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70%来源于日语”,其实是夸大其词,准确的比例来了 读史品文 2019-07-05 07:10:57
㈠ 为什么要统计日文词汇在现代汉语里的占比
我在上一篇文章《说“现代汉语的70%来源于日语”的哈日族们,请进来自己数一数》里,选取了一篇小学语文经典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统计出日语词汇字数大致占整篇文章字数的35%(因涉及到汉语的助词、连词、量词或其它单音节词,所以35%的数字只是单纯日语汉字数量上的占比,而且姑且假设这35%都属于日语词汇的情况下)。 头条网友sean0088指出:用散文作为参照有失偏颇,应该选取数理化或经济学方面的文章为参照更具说服力,所言甚是。
㈡ 选取文章实例 这一篇小文便摘取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吉斯金所著《通俗政治经济学》中的部分章节做一下统计。
〈引文开始〉 所有1的人似乎都清楚2一人3做农民4、另一人5做木匠6、第三人7做织布工8的优越性9;在日常10实践11中,劳动12分工超出了它按照惯例13而被安排14的界限15。当两名16或多名干同一17行当的人被雇用18来做同一19工作20时,每人就将从事21某项各别22的工作23部分24:例如,在建筑25房屋26时,一名27木匠28刨平并准备29木料30,另一名31木匠32则将窗架的各个部分33榫结起来,而不采行每名木匠34各自35完成36整个窗架的做法37,尽管制作38整个窗架仅仅39是木匠41职业42的一部分43。当在一切44行业45和整个社会46中实行47这种劳动48分工——人们发现49它使他们能用较少时间50或更不费力51地完成52一给定任务53——时,效益54必然55也会成比例56地增加57。 必须58指出59,这种作法60的全部61利益62理所当然63地集中64于劳动者65;它属于劳动者66,它理应使劳动者67更为悠闲或增添劳动者68的财富。劳动69分工经由70使劳动者71的注意力72不间断73地集中74于单一75动作76而提高了劳动者77的熟练78;经由79不改换必要80的工具81或工作82而节约83了劳动者84的时间85;劳动86分工还促进87了劳动者88对那些适合89于单一90并简单91的动作92的机器93的发明94(由于劳动95分工的结果96,完成97这种发明98已成为每个劳动者99的共同100任务101)。 也许除了人类102自身103而外,我们无法用一台104单独105的机器106完成107从原料108制成109一块毛料的整个过程110;但是当剪羊毛111、清洗羊毛112、梳毛113、纺毛114、编织、修整115、染色116这一复杂117过程118被分解119为独立120的作业121而由不同122的人加以完成123时,机器124就能够并且也已被制造125出来126以完成127这些作业中129的大部分130,机器131甚至比用手工132操作133的人完成134得更精确135。为什么劳动者136实际137上未从劳动138分工得到好处?为什么在出现139了能增加140其熟练141和生产142能力143的全部144改进145的情况146下,他们的工作147不是减轻148反而加重149了?这些问题150的使人思想151混乱152达到了如此的程度153,以致出现154了这样的见解155,认为劳动156分工使劳动者157遭受严重158伤害159,在本书160的这一部分161,我不打算162说明163这一问题164。但是,既然劳动165分工产生166的一切167利益168都理所当然169地集中170于劳动者171,并且理所当然172地属于劳动者173,因而如果劳动者174被剥夺175了这些利益176并且在社会177发展178中只是那些从不劳动者179利用180劳动者181改进182的熟练183而致富的话,这种情况184必然185是由于不公正186的占有187所造成188的;它是由于致富一方189的贪婪190和掠夺191以及被弄得一贫如洗的一方192一致193的屈从194所造成195的。 〈引文结束〉 ㈢ 我的结论 上面所选取的文章片段共839个汉字,文中下划线加黑并标有序号的词汇可以认为是日语词汇,当然其中有一部分词汇分属不明,姑且全归属于日语。所标注的日语实词词汇汉字数量为3✖21+2✖173=409字,在全文中的占比为409➗839=48.7%(再次说明这个48.7%不是词汇数量的占比,而只是汉字的占比)。 相比散文等纯文学作品中日语词汇汉字35%的占比,无疑经济学著作中(科学或哲学领域可等视之)所引用的日语词汇数量更多,其汉字占比甚至接近一半的程度,但即便如此,离一部分人所倡言的“现代汉语的70%来源于日语”中的70%的数字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我无意忽略近代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反哺,但也不想因此故意贬低自己而拔高对方。我只是希望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有人坚持70%论,那需要用更多统计学上的实例说服大家。 【文/读史品文】原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赞
- FelixAubrey 4天前
这有什么奇怪的,日本先现代化,本身又是汉语文化圈,出现外来词,肯定优先从汉语古文中找,没有的话,再创造。中国现代化晚,自然去学习现成的。 不用上升到国家民族仇恨,也不用感恩戴德。大大方方地承认,人家现代化比我们早,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 11条回复 54
- 直指见性 4天前
楼主,请解释一下照片中宋代“木匠”一词,难道宋代就有日本外来词了?
回复 ⋅ 12条回复 10
- 阿奇100 4天前
日语词汇,被民国公知直接囫囵吞枣似的引进。由于日语宾格倒置的语法习惯,使得现代人理解困难。比如,干部——就是部门干事,中文应该是部干。科学——治学以科,一种治学方式变成了顶礼膜拜的神之学问。
回复 ⋅ 1条回复 1
- 用户01133059662 4天前
是中文的现代化,日本人当时也很老实,名词翻译用的多在古典书籍中寻找,很多书中有,但很不常用的词都被翻出来用了,像民主、共和等,没有的也要用中文的习惯创造新词,换句话说日本人真正觉得自己是这个文化的守卫者,也极力捍卫这个文化的完整。
回复 ⋅ 7条回复 14
- 喵博士XY 4天前
那其实就是现代化新名词和音译的问题。日本先开始工业化,按照传统用汉字旧词表新意或者新词或者用汉字音译意译欧美词汇。 中国开放晚,日本的词可以直接拿来用,也符合汉语习惯,为什么不用? 直到日本开始用假名翻译新词,假名越来越多,中国的引进之路就和日本分道扬镳了。 如果日本一开始就是假名翻译,中国只好自己翻译新词汇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4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