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法国戛纳(Cannes),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的是:碧海蓝天、沙滩椰林、海滨大道边停靠的顶级跑车、港口里停泊的私家游艇、星光大道上款款而行的俊男美女,娱记们咔咔作响的快门和不断闪烁的镁光灯……这座只有7万人口的海滨小城,因每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而闻名于世,金棕榈奖也被看作是电影界最高级别的荣誉。
相比较起蔚蓝海岸大区的尼斯,戛纳的城市景色就要逊色一些,所谓的影节宫在没有电影节期间,也只不过是海岸边一座不起眼的白房子而已。在戛纳港口外不远处的海面上,肉眼就能看到两座岛屿,大一点的叫“圣玛格丽特岛(Ile Sainte-Marguerite)”,另一个稍小的叫“圣赫纳瑞岛(Ile Sainte-Honorat)”,旁边有两座更小的岛屿,四座岛统称“莱兰群岛(Lerins Islands)”。
莱兰群岛地图
莱兰群岛曾是法国南部重要的宗教中心,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初,罗马修士圣赫纳瑞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个小岛上建起一座“莱兰修道院(Lerins Abbey)”,14世纪,东征的十字军在最大的岛上建起了一座“童真玛格丽特礼拜堂(Saint Margaret of Antioch,Margaret the Virgin)”,这座岛也因此而得名。
戛纳与莱兰群岛的位置
早期的莱兰群岛都是修士们的势力范围,直到1612年圣玛格丽特岛才“过户”到法国贵族谢夫勒斯公爵(Duke of Chevreuse)的手中,不久后公爵家族为了防御,在这座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900米的小岛北岸建起一座皇家城堡(Fort Royal),正对着南面进出戛纳的航线。到了1685年,城堡成了法国的国家监狱。
本图来自维基百科
年长一些的读者可能对一部名叫《铁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的电影有印象:一位头戴铁面具的囚犯,从荒淫无道的路易十四手中夺取王位,他从未摘下过面具,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最著名的版本应该是1998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另一版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公映过,是1977年英国所拍摄的版本,主演理查德·张伯伦。
电影剧照
小时候看过的外国电影不多,所以对《铁面人》的故事印象格外深刻。故事的原型来自于法国历史上一位神秘的囚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从他入狱的那天起,他的头上就戴着一个金属面罩,只留下嘴部可以正常进食和呼吸。当1789年法国大ge命爆发,愤怒的人民群众涌入巴士底狱的时候,只在监狱的墙上看到了一个囚犯编码“6438900”,和“铁面人”的字样。
圣玛格丽特岛上的这座监狱很多囚徒都是被国王以“密封诏书”的方式关押于此的,这类犯人不经过庭审和宣判,不留档案,日后也无法查证,更无法翻案。监狱里关押过不少重要人物,其中名气最大也是最神秘的,就是这位被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演绎过的“铁面人”。
剧照
铁面人的故事始于1669年7月,当时法国皮涅洛尔监狱的典狱长圣皮尔接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军事大臣卢瓦侯爵发来的一封密函,信中指示将押送来一个叫厄斯塔什·杜齐埃(Eustache Dauger)的囚犯,不能让任何人见到他,甚至听到他的声音。一个月后,圣马尔见到了这个戴着面具的人,从那一天起,圣马尔的命运就和铁面人连在了一起。即便是他去新的监狱任职,也要用密封的马车押运,再把此人关押在由他本人负责的监牢中。
34年间,铁面人跟随典狱长辗转了几处监牢:
1669-1681年,皮涅洛尔要塞(Pignerol Fotress)
1681-1687年,埃齐勒斯(Exilles)监狱
1687-1698年,圣玛格丽特岛皇家城堡监狱
1698-1703年,巴黎巴士底狱,并于1703年11月19日在巴士底狱去世,葬于圣保罗教区。他生前的所有物品和那个面具一起被烧掉了。
《铁面人》剧照
在这34年间,“铁面人”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无人见其面,无人闻其声。想象一下,这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和绝望?!但奇怪的是,圣马尔曾在写给卢瓦侯爵的报告中称 “杜齐埃异常平静”。“厄斯塔什·杜齐埃”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卢瓦侯爵给圣马尔下命令准备接收犯人的密函中,之后就一直以这个名字关押。但法国的任何历史文档中都找不到这个名字,很显然,这是一个化名。
关于铁面人的真实身份,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猜测他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也有人猜测他是路易十四的生父,更有人猜测是法国警察的头子。最早在作品中记述铁面人的,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在1717年因讽刺宫廷的糜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但他在狱中可以自由行走,还经常与典狱长同桌用餐,这使得他有机会和见过这位铁面人的犯人和看守们搜集一些实物和交流。他将这些写入了他所著的《路易十四时代》(The Age of Louis XIV)一书:1661年,圣玛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囚犯身材高大、年轻、漂亮、高雅,一路上带着面罩,面罩装有钢制弹簧,使他能戴着吃饭而不感到丝毫不便。看押人员奉命,如果他取下面罩就立即杀死他。后来,他被转到巴士底狱,住宿非常舒适,头等饭菜,典狱长很少在他面前坐下,蒙面人于1703年死去。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内的伏尔泰坐像
