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纵观历年高考高分作文,总有一些令人青睐的“特别之处”——或是构思独特,或是言简意丰,或是情感真挚,或是细节动人,或是材料鲜活,或是思想深邃……这些“特别之处”通常被阅卷老师称为“亮点”,它们像一颗颗小小的星光,闪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心生爱意,自然少不了打个高分。因此,同学们若想让自己的作文超然不群、脱颖而出,就必须注重作文“亮点”的设计与生成。
考场作文有哪些“亮点”呢?
请看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包括:(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相对于基础等级要求而言,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就是“亮点”。
考场作文的亮点是可以“预设”的。这里所说的“预设”,是指作文之前的必要准备和构思设计,包括文体的选择、材料的准备、语言的积累、立意的角度、结构的设计、首尾的安排,等等。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考场高分作文都有“预设”的成分。
例如江苏高考作文“智慧”,一位考生机智地运用预设素材“商业大潮中的周庄人”揭示了“智慧”的主题: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 ——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在考场作文中,关于周庄的素材并不鲜见,考生写周庄也未必引人眼球。然而此文作者却另辟蹊径,抓住商业文化浸润下的周庄人所谓“牟利的智慧”,表达对周庄古镇遭受商业文化熏染的忧虑,不失为选材和立意的一个亮点。
再如辽宁高考作文“传承与发展”,一位考生信手拈来考前准备的古诗词素材(节选):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是一种幽静的美,日出东方、薄雾散去,山水一片葱绿,只有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在碧绿的河水中慢慢划行。……“古道西风瘦马”是一种凄婉的美,夕阳西下、漫漫古道、疲惫的旅人加上瘦骨嶙峋的马,画面充满孤寂、伤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生发出淡淡的哀愁和绵绵的思念之情……诗词歌赋中对花的描写:春日有“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有“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冬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调、意境,让人不禁心驰神往,古代文明为人类美好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这段文字中,引用古诗词无疑是一大亮点,不仅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文言诗词积累,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古代文明为人类美好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读来文句优美意蕴丰富,充满了远古田园的气息,给人以无限的审美遐想。
当然,所谓“预设”作文亮点,并非生搬硬套地抄录考前准备好的素材或行文设计,而是依据考场作文的内在要求,灵活变通地运用各类素材和设计进行作文。这种预设,往往是宏观而开放的。因此,在考场写作中,还需要机智灵活地“生成”作文的亮点。
怎样在构思和写作中“生成”作文的亮点呢?
一种办法是在作文构思的阶段,适时改造预备的素材或设计,使其既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又保留原有素材或设计的亮点。
例如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一位考生写《我自静默赏绳墨》(节选):
凤凰择木,非梧桐不栖;夕阳余晖,非西天不息;落英缤纷,非黄泉不止。世易时移,然老规矩不移。不知经历过多少个春秋,又不知体验过多少风吹雨打,老规矩从繁盛到衰败,又若凤凰般涅槃重生。终究,老规矩就如古老的歌谣一样渐入人心,抽不掉,拔不得。于静默中赏遍这老北京古老的“绳墨”,于这纷繁芜杂的尘世间寂静,欢喜。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是文化的深深积淀,不得不让人惊叹。……你见或不见它,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它,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悟或不悟它,老规矩就在那里,太阳照常升起,去它的领地,或者让我们去寻觅。静默,如我;淡然,若它。
作者巧妙地借助预设素材“生成”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亮点。开头用“凤凰择木,非梧桐不栖;夕阳余晖,非西天不息;落英缤纷,非黄泉不止”巧妙导入,弥漫着古典文学的芳香气息,沁人心脾;结尾套用仓央嘉措《见或不见》的诗意句式“你见或不见它,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它,老规矩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令人耳目一新,读来妙趣横生。加之以“绳墨”喻规矩,形象生动,切入人心,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享受。
另一种办法是在写作过程中,适时机智地对素材或设计进行优化提升,使其成为临时“生成”的新亮点。
例如一位同学写作江苏高考作文“智慧”,在文章临近结尾时有感而发,“生成”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写作咏叹(节选):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真正的写作,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崛傲开头的勇气。
真正的写作,是抛弃成规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实感动人的自觉。
真正的写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
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作者针对当前学生作文的种种不良现象,颇为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语言灵动,句式灵活,而且内容丰富,颇具见地,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少不了打个高分。
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考场作文亮点的“预设”与“生成”,并非相对孤立的两种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考场作文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联合打造考场作文的亮点。
总之,只要同学们考前有准备、临场有预设、写作有生成,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亮点,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考场作文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