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1万5千字长文)《第一滴血》47年简史:从第一滴血到最...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2 名

发帖:NO. 25 名

在线:NO. 7 名

李海红 发表于 2019-10-30 09: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1万5千字长文)《第一滴血》47年简史:从第一滴血到最后一滴血老张的电影深评 2019-10-27 10:00:16
友情提示:本文字数超过1万5千字,欢迎收藏细读。
作家大卫莫瑞尔 (David Morrell)在1972年出版的小说《第一滴血》(First Blood),最后成就了一位新银幕动作英雄的诞生:兰博 (Rambo)。


1982年,根据小说《第一滴血》改编了电影《第一滴血》,随后1985年推出续集《第一滴血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1988年再推出《第一滴血3》(Rambo III),之后过了20年,2008年久违的续集《第一滴血4》(Rambo)出炉,而就在2019年,《第一滴血5:最后一滴血》(Rambo: Last Blood)也许会为这个系列画下句点。
从小说到电影, 47 年间兰博经历了什么?和老张一起来看看吧。
一切的源头:1972 年小说《第一滴血》
小说家莫瑞尔从17 岁就立志成为作家,文艺少年很快就成为了文艺青年,10 年后他成了文艺教授──他取得了美国文学硕士与博士的资历,并且在27 岁就成为了爱荷华大学文学系教授。
当时他有一位曾经参与越战的学生,与学生的相处过程,激发了莫瑞尔撰写一本以越战退伍官兵为题材的小说,也就是1972 年出版的《第一滴血》。


这本小说有大量的暴力描述,与残酷血腥的凄惨结局。时代杂志甚至为这本小说创了一个新词“carnography”:将屠杀(carnage) 与色情(pornography) 合在一起。
别误会,《第一滴血》没有你想象的香艳桥段,时代杂志讽刺这本塞好塞满杀戮桥段的小说,如廉价X片一般极尽嘲讽之能事,只为了激发读者的兽性反应。
但是新闻周刊(Newsweek)却给了《第一滴血》“一流”的评价,纽约时报也称赞这是一本好小说。当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在缅因大学教写作时,他直接用《第一滴血》作为课本——能被大师钦点作为课本,这也许是对莫瑞尔最高的评价。
背负辛酸过往的战士
别忘了,当时还是70 年代,直诉暴力的《第一滴血》当然引起两极反应。故事叙述一名叫兰博的男子(书中只出现他的姓氏),在肯塔基小镇出现。他留着一头宛若嬉皮的长发,浑身脏乱、两眼无神,看起来非常疲累的样子。


小镇警长提塞尔(Teasle) 将兰博载上车,送到小镇门口,要他不要再回来了。但是兰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在警方驱逐多次无效之后,毫不掩饰自己盛气凌人姿态的大老粗警长提塞尔,指控兰博是游民而逮捕了他,将他关入大牢35 天。
在寒冷潮湿狭窄的牢房中,兰博回忆起他在越南兵集中营的日子。而当警方试图剪除他的长发、并剃掉胡子时,锐利的剃刀让他瞬间回忆战时被虐待的印象。小说中的兰博瞬间击倒身边的警察,并用刀片杀害了其中一人。他逃出警察局,偷了路边的机车逃往附近的山上。这引来了公权力的大力搜捕,困兽犹斗的兰博残忍地杀害了大量警察、居民与国民兵。


首部《第一滴血》电影中,粗犷打扮的兰博遭警方施虐,反击的兰博袭警后便展开逃亡。
最终,提塞尔与特种部队上校山姆特劳曼(Sam Trautman) 追踪到了兰博,亟欲为同仁复仇的提塞尔偷袭枪击了兰博,但兰博的反击也让他身受重伤。垂死的兰博决定以土制炸药光荣地自杀,可惜他已重伤气力放尽。兰博与提塞尔,一位是越战退伍士兵、一位是韩战退伍士兵,就在寒冷的肯塔基山区双双殒命。
反映越战之后的美国样貌,1982 年电影《第一滴血》中的越战tui退伍军人兰博,对上韩战退伍背景的警长,结局令人不舍。
奋勇杀敌的战场英雄,能顺利回归和平日常吗?
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公权力变成了发泄私欲的工具,警长宛如小镇的土皇帝,自我感觉良好地以“法律”之名整治任何他看不习惯的家伙,而兰博无法从战争阴影挣脱,那些痛苦不堪的回忆折磨着他,但这个国家已经不需要战士了,连反对越战的人民,也视这些归国子弟为治安的潜在爆弹,他们应该与良善美国人民的生活区隔开来才对。
孰不知,兰博只不过想找个可以避寒的安稳之地而已,却没人愿意收留这位获得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 的战士。


