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面对越南方面不断对我边境的侵扰,我军被迫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军认为我军有10年没打仗了,战斗经验比不上他们。的确越军刚刚经历越南战争,无论其作战经验和战斗力都不可小视,在东南亚被称为“小霸主”。但战争结果却截然相反,我军很快打退越军占领,并一度深入越南腹地,剑指河内,让越军见识到什么叫“师父久不练,出手就服气”!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西方国家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但他们普遍对我军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什么西方国家佩服呢?只因我军在战场上有一项发明震撼了他们。此项发明虽然没有“版权”,但普通军人“发明”不了。
此项发明是什么?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这项“发明”就是军人比较熟悉的“单手换弹匣”。这种动作是我军在实战中发明的,应该说是一种非常规战斗动作。之所以说它非常规,只因此动作并不是常规动作规定的,而且难度很大,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练就此项动作。
“单手换弹匣”的动作要领:右手持枪,左手掏弹匣,然后左手用新弹匣猛顶步枪上的弹匣的卡榫,顶开手空弹匣松动后向前掉下,新弹匣向前一挤就正装置成功,同时左手伸到右边一拉枪机,子弹上膛,一整套动作瞬间完成。
如果在战时紧张的情况下,一个单兵需要携带至少四个弹匣,因此不必等到全部打完后再换,可以剩余三至四颗子弹时换弹匣,这就省去了上膛的动作,节省了时间,而且始终保持持续的对敌火力,令敌人无法还击。
我们看过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在一场战斗场中,就有一个“单手换弹匣”的动作。这也证明了我军在反卫击战中早就用上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射击动作。
“单手换弹匣”也只有老兵才能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因为要长时间摸枪射击,而且对枪械要极其熟悉,必须在“盲换”中快速完成此动作。
我军在自卫反击战中发明“单手换弹匣”动作后,很快被欧美国家的特战部队所模仿。而且我们看到电影战狼2中也有这一动作。
发明有何优势?为什么我军发明“单手换弹匣”动作?主要还是根据战时环境与特战研究的,因为此动作并未进入教材,谁也说不准在以前训练中是否出现过此动作。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热带丛林地带的小分队作战。我们都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因此小分队作战中,就需要“单手换弹匣”动作。
“单手换弹匣”优势在于,节省双手换弹匣的时间,持续保持不间断火力。在战场上,只有节省时间才能保存自己生命,否则耽误一秒钟,就可能被敌人枪杀。而“单手换弹匣”时间在2-3秒全部完成,否则时间慢了,不如隐蔽好双手完成换弹匣动作。
“单手换弹匣”动作在大兵团,以及连排成建制战斗中,不易使用。而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中初期接敌中,要求打一枪要及时便换隐蔽位置。为什么呢?因为越军的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枪法很准,他们会根据射击位置进行有效还击。
而自动步枪弹匣有30发子弹,在同一位置打完,就会给敌人留下空档。因此我军发明了“单手换弹匣”动作。
如果在连排成建制作战中,而且无遮蔽的情况下,“单手换弹匣”动作没什么意义。比如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两军离得较远,而且在连排建制下作战,可以轻松用双手完成换弹匣动作,没必要再用单手。
发明是否还用?“单手换弹匣”是我军在自卫反击中发明,随后在我军流传开。但这套动作并没有进入训练教材。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军也不提倡 “单手换弹匣”,禁止军人练习此项动作。因为此项动作对枪械的损伤较大,因为动作要求快,而且力度大,会对枪榫造成严重的损坏,时间久了,枪支就报废了。在战场上即使单手换弹匣动作再快,枪支损坏,也没用处。
而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自动步枪弹量及更换弹匣便捷多了。不过双手还是比不上单手速度要慢。作为军人在突发情况下可以使用这项动作。但前提必须熟悉掌握枪械,而且动作娴熟,如果动作慢了,还不如用双手换弹匣。
“单手换弹匣”动作也不是什么新鲜动作,但要真正快速完成他,一个单兵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完成。这项动作也是我军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由年轻军人在训练场和战场上的“发明”,不得不说引领了一个时代。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