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词的起源
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在体制上,它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其乐曲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所用词调,共一百八十调左右。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敦煌词 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其中有温庭筠、李晔(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创作数量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干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早出近三十年。
在体制上,属粗备型体,未臻完全成熟。字数不定,韵脚不拘,平仄通押,兼押方音,常用衬字,处于草创阶段。此外,敦煌词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所谓“咏调名”的现象,与其后词在内容上离调愈来愈远不同,亦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的特征。
张志和作《渔父》五首,江南的景色,渔父的生活,都写得极其生动传神。韦应物和戴叔伦的《调笑令》反映了边塞景象。他们的这些唱和,说明大历到贞元前后,填词的风气在文人中已相当流行。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自具首尾,而又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其中,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所写多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描写女性的姿色、生活情状和内心生活,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婉媚雕饰,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这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花间词人 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大部分是集中于西蜀的文人,他们所作词在风格上大体一致,多华美艳丽,表现女性生活和男女恋情。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
温庭筠在《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为“花间鼻祖”。温词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出闺阁,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作《菩萨蛮》表现于给人的感官刺激,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词藻,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
韦庄的词清丽秀艳,温柔缠绵,但又有笔法清疏、抒情显直明朗之作。
温词客观描绘,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主要词人是元老冯延巳、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风格上情致缠绵。冯延巳的词仍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但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或表达一种心境。李璟的词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1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2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3一任真实情感倾泻,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