奋勇杀敌的大兵,回归日常却无法从压力释放,创伤后遗症的影响在《第一滴血》兰博与警方的对峙上明显表露。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民还不清楚兰博从小说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那个年代,人们以为这些美国大兵只要脱离战场,他们在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就会一天天痊愈。肉体伤势也许真是如此,但心灵创伤却无法轻易抹灭。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陆续在越战退伍官兵身上大量出现,导致了严重的家庭与社会问题,美国精神学科在70 年代开始大量关注这些不幸的案例,乃至1980 年,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认正式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
《第一滴血》兰博可能是你心中曾经的银幕英雄,但他也是个受PTSD 折磨的凡人。
兰博“生父”也赞誉电影《第一滴血》的最大功臣:史泰龙
如果你看过《第一滴血》的电影,你会发现电影基本上改编了大部分的小说剧情,最大的差别有两个,一个是兰博在全书里杀红了眼,却在电影里没有直接造成任何一人死亡——电影里唯一的死者是自己意外摔死的。第二个差别在于结局,兰博幸存下来了,特劳曼接纳了他。
这些改编乍看之下似乎削弱了小说生猛粗暴的野性,事实却不然,《第一滴血》电影比小说更加精彩——连作者莫瑞尔都欣赏这样的改编,那么,是谁促成了这样的差异?


史泰龙在电影中诠释的兰博,让《第一滴血》小说原作者也欣赏不已。
一切都是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的功劳,他让这部没人想拍、没人想演、片商互踢皮球的惨淡电影计划,成为了经典名作。讽刺的是,原本连史泰龙自己也不想成为兰博……
一本冲击社会的两极评价争议小说,里头有越战归国士兵与警方,把恬静小镇山区当作越南丛林一样开战。
对好莱坞来说,这是一个极富颠覆意味的题材:1982年的好莱坞年度票房第三名,是《军官与绅士》( 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这部“尽忠报国”代表作,理查基尔 ( Richard Gere)饰演一位相信军队能让他成为真男人的准军官。比起来,电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实在太叛逆了,军队是本片里的隐藏魔王,它让美国好子弟变成了杀人怪物。
曾是爹(片商)不亲娘(影星)不爱的孩子:《第一滴血》
出奇制胜是好莱坞电影通往成功的途径之一,既然1972 年发行的畅销小说《第一滴血》这么惊世骇俗,那么它会被好莱坞盯上一点都不意外,哥伦比亚影业很快立刻购入了本书的制片权……然后《第一滴血》就被卖掉了。哥伦比亚花了好一阵子,找不到有谁愿意制作这部连小说都很血腥的电影,许多人前来试探机会,许多人离开了。
最终,哥伦比亚只好把《第一滴血》权利转售给华纳影业……
《第一滴血》的悲惨故事开始了,这种“野心勃勃电影公司买下版权──N 年后转卖”的套路,一直在《第一滴血》的命运里出现。1972 至1982 的整整十年内,《第一滴血》都在好莱坞各大片商手中转来转去,没人能成功地让这滴血流下来。
1982 年让史泰龙成为“兰博”的电影《第一滴血》曾经差点难产。


