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从今天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日记!但是写这篇日记的人物不同,后世的解读也很不一样,更因为出自名家之手,得以入选中学语文,给孩子们做一个非常好的日记典范。
苏轼大名,在中国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因为华人散播到世界各地,苏轼在海外的知名度也相当高!不是因为他官当得多大,而是他文彩精华,举世无双,千百年来,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苏轼不仅诗文出众,书法绘画更是独步江湖。现让世人赞叹不已的寒食帖据说就是出自他老人家的手笔。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大家一般称他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家占了八大家三个席位。
苏轼才高八斗,一生却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屡遭贬谪。但是也许这是历史的安排,如果没有他坎坷的人生,哪有现在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颂千年呢?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被贬湖北黄州,虽然名义上挂了团练副使官职,却是一个不得领薪水的虚职。想想他一个人拖家带口,生活有多么艰难可想而知。所以黄州是苏轼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在黄州也为中国文化贡献了非常多著名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满庭芳》等。
今天我们要来品读的是苏轼在黄州写的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很短,却很优美。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品读:文章特别短,仅83个字,内容特别简单,聊聊数语,描述晚上睡不着找好朋友一起赏月而已,放今天大抵也就是发一个微头条罢了。
知识点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的意思。这里和前面的“念无与为乐”的“念”相呼应,描述了作者和张怀民平时极好的知己关系。
2、怀民亦未寝:亦,也的意思,这里表示两个好朋友非常默契的意思;寝,本意为名词,睡觉的地方,比如现在大学生经常说的寝室就是它的本意。这里做动词,上床睡觉的意思;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就是一起的意思。和陶潜“飞鸟相与还”中的意思一样;中庭,院子的意思。
4、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的意思。
文章开头表名了具体的时间,也就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八个月后【苏轼在元丰三年二月抵达黄州】,这时候作者已经基本适应了黄州清苦孤独的生活,过去愤懑不满的情绪也已经转为随意而安,变得更加豁达成熟,因此睡觉之前看到月光照入窗户,心情反而很好,心想不能辜负这么美妙的月色,于是就很高兴起来赏月。
但是这么好的光景,不能没有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于是就想到就近的承天寺,找同样也被贬谪暂居寺内的好朋友张怀民,邀他一起共赏美妙的月色。知音好友果然兴趣相近,如此美好的月色,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两个至交好友一起到寺院中庭散步。月光就像清澈的水一样覆盖了整个院子,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在月光中随风来回摆动,就像水澡和荇菜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样子,这就像诗经里面的“”。
最后是人生的感悟: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啊?那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啊?但是应该很少有像我们两个很闲的好朋友一般在这么美妙的月光下畅谈人生吧?
其实,人生难得知己,特别是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更需要知己分享。东坡先生寥寥数笔,虽然没有特别的情感抒发,但是却一切尽在不言中。其实,周遭的世界很大,很热闹,但是却与你关系不大,月光很美,很多人忙忙碌碌没有感觉到,但是,此刻,苏轼感觉到了月色之美,其实也是他静下心来发现的自然之美。
我们现在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大部分人每天为了生活不断奔波,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就像庄子说的“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我们是否应该向苏轼学习,停下脚步,欣赏一下周边的事物,周边的风景,关注一下最可亲可爱的家人父母。也许,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你会发现之前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或者至亲的家人。
备注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