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神来,他觉得像一场大梦。
历经最风光的顶峰,跌入满是荆棘的谷底,再触底反弹。
有时候他会想,如果将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那会是什么样子?
那个电影中,快乐男声应该是华丽序幕。
一拉开,故事开启。
他叫俞灏明。
站在快乐男声舞台上时,他还是少年。有着天使一样的面庞,长长的睫毛,友善又腼腆。
“各位评委好,我叫俞灏明,我走的是偶像派路线。”
这是他的开场。
大家都笑了。
纯净,甜美,乖巧,怎么看都是可爱的。
于是粉丝叫他“国民弟弟”。
不到20岁的年纪,就获此殊荣。
有紧张和不知所措,但一切又都顺理成章。
舞台上他是优秀的,生活中他亦出类拔萃。
他不用刻意表演,他本就是那个样子,阳光,听话,自信,惹人注目。
从初中到大学,他一直是校草级别的人物,受女生欢迎,受男生崇拜,受老师喜欢。
所以,他清楚他的定位。
他要当明星。这是他小时候就笃定的事。
自幼喜欢唱歌跳舞,三四岁就站在家里的板凳上,模仿明星的样子,唱唱跳跳。
看到电视剧里面的人,也会自信满满地说:“我以后也要当明星。”
参加选秀比赛是自然而然,也是天时地利。
那是一个造星兴盛的时代,但凡有才艺,长得帅的男孩子都会想去试试。
在这些男孩当中,俞灏明无疑又是目的性较强的那个。
和那些赤手空拳的选手不同,他是带着VCR来参赛的,成功晋级后,他还给父母打了一个报喜电话。
于是,暖,孝顺,成了他又一个美好标签。
他获得了第六名的成绩。
要知道当年他的竞争对手是,陈楚生,张杰,张远,王铮亮这样的实力唱将。
但人气却是超高。
对于偶像来说,这就够了。
顶住了一时的压力,后面都是鲜花和掌声。
那个夏天,他红了。
由一个素人变成了偶像。
去经纪公司报道,刚下飞机,就有无数的粉丝来接机。
他第一次具体知道什么是红,也体会了当明星的感觉。
一旦登顶,他就想着往上攀爬。
但前进的路,不仅不费力,反而快得吓人,顺利得吓人。
在那个鲜嫩的年纪,长得帅有人喜欢,会唱歌有人喜欢,会跳舞有人喜欢,会主持会演戏当然更有人追捧。
以上俞灏明统统都擅长。
离开快男的舞台,他不仅在《舞动奇迹》中夺得冠军的好名次;
还加盟了《天天向上》,担任主持人。
更是被选中参演《一起来看流星雨》。
这部剧有多火,自不必多说,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飙升,不仅稳居全国同时段冠军,也造就了包括俞灏明在内的一众人气新星。
至此,他的事业全面开花。
比之前更风光无量。
“顺利”是他前半生的关键词,父母恩爱,家里不缺钱花,事业又顺的一塌糊涂。他是被家庭,粉丝和公司保护的很好的人,人生没有挫折可言。
即便是看似全能却无一精湛,也不想费功夫深挖。
他自己也说,一切顺利的不可思议,岁月静好。
当然,他也认为日子会一直这么下去。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俞灏明应该一直是那个闪亮的偶像派,美美的,帅帅的,如张翰,如郑爽。
但他也会永远轻下去,永远简单下去。
大火烧毁了他的容颜,也几乎毁灭了原本美好的一切。
偶像就是靠颜值,可是脸被烧的面目全非了,鼻子下巴还在,竟成了这巨大冲击中的安慰。
外在或许可以慢慢修护,但是心理的落差,却是让人抑郁难耐的。
时间静止了,再也没有忙碌,生活只剩下狼藉的现实和不得不面对的痛苦。
所有难熬的,都被拉长了,放大了,加倍折磨他。
漫长的康复过程,消极的情绪,让他日渐枯萎。
你仿佛能听见,就“刷”地一下,他就重重地跌入山崖,崖底还均匀铺满碎石和针刺。
但他没有哭,一向感性的他,没有掉下一滴眼泪。
好像还来不及悲伤,事情已经达到最糟点。
他拒绝见任何朋友,也屏蔽了外界的信息,更不想倾诉。
他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亦不会说出口。
不痛不痒才会到处寻求解救,绝望的人只会默不作声。
为了帮助恢复,爸妈决定让他去洛杉矶休养。
在那里他情况好转了些,至少愿意主动交流。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生理的修护,他可以去往任何地方,但却很难和消极情绪隔绝,也不能逃避面对大众。
能真正救他的,唯有他自己。
出事后的第一次亮相,是在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他的一首《其实我还好》,让无数人瞬间泪崩。
他自己作词作曲,用歌声告诉大家:“很痛,但笑着接受。”
但他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也没法自如地面对镁光灯和话筒。