如果演过战争电影、如果你是硬汉、如果你是……随便了,如果你演过电影男主角,你就可以来试试看成为兰博。
事实是,好莱坞70、80年代的一流天王们,几乎全都曾经可能饰演过兰博:“一代酷王”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银幕铁汉保罗纽曼 (Paul Newman)、传奇牛仔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叛逆小子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黑帮老大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演过越战老兵的尼克诺特 (Nick Nolte)、青春偶像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霹雳神探金哈克曼 (Gene Hackman)、演技派劳勃杜瓦 (Robert Duvall)──基本上《教父》那一派演员都来了、还有好莱坞百搭工具人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等等──太多了,不断变换。
这些一代男神、偶像、戏精们,全都曾经接受兰博一角的邀请,然后全都放弃了。还有人临阵脱逃的,《第一滴血》真的有鬼。


曾参演过《荒野大镖客》等众多动作电影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婉拒演出《第一滴血》兰博一角,他觉得这部电影太过负面了。
兰博找不到,这部电影几乎就废了一半,但是光看《第一滴血》的剧本难产程度,你就知道似乎老天不愿意看到这部电影:在《第一滴血》筹备的十年里,这本小说被改编成至少26 份剧本,没有一部剧本被采用。有些导演对剧本有自己的创见,有的男演员坚持要忠于小说,但是无论怎么改,似乎都改不出一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剧本。
没有剧本、没有男主演,连原著小说作者大卫莫瑞尔 (David Morrell)都愿意自己下海帮忙改剧本,《第一滴血》却仍然一直是纸上谈兵。最终,导演泰德科契夫 (Ted Kotcheff)找到了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他有着坚定的理由,相信史泰龙一定会接受。


还不是“兰博”的史泰龙,已是当时大银幕上最知名的拳击手:《洛奇》。史泰龙当时的《洛奇》第三集将在同年上映。
是什么让史泰龙从擂台上的洛奇,走向战场下的兰博?
事实上不是什么伟大的理由,只是因为史泰龙是名单上资历最菜的票房巨星。1976年就能拍出美国破亿美金票房电影《洛奇》(Rocky)的史泰龙,是电影圈的奇迹,这位拍过X片的义大利种马,自编自演的《洛奇》竟然一鸣惊人,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拳击电影。


他在《洛奇》里被打得连妈妈都认不出来,却仍然在化为地狱的拳击场上坚持到最后一秒。
对制片团队来说,史泰龙能演出打死不退的斗士、还是票房巨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很有意愿自己改剧本的票房巨星──史泰龙的编剧天份一直被忽略,但他的《洛奇》剧本可是获得了奥斯卡入围殊荣,往后他主演的大型电影,剧本也都由他亲自操刀。


但是,后人勿忘前车之鉴,史泰龙没有笨到捡下两打好莱坞天王全都放弃的兰博,这些大咖全都比他资深又有名气,为什么他要接下这个烂缺?眼见又有一位天王要抛弃兰博,由后来成功行销大量好莱坞电影到全世界的名制片马利欧凯萨( Mario Kassar )领军的制片团队,马上向史泰龙丢出了两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史泰龙有完全重写剧本的权利,加上一份优厚到被认为制片脑子坏掉的超高片酬——350万美金。

而史泰龙答应了,他着手修改剧本,改出了一份让他成为影坛动作天王的剧本,也让他获得了另一个银幕长青形象:他成为了兰博。
小说《第一滴血》翻拍的电影总算找到男主角“兰博”:史泰龙,而日后兰博与史泰龙如胶似漆再也分不开。


史泰龙的修改真的是动作电影史上的珠玉之作,小说改编的动作电影,只会让电影男主角变得越来越残虐——以满足追求视觉刺激的观众们。史泰龙却大逆其道,在小说里杀了至少十数个人的兰博,在电影里没有亲手杀害任何一个人。
在《第一滴血》原作小说中,兰博是一个被国家、军队与国民欺压到无话可说的受气包,但在电影里,他只遵守“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的法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如果有人逼迫他想起那段集中营岁月,他立刻转变成沉默的凶兽──史泰龙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的影响放到最大。


