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词解过关】 【原文】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听见)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砍伐)竹取(开辟)道,下(向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翻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青葱的树木)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珮、玉环碰撞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把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原文】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约数)头,皆若空(在空中)游无所依,日光下(向下)澈(穿透 ),影布石上。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向远处)逝,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共同欢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形状)犬牙差互,不可(能)知其源。 【译文】【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寂静)无人,凄(使……感到凄清)神寒(使……感到寒冷)骨,悄怆(凄凉)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离开 )。 【译文】【(我)坐在石潭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就记下它的景致离开了。】 【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曰(叫)恕己,曰奉壹。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知识梳理】 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 ”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形容词用作动词 似与游者相乐 嬉戏、逗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使……感到凄清 使……感到寒冷 3.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隶而从者 跟随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 以:全石以为底 介词 可译为“把” 卷石底以出 连词 表修饰 可不译 以其境过清 介词 因为 而:潭西南而望 连词 表修饰 可不译 乃记之而去 连词 表顺承 不译 4.重点句子翻译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就记下它的景致离开了 【阅读理解】 1.文章前两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水清澈。 2.说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具体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小石潭的特点:清幽。 作者的整体感受:环境清幽,孤寂凄凉。 3.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情感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