锥心刺骨的事情就接踵而至。
有人说他太丑了,看起来像老了10岁。
甚至有博主公开说他是过气的明星,复出后被人瞧不起,说他永远站不起来。
更艰难的是,他还要回到那个让他出事的剧组,接着拍《爱在春天》。
每一幕都是痛苦的回忆,身体和心理都反抗地想吐,但是他隐忍着,还是完成了。
走过一重山,还有一重山。
就在《爱在春天》发布会的那一天,主办方把他当时事故的视频直接在发布会现场播放了。
俞灏明当时就坐在台下,整个人都懵了,痛苦的感受再次来袭,情绪崩溃,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无数镜头对着他的脸,对准他的伤疤,使劲“咔碴咔碴”。
既悲凉又讽刺。
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人们只在乎喧嚣和流量。
但他始终是得体的。
他没有抱怨剧组,没有抱怨导演,没有抱怨相继离开他的一切人和资源。他没有不原谅,没有戾气,只有接受。
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
男孩受伤了,需要怜悯,需要同情,而他自始至终都在回避同情的目光。
一遍一遍地媒体在追问过去,一遍一遍地将他的记忆拉回那个事发现场。
复出后所有的采访,兜兜转转都会绕到那场大火上。
他始终是礼貌平静地回答,没有任何不悦的神情,很乖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曾经有一个阶段,所有的采访都会反复追问那件事的过程与感受,他一遍遍地回答,“接受、接受、接受”。
他成了让人泪目的励志偶像,粉丝提起他都是心疼,都是坚强,颇有几分身残志坚的意味。
但这并不对等。
他明白,靠别人的同情,是走不远的。
他一直在消耗,消耗自己的曝光度,消耗自己的故事,消耗自己的神秘感。
所有人都盯着过去发生的故事,但是并没有人在意他的现在或者是未来。
那一阵热闹的假象,让人误以为一切并没有那么糟。
然而一阵风刮过,是现实的尴尬。
他前进的马力明显不足了,失去了偶像的号召力,前途一片迷茫。
他不再回答关于过往的问题,他觉得生活该前行了。
《一代宗师》里,宫二找马三对决,替宫家清理门户,马三战败,对宫二说:“宫家的东西,我还了。”
宫二说:“把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自己拿回来的。”
这句话令人唏嘘不已,为宫二的骨气,魄力,还有体面泪湿眼角。
这是她的得体。
而俞灏明式的得体,是拒绝同情,用实力赢得认可。
你喜欢我,是因为我值得喜欢,而不是因为我可怜。
流量是我自己挣的,而不是你给的。
死里逃生,变得极简,主持和音乐以及舞蹈唱歌,并不是他的最爱,减掉那些枝叉,他决心要做一个演员。
纯粹的人,都比较容易出成就,比如梁朝伟。
死磕的结果,是他凭借《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惊艳的表现,再度翻红。
他赋予了杜老板灵魂,杜明礼表面上斯斯文文,实则阴暗凶狠。
看似温文尔雅,慢条斯理,其实老谋深算。
上一秒还在唱戏,下一秒眼神一转就计上心头。
举手投足间的腔调,深沉缜密的心思,儒雅绅士的外象,是正常男人的样子,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查坤点明他身份的时候,你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俞灏明将人物拿捏的恰到好处,甚至有老戏骨的风范。
演技好到什么程度呢,网上骂声不断,很多人给他发私信诅咒他,要他去死。
这就是成功了。
他没有辜负这部戏,也没有辜负自己。
为了深入角色,他除了不断向老戏骨,前辈们请教之外,还苦练表演和台词。
没有他戏份的时候,他就在剧组给大家做做饭,揣摩别人的表演。
春节也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探望,一个人待在剧组保持那种独自的冷情感,因为他不想破坏表演的节奏。
杜明礼和俞灏明的孤独相互映衬,戏中他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戏外他坦言,感觉自己没有路可走了,他快要输了。
但人生起起落落,有一个词叫触底反弹,那些杀不死他的,最终强大了他。
对于俞灏明来说,这个角色就是他人生的一次新生。
他赢得体面。
人们再提起他的时候,不是颜值,不是大火,而是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