《第一滴血》中的兰博是个越战退役的美国大兵,但他深受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 所苦,服役时受到许多非人道对待。
这种改变让兰博成为了一个反抗者,还是一个被迫反抗的反抗者──如果没人激化他的梦魇回忆的话,兰博基本上是无害的。即便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患者观之,兰博的怜悯心似乎都大得异常。
这种设定最终促成了史泰龙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后果:全书结局兰博凄惨地死去了,但是因为电影《第一滴血》极力将兰博从神经杀手转变为悲剧英雄,初期试映的观众无法接受,苦逼全片90 分钟的兰博,竟然最后还要含恨而亡──在战场上遭到蹂躏的好儿郎,回到家乡后最棒的结局,竟然就是死。
因为观众的抗议,制片团队大转弯,让兰博最终在向长官的告白里,释放他的所有悲痛,而他活了下来。
史泰龙的加入,让1982 年电影《第一滴血》走向与原著小说不同的结局,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理念兰博活了下来。
“亲爹”大卫莫瑞尔大大赞赏!史泰龙就是兰博!
史泰龙就是兰博,不只因为他亲自撰写了这部电影里所有重大的转折,他还请制刀大师吉米李尔( Jimmy Lile )打造一把独一无二的新刀,这把刀必须防水、尖锐、还要多功能。必须让四处漂泊的兰博,能够一刀在手走天下。
这把日后被昵称“兰博刀”的绝世好刀,犀利地可以割开兽皮与敌人的咽喉、长度可以用来轻易地解剖一头鹿、刀背的锯齿可以用来凿木与防卫。这把刀从此与兰博走在一起,至今仍然是好莱坞动作电影里最出名的近代冷兵器之一。


兰博与兰博刀,多少男孩憧憬的硬汉形象,都诞生于史泰龙加入后的电影《第一滴血》。
也许你会好奇,史泰龙这样大改剧本,小说家莫瑞尔应该会大发雷霆。事实上不然,他非常赞赏史泰龙的杰作,称他已经完全抓住自己的创作精神。莫瑞尔与史泰龙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几乎每部兰博电影,莫瑞尔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第一滴血》得到票房与评价的双料成功之后,往后两部兰博电影,都有不错的收益。而莫瑞尔竟然愿意,回头来为《第一滴血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与1988年《第一滴血3》(Rambo III)撰写全新小说──将史泰龙的电影剧本反过来改编成小说。
“兰博生父”作家大瑞莫瑞尔十分赞赏史泰龙调整后的电影《第一滴血》剧本,并协助将电影续集剧本写成小说。


《第一滴血》让史泰龙在1982年6个月里赚得盆满钵满:5月的《洛奇3》( Rocky III )已经获得了全美1.2亿美金的漂亮成绩,10月的《第一滴血》又有将近5千万美金的佳绩──这部电影仅花费1,500万美金。突然之间,“第一滴血续集”变成了必然,而所有电影公司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瞎了眼,这部先前还没人敢碰的电影,瞬间成为了所有监制的梦幻计划。很快地,史上最卖座的兰博电影《第一滴血续集》要诞生了……
1982年电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里,警方与国民兵,似乎都不是兰博 (Rambo)的对手,这其实并不算是一部太刺激的动作电影。警长的恶行恶状与欺凌,让《第一滴血》看起来更像是好人被打压到底之后反抗的社会暴力电影。


但是这个电影系列三年后推出的续集:1985年的《第一滴血续集》(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就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续集让兰博成为了真正的动作英雄,影响了一代的观众,让大量的电玩、漫画与电影纷纷仿效山寨这位美国大兵。长年评价低落的《第一滴血续集》,却有着比电影本身更大的文化影响力。
接续兰博的高人气,“第一滴血2”电影《第一滴血续集》(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 推出后也带动同名游戏登场。
《第一滴血续集》竟曾让“卡神”詹姆斯·卡梅隆黯然神伤
《第一滴血续集》已经不再是小说改编电影,事实上《第一滴血》小说作者大卫莫瑞尔 (David Morrell)当时只写了这一本,这代表续集电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剧本;而《第一滴血续集》初版剧本的编剧,是一位意料不到的人物── 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动作导演,与史上最伟大的动作巨星合作,应该激发出耀眼的光芒才对。很可惜地,事实上并没有,两个人搞得有点僵,更糟的是,这份由卡梅隆撰写初稿、史泰龙修改的剧本,劣评如潮,荣登当年金酸莓奖最烂剧本──卡梅隆就此对战争电影感到灰心丧气。


