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交通史》里面说到,南北宋道路最大不同在于北方是夯土路面,重视路基、排水和植树。南方雨水多,重视硬化路面。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硬化路面导致车辆不易通行,得在中间撒一层沙石供车辆走,两边石板走人,中间砂砾走车,砂砾旁还有拱形瓦排水保持干燥。这导致杭州城内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和人力,而不是车辆。为什么对于轮式车辆,硬化路面不如沙石好走?
古代的硬化路面指的是石板路,不是现在的柏油马路,南方的很多石质路面因为雨水+碾压会变得很滑,甚至有青苔等东西。为了排水而设计的圆弧型横截面路面,表面很湿滑,那么马车驴车牛车都是不敢快速行驶的,所以路面要定期维护。而且时间久了,路面凹凸不平。在江南多雨地带,如果排水不畅加上年久失修,石板路会成为“搓板路”。看历史遗留下来的道路,上面常常是留下两道弯弯曲曲的深槽。


▲井陉境内的秦皇古驿道,图片来源网络。

▲云南驿石板路,图片来源网络。

▲瑶里古镇石板路,图片来源网络。

▲石板路的排水沟,图片来源网络。
古罗马人修建大道,也是用石头作为路面材料,而且最主要的整修就是保证路面平整,但似乎是没有考虑磨光之后的路面会不会因为水和苔藓等附着物的综合作用而变得很湿滑。罗马的大道也曾修到英国等地,“石为友,水为敌”,肯定也会长东西,但考虑到当时欧洲的道路情况,罗马大道已经很完美了。罗马人的理论是如果道路不平坦,骑马快速通过很可能会被绊倒。

▲现存的罗马古道,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在没有橡胶做轮子的古代,从大车的木质包铁车轮考虑,石板路上,木轮一方面颠簸的厉害,一方面摩擦力太小,外表面的铁瓦压在湿滑路面上附着力不行,路面上加上一点砂石,是可以起到提高摩擦力的效果的。


▲近代木质车轮,图片来源网络。
注:本文由lonelysailor、八宝山老妖、鹰从天降、lzgadsl、战列舢板、drakecat、河洛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
本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