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年)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的孪生兄弟菲利普,并把他的猜测写进小说《铁面人》(又名《布拉热洛纳子爵》(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中。这部小说也是他著名的《三个火枪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中写到火枪手们欲用菲利普替代无道昏君路易十四,但功败垂成,菲利普从此变成了铁面人。
《三个火枪手》剧照
典狱长圣马尔是监牢中唯一可以与铁面人说话的人,是法国当时的陆军大臣卢夫瓦侯爵亲自选定的典狱长,忠于职守,甚至让人感觉有些难以接近。但他又是个出了名的贪官,几十年中克扣犯人粮饷,贪污下了60万法郎的巨款留给子女。他对铁面人也一直毕恭毕敬,甚至亲自送饭到房间里。唯一可能知道铁面人底细的卢瓦侯爵先于铁面人12年去世,而圣马尔在铁面人去世后的1708年也去世了,将铁面人的一切秘密永远地带入了坟墓,使其身份更加扑朔迷离。
关押铁面人的监狱所在的圣玛格丽特岛因这名神秘囚犯名扬天下,也是吸引我来到戛纳的原因之一。在影节宫旁边的information中心就有时刻表:秋季前往圣玛格丽特岛的游船每小时一班,每逢整点出发,回程的船也每小时一班,最晚一班回程为18:00,单程约15分钟。圣赫纳瑞岛单程约20分钟,但两个岛之间没有船只连接。圣玛格丽特岛的时刻表,一面是岛的地图,上方黄色部分就是城堡所在地,写有“Fort”,地图右上方也有一个铁面人的头像。
从戛纳老港西侧的Quai Saint Pierre街一直向南走到头,就是戛纳的渡轮码头,船票往返15欧/人。
航行时间很短,仅仅15分钟
很快就到了圣玛格丽特岛,回程的码头也在下船的地方,一下船就有一幅清晰的圣岛地图,下方五角形的就是古堡所在地,红色字体所指示的地方就是码头。
按照码头边的地图指示,沿着左边的路一直往前走,路两侧是岛上居民们的住房,让我比较惊讶的是,这里还有咖啡厅、餐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路边废弃的水井,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岛上的居民也采用这种方法储存淡水。
所谓“皇家城堡”,实际上是建在圣玛格丽特岛北岸峭壁上的一个军事堡垒。门口一侧还有路易十四时期的大炮,因路易十四又被称为“太阳王”,炮身上也有太阳形状的花纹以及路易十四时期皇家的标志。
进入城堡伊始,竟然看到院子里聚集了很多当地的小孩,鲜有游客,我一个中国面孔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突兀,甚至差点引起孩子们围观……
这里更像是一座小城池,十几栋石头房子、一两条街道、一个大操场,又像是军营。我惊讶于这里的热闹景象,远远不是我最初想象的荒凉和肃穆。原来,这里早已被改造成了青年旅社和学生夏令营,经常有法国的学生们来到这里上课。
这些都是曾经的兵营营房,现在里面都已改造成为了可以居住的夏令营房间,孩子们的嬉闹破坏了这里的神秘感。
斑驳的木窗满满都是岁月的痕迹
位于堡垒靠海一侧的这座方形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国家监狱,这里曾关押过许多被法国国王特别关照过的重要人物,当然也包括“铁面人”。旁边那座高一点的建筑现在是海洋博物馆。
铁面人在此关押期间,他的囚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每天唯一“放风”的机会就是去走廊上的祭坛做祈祷,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圣马尔本人。其实,铁面人离开这里的时候,他囚室内的所有物品就全部被销毁,墙皮刮掉重新粉刷,地砖也换上新砖,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只有木门上方一个复制的面具,提醒着来者这里曾经住过一位神秘的人物。
房间内早已空空如也,其实能看到的本来也都是复制品。通过小窗的井字格能看到外面地中海的船舰,感受到地中海的阳光,所以才更感到残忍和悲哀
走出牢房,在平台上向右看去,可以看到这座方形建筑的外墙,也就是国家监狱的围墙,冰冷的铁窗围墙高高在上,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即便破窗想逃出去也是走投无路。可见这里关押的罪犯看到如此的场景,该是多么的绝望。
现在下面已经成为了度假胜地,再不见当年的血雨腥风
其实,整座城堡甚至整个岛屿上,已经没有任何关于铁面人的痕迹。但正是这样,加之种种传言,才使得铁面人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今天的圣玛格丽特岛已经成了法国人度假的乐园,除去皇家城堡外,全岛都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海水清澈见底,不少人都开着私家游艇来此消磨时光。
为了赶回程的船,只能匆匆离开。在船尾回望圣玛格丽特岛,看船尾掀起的阵阵波涛,依然思索着铁面人的种种传闻。关于铁面人的真实身份,世上流传的各种说法,貌似都有可能,但也都经不住仔细推敲,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铁面人也就成为了法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未解谜团。
=======================
【作者:沙漠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