《第一滴血续集》上映之后推出的玩具及游戏等等,也让作品及“兰博”的硬汉形象更快速地散布全球。


剧本真的很烂吗?也许与它生长的环境有关:卡梅隆并没有专心在这份剧本上,很糟糕的是,他同时必须撰写《第一滴血续集》与《异形2》(Aliens)两部剧本;更糟糕的是,这两部剧本虽然都是续集剧本,但是前一集电影并没有留下太多延伸的剧情,那个年代的好莱坞还不像现在如此贪婪,不会在电影里放进明显为了续集铺路的戏哏,这导致他必须专心致志地想出全新的剧情;而最糟糕的是,他只有该死的三个月可以写完两本全新的故事。


工作量大、同时还得赶工两份世界观完全不同的剧本、而且时程紧迫,卡梅隆又受伤又着急──这位大导的早年生涯就是这么凄惨悲哀。
“我必须一天同时写两份剧本,也就是《第一滴血续集》与《异形2》。这就像我去参加一个会议,然后在会议中同时又接到一通电话要沟通一样,我只有3 个月的时间同时搞定兰博与异形。
我只能为这两份剧本各准备一张桌子,一张放在卧室里,一张放在客厅,这样我就可以把不同的参考资料与笔记放在它们该在的位子,我只要在桌子间跑来跑去就好了。”


卡梅隆只要想不出兰博的新剧情时,马上转换桌子写异形。
拍摄《异形2》的詹姆斯卡梅隆,其实他编写剧本的时候也同时烦恼着《第一滴血续集》电影的初版剧本。
史泰龙让卡梅隆版兰博孤独,却也成就孤高的勇者
虽然在之后的30年里,我们常看到某些动作游戏里出现兰博挺着机关枪打异形的画面──例如《魂斗罗》(Contra)。但我们从没想过,战士与怪物的距离曾经这么近,还是出自同一双手。
卡梅隆至少做到了不让张飞打岳飞的荒唐剧情出现在这两份剧本里,阿弥陀佛,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异形2》里出现了太空陆战队,而《第一滴血续集》也出现了不管下属死活的邪恶高层——正如《异形》系列的邪恶企业韦兰汤谷集团 (Weyland-Yutani Corporation)一般。
但是不只如此,其他卡梅隆不由自主的喜好,仍然在《第一滴血续集》剧本里出现了。


卡梅隆是货真价实的工程师,他笔下所有角色里,总要有几名技术超强的工程师或是骇客。即便像是《魔鬼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这种看起来与骇客没有太大关系的电影,他也要安排约翰康纳懂得如何无卡提款。兰博也一样,卡梅隆精心设计了一位科技宅男,续集电影中他要与兰博一起上山下海,成为他的好帮手。
这听来有点惊世骇俗:全身肌肉、冷面无情的战士,背后跟着一位戴着眼镜与计算机的工程师,这是什么奇异的cosplay现场?还好我们还有史泰龙,他大刀一挥,把这个连工程师都觉得很怪的拖油瓶角色删除了。猜猜原本可能饰演工程师的人是谁呢?是约翰·特拉沃尔塔 (John Travolta)。从来没演过头脑型角色的约翰·特拉沃尔塔,如果真的加入了《第一滴血续集》,那只会让这段诡异的剧情变得更加诡异。
2001 年的动作惊悚片《剑鱼》(swordfish) 中,能歌善舞的巨星约翰·特拉沃尔塔在其中饰演诡谲残暴的反派电脑高手。
但是史泰龙不只是来砍剧情的,他是来让兰博更加完整的:《第一滴血》并没有留下太多续集能够发挥的线索,因此卡梅隆把兰博关进了大牢,直到兰博的前长官山姆特劳曼(Sam Trautman) 来访。特劳曼与兰博坐在他的牢房里,上校说了:看来我总是扮演把你拖出屎坑的角色。”


这是卡梅隆的剧本,但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结果却不同,入狱的兰博正在采石场挥汗挥舞着铁锤,直到长官来访,两个人站在铁网围栏的两侧对话。
《第一滴血续集》电影开头,在狱中的兰博与前主管的对话,已是史泰龙调整过卡梅隆剧本后的呈现模样。


