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如饮美酒,如品香茶,身心俱爽。怎样读一本文学作品,自然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读故事,有人读人物,有人读哲理,有人读励志,有人读知识,等等。而现在,从一本文学作品中传达知识的书,可谓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李洱的《应物兄》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我是2019年5月19日,一个星期天,读完全书的。此书上下两册,844千字,101节,我前后读了一个多月。读完后爱不释手,受益匪浅,逢人便推荐此书。为什么?因为我从中学到许多知识,视界拓宽,脑洞大开,忍不住拍案叫绝。
《应物兄》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围绕建立太和研究院,请儒学大师程先生回国这条线索,从应物兄岳父乔木先生的京巴狗木瓜生病写起,到应物兄出车祸却依然活着为止,展开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生活的长卷图画。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实现新的诗学建构,记叙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塑造那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等等,这些都有专家学者作过评论。我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艺术想象,并将之妥贴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那些边边角角的知识,融入人物肖像,令人惊喜,感慨万千。
譬如植物的知识。梅花是要用剪子剪的,不是摘的,所谓“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说到兰花,孔子也喜欢兰花。最早将兰花人格化的就是孔子。有一次,孔子自卫国返回鲁国,在山谷中看见兰花,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从此“王者香”就成了兰花的代名词。孔子还用兰花的清香来比喻友情,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一词,即出于此。桃树南北有别,在南方是花叶齐出,在北方是花先叶后。蔷薇是扶架而生,柔弱无骨,风流成性,乃败家之兆也。院内不宜栽蔷薇,宜种牡丹。牡丹分两种,一种中原牡丹,一种是江南牡丹。现在我们看到的牡丹,是由五个野生品种反复杂交之后形成的。知道庙里为何要栽皂荚树吗?意思是洗心革面,一心向佛。知道为何要种葫芦吗?葫芦音福禄也,意思是功德圆满。史料记载,楷树原是南海之树,是子贡在经商时从南海带回来栽种的,就栽在孔子的墓前。后人把它与周公旦墓前的模树放在一起来说,称之为楷模。
譬如动物的知识。知道不知道布谷鸟还有一个名字叫为鳲鸠。《诗经》中有一首诗就叫《鳲鸠》,诗中的布谷鸟是君子的象征。《圣经》中提到的第一只鸟是什么鸟?渡鸦。《创世纪》第8章写到,洪水退去,放出去一只渡鸦,那渡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而且,最后叼开耶稣裹尸布的鸟,就是渡鸦。渡鸦也代表着自由,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鸟。你知道马也会思乡吗?马思乡的时候,鬃毛就会抖动。古人云:马思边草拳毛动。马儿吃草的时候会闭着眼,为的避免草尖刺伤眼睛。但在所有油画作品里,马儿吃草的时候都睁着眼,睁得还很大,为的表现它吃草时的愉悦。画家主观认为,那才是美。还有“狗”和“犬”的区别,《说文解字》说得很清楚。“犬,狗之有悬蹄者也。”犬有五趾,与人一样,而狗只有四趾。犬的第五趾平时悬着,不着地。只有在奔跑或者搏击的时候,第五趾才会派上用场。
譬如器物的知识。商周时,人们饮酒是要加温的。温酒则用觚,饮酒则用爵。青铜爵与青铜觚也常常是配对出土的。龙袍上镶的五爪金龙,其实是四爪,是四个爪子上各有五指。朝鲜的龙袍上都是四爪,日本的龙袍则是三爪。前者表明朝鲜当时对中国的臣服,后者则表明日本对中国文明的谦恭。正宗的古巴雪茄,是古巴少女在大腿上一根根卷出来的。什么叫“车书”?“车书”一语来自《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所以“车书”不单是指古代的驾车和书籍,更重要指的是国家的制度,说的是国家统一的意思。
譬如建筑的知识。中国建筑,不论亭台楼榭,都是同构的。一个亭子加上四个面,就是阁。阁放大了,就是厅堂。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文字。匾额、对联、碑刻,文字才是主体。关于古建筑,杜牧形容阿房宫: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如孔庙的建筑,最能体现“钩心斗角”的风格。钩是钩挂,屋顶各构件之间榫榫相咬,携手向心,是为钩心。殿堂飞檐如公鸡互啄,又如执戈相斗,故名斗角。和谐美观,实为中国建筑美学之精髓。
譬如书画的知识。有人说,烙画虽然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但元代以前已经失传,是清代一个鸦片鬼无意中用烧红的烟扦烫出了烙画,才渐渐被重新发明出来的。杨凝式是唐末及五代时期的书法家,书法史上承唐启宋。此人与佛寺有缘,居洛阳期间,二百多个寺院的墙壁都让他题写遍了。各寺的僧人,都以得到他的题壁墨书为荣。写字的时候,他是信笔挥洒,且吟且书,不把一面墙写满,绝不肯罢休。
譬如音乐的知识。世界上最贵的小提琴,琴弦都是羊肠做的。在1750年以前,所有的小提琴,用的都是羊肠琴弦。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大师伊拉斯谟,原是马鞍师傅,因首创以羊肠制作琴弦,被称为羊肠琴弦守护神。二胡琴筒上最好的蟒皮在印度。大陆台湾都叫蟒,但是不是蟒,是蚺,叫蚺蛇。蟒是卵生,蚺是胎生。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歌者叫杨播,艺名叫杨琼。白居易曾写过《问杨琼》:“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我们现在很多歌手,只会“唱歌”而不会“歌唱”,从杨琼这里,不是很能够受到启迪和教益吗?
譬如人物的知识。谁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却没有人知道砸缸救出的那个孩子是谁。这个事件发生在1025年,救出的那个孩子叫上官尚光。他是为了感谢司马光救命之恩而取的。尚者,尊崇也。早在1743年,《纽约周报》就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题为《孔子的道德》。有些读者可能不知道,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外墙上,镌刻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立法者的头像: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的立法者梭伦,以及穿长袍留长须的孔子。最早提到“风水”这个概念的是谁?是东晋的郭璞。他写了一本书,叫《葬书》,里面提到了这个概念。郭璞在书里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和六年,元稹死了小妾,患了疟疾;白居易死了老母,患了眼疾。可元白二人呢,还是或狎妓,或唱和,优哉游哉。新乐府诗歌运动倡导者生活中的另一面,可以让我们发现“文如其人”的不对称毛病。
诸如此类的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几乎在《应物兄》每节中都有亮点在闪烁。我只是在阅读过程中,对照正文和注释,随手摘抄的点滴知识。顺便把它大致归为几类,不过是为写为文章省事的办法。读者若有兴趣,当然以读原著为好。抛砖引玉,是我的本意,期待引来更多精彩的《应物兄》的读后感。致于强调这部小说的知识含量,也只是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此而已。
作者简介:甘茂华,土家族,知名散文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特邀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著作15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化部群星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有《鄂西风情录》《三峡人手记》《这方水土》《穿越巴山楚水》等。歌曲代表作有《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