道,有曰‘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此炼气法也。”
八月十二日,苏轼的乳母任采莲不幸病逝于临皋亭,苏家处于哀伤之中。
八月十五日夜,尚未得到任氏噩耗的苏辙在筠州作《中秋对月》二篇,分别寄给兄长苏轼与二女婿王子立,诗题《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寄子瞻》,寄苏轼诗如下: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只有彭门夜。露侵笳鼓思城阙,
寒迫鱼龙舞潭下。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干楼起滕王亚。北海孔公虽好客,
河内寇尹那得借。是非朝野忽纷纷,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晨餐江市富鳝鲂,
夜宿山村足梨蔗。坐隅鹏鸟不须问,墙外腹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干,冯老尚多谁定骂。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只有彭门夜”,言弟兄二人十年中只有一年在一起。“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晨餐江市”二句,入乡随俗,颇有自适之意。“夜”字韵,即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诗韵。
王子立即王适,当时跟随苏辙。此诗有与苏轼共勉日后谨慎小心、不招惹是非之意。
有丧事在身的苏轼遵行孝礼,破例没有奉和苏辙的来诗。
十二月,苏轼与滕达道书云:“近得筠州舍弟书,教以省事,若能省之又省,使终日无一语一事,则其中自有至乐,殆不可乐,殆不可名。此法奇秘,惟不肖与公共之,不可广也。”
元丰四年(1081)二月,故人马正卿哀苏轼乏食,出面请得郡中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故营地素号“东坡”。黄州人潘丙、古耕道、郭遘与苏轼素不相识,却主动向绝路无援的苏轼伸出了救助之手,帮他开荒种地,不遗余力。苏轼饱尝垦辟之苦,作《东坡八首》抒怀。
五月,庐山新修僧堂。九日,苏辙应栖贤堂住持之请,作《栖贤堂记》抒怀: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相倚。水行石间,其场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值,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虽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
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曰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驰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苏轼得苏辙此文,十分高兴。他在赞叹之中作《跋子由〈栖贤堂记〉后》说:“子由作《栖贤堂记》,读之便如在堂中,见水石阴森,草木胶葛。仆当为书之,刻石堂上。且欲与庐山结缘,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
七、情寄《黄州师中庵记》
十一月,黄州人因苏轼而建造“师中庵”,以纪念曾任黄州通判且有恩于黄人的任师中。任师中系苏轼父亲苏洵的老朋友。
十二月,苏辙在高安闻讯作《黄州师中庵记》寄情:
师中,姓任氏,讳伋,世家眉山,吾先君子之友人也,故予知其为人。尝通守齐安,去而其人思之不忘,故齐安之人知其为吏。师中平生好读书,通达大义,而不治章句,性任侠喜事,故其为吏通而不流,猛而不暴。所至,吏民畏而安之,不能欺也。始为新息令,知其民之爱之,买田而居,新息之人亦曰:“此吾故君也。”相与事之不替。及来齐安,常游于定惠院。既去,郡人名其亭曰“任公”。
其后,余兄子瞻以谴迁齐安,人知其与师中善也,复于任公亭之西为师中庵,曰:“师中必来访子,将馆于是。”明年三月,师中没于遂州,郡人闻之,相与哭于定惠院者,凡百余人,饭僧于亭,而祭师中于庵,盖师中之去,于是十余年矣。
夫吏之于民,有取而无予,有罚而无恩,去而民忘之,不知所怨,盖已为善吏矣。而师中独能使民思之于十年之后,哭之皆失声,此岂徒然者哉!朱仲卿为桐乡啬夫,有德于其民,死而告其子:“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既而桐乡祀之不绝。今师中生而家于新息,没而齐安之人为亭与庵以待之,使死而有知,师中其将往来于新息、齐安之间乎?余不得而知也。元丰四年十二月日,眉山苏辙记。
苏辙此文,亦为黄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遗产。
当年,苏家兄弟书信往来频繁。苏轼曾与王定国书云:“子由在高安,不住得书。”“子由亦了却《诗传》,又成《春秋集传》。闲知之,为一笑耳。”又云:“子由甚安。吾侪何尝不禅,而今乃始疑子由之禅为鬼为佛,何耶?”
苏轼、苏辙皆习禅,但两个人的体悟不尽相同。
八、敝裘粗饭有余甘
元丰五年(1082)二月,苏轼于东坡筑草屋五间。草屋落成之日,适逢大雪纷飞,有感于世道险恶,苏轼绘雪于四壁,榜曰“东坡雪堂”,自以为可以与世隔绝,远离是非之场,亦可逃避尘世之机。公幅巾芒屐,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故自号“东坡居士”。
旧岁,孔毅父于江州官舍作小庵,苏辙有感作《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诗寄怀: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闭口忘言中自饱,
安心度日更谁参。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
粗茶淡饭,布衣敝裘,苦是苦,但颇有回味。随遇而安,苏辙此诗尤见其心怀之旷达。“我亦”二句,道出了自己的心态,“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亦与兄长共勉谨言慎行。
当月,苏东坡得弟辙来诗,赋《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诗以写衷肠: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卢子不须从若士,
盖公当自过曹参。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孔平仲字毅父、毅甫,新喻人,当时监江州钱监。孔毅父曾到过黄州,苏东坡有手札言:“数日前,孔毅甫见过,此人钱监得替,欲入京注拟,中路思家而还。”若士,古之仙人。“羡君”句,出自白居易诗句:“大圭廉不割,利刀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犹喜”二句,是说令人欣喜的是,大家同饮一江水,千里共清甘。
六月,苏东坡因思念苏辙,作《寄子由》诗抒怀说: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
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
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
银钩,形容书法笔姿遒劲。化工,即天工。贾谊《鹏鸟赋》云:“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九、《武昌九曲亭记》抒怀
九曲亭

谪居黄州,苏东坡常过江游览武昌西山。每当登上西山绝胜处,他总要在该处的废亭遗址前睥睨良久。当年夏月的一日,狂风暴雨拔去废亭边的大树一棵,遗址得以扩展。苏东坡闻讯,心中高兴,过江率众于此重建一亭,名之为“九曲”。苏辙闻讯,作《武昌九曲亭记》寄怀: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从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返,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到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傍嘱溪谷,风雨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昔余少年”数句,把兄长年少喜游山水之情写得栩栩如生,后人称苏东坡为坡仙,大都源于此章。“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数句,即有知足常乐之意。
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写出了兄长乐山乐水的高雅情操,亦为武昌西山增色不少。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1:11 , Processed in 0.376226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