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家卫的方式写褚遂良 北湖学堂 2019-06-25 10:40:47
《一》
显庆二年有个最难熬的冬天。 在那个冬天的连日艳阳里,我写了一封信,一封寄给故人之子的信。 洋洋洒洒数十页,写尽我这二十年的功绩……不,事迹。 我一直觉得我和李家父子应该有个了结,这封信或许就是契机。 我向屋外走去,蚊蝇环绕,青衫散发,不知道该去哪。 京城吗? 可是,被流放之人不配谈家。 或许我该手提毛笔,以地为纸,临一篇《兰亭序》。但是我已经走了一千二百九十七步,不愿再回头。 更何况,十米外,还站着彦甫。 彦甫站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个蝼蚁,或者说鱼肉,毕竟人为刀俎。 很神奇,以我的眼力十米开外竟然能注意到彦甫眼角的泪滴。我想说孩子别怕,但话到嘴边,又张不开口,因为怕与不怕均改变不了事情发展的轨迹。 我四十岁之前,心怀苍生。四十岁之后,心怀苍生和太宗。 我一直以为做到太宗托付给我的事情,就是为君尽忠。可我忘了,此君非彼君。尽心尽责是为忠,顺心顺意亦为忠。 我累了。 这江山,这君王,随武氏折腾去吧。 可是,我不甘心! 我少年习书,以此成名。
《二》
四十岁做侍书,释起居注。 五十三岁被太宗托孤,尽诚辅政。 随后因忠心上谏,被贬爱州。 二十年落到如今境地,是我愚忠,还是这世道不公? 我总要弄个清楚。 从住的地方到驿站有四千五百六十二步,咳嗽加重的时候会多八步。 其中有三个上坡,五个弯路,外加七个坑洼,我走了一百六十九天。 这一百六十九天里,我矮了三分,瘦了十斤,失了二子。 后来我就不再等了。 我知道庙堂是更险恶的江湖。 刀剑可以避免,人心却是难测。 我送出的,斟酌着写了三天的信,是山高路远?是被人拦截?还是已读不回?都没关系。这李家江山跟我无关了。 半年,吾儿等我良久,我要回家了,赶在一个下雨天回家,带着毛笔和一路上的风沙。 显庆三年,褚遂良死于异乡。
《三》
那一年,大唐长安城再无清远萧散的书法,永失一代书法大家。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 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