从开场的这个小差别,看得出史泰龙的用心:他强化了兰博的孤立。自《第一滴血》之后,兰博仍然陷在一个自我封闭的苦牢中。
史泰龙特别加入了兰博做工的画面,让大环境始终不肯放过虐待他的意图昭然若显,而即便是与他最敬重的长官会面,两个人仍然站在围墙的两边,代表着兰博在《第一滴血》之后,那种与社会隔阂的感觉仍然没有打破。
史泰龙调整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滴血续集》电影初版剧本,凸显放大兰博内心那份孤立的情感。
打破兰博的心牢!
打破心牢,对史泰龙来说,正是《第一滴血续集》最重要的工作。观众在第一集里只见到兰博苦于某些越战时期的回忆,却不知道这些回忆的由来。而《第一滴血续集》要解开这个谜底──美国政府官员马歇尔莫铎(Marshall Murdock),要求兰博回到越南战俘营,探查是否有其他跟他相同遭遇的美国军人仍然被俘。


《第一滴血续集》要让拥有伤痛回忆的被害人,重回事发现场,进行最激烈的心理治疗。
1985 年电影《第一滴血续集》让兰博重回越南,找出和他一样曾受困的美军大兵,但也逼迫他面对那些折磨他的不堪过去。


这种方式到底有没有帮助,也许不是电影的重点,但《第一滴血续集》也不是找到机会让兰博开更多枪杀更多人而已,最重要的,兰博需要再次走一趟越南地狱,让他有一个救赎的机会:上一次他自己逃出了战俘营,这次他有机会,救出仍在受苦的同袍们,如同拯救自己一般。
当然,《第一滴血续集》上映时,越战早已结束,战俘营也应该早就消失。1985 年的《第一滴血续集》剧本拉来了苏联,使其继续在原地训练越南人。这个设定实在是脑洞大开,趁着美苏两大强权还在冷战时,好莱坞惯于将苏联当作所有动作电影的大魔王,而这当然也算是《第一滴血续集》的原罪。


可是,这个差劲的设定,只不过为了制造更多兰博的猎物而已。史泰龙实际在《第一滴血续集》里,控诉的可不是苏联,而是造成他痛苦一生的元凶──美国政府。这种彻底打脸“政治归政治、电影归电影”的做法,跟卡梅隆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史泰龙自己的点子。
迁就于80 年代的美俄关系,电影《第一滴血续集》中一切邪恶的源头看似是俄国,但史泰龙更直指美国政府见死不救。


应该来救援兰博的直升机却放了鸟,兰博又被骗了。
“……我认为放进政治思想是很重要的,就特劳曼以及与他对立的莫铎来说,兰博与他们两个人的立场完全不同,我相信他的立场已经完全体现在最后的演讲里,我知道,兰博最后的演讲可能会让数以百万的观众把白眼翻到爆血管,但是这段演讲的内容,是许多老兵灌输给我的真心话。”


兰博在《第一滴血续集》里又被美国政府欺骗了第二次──第一次很明显地是越战。因此被俘被虐的他,杀出重围回到了基地,差一点杀了下令封杀兰博与战俘的莫铎。
在警告他必须救出所有仍然受难的海外军人之后,兰博发表了这段演讲。他告诉长官特劳曼,他只希望祖国能像军人爱国一般爱护她的子民,不要再把军人视为可以抛弃的耗材。而在长官询问不愿回国的兰博未来将何去何从时,他只留下了“过一天算一天”的灰心话,离开了长官与回到美国的道路,走向未知。
《第一滴血续集》电影最后,兰博走向茫然的未来,令人不禁鼻酸。
影评嫌观众爱,续集大卖却也催生兰博最“不堪”的发展?
《第一滴血续集》有更多的刺激战斗场面,比起第一集,《第一滴血续集》更像是动作电影:孤立无援、装备全无的兰博,将一身求生与战斗技能全用上了,那把兰博弓也真正地发挥了戏剧效果。但是,除却这些纯然的娱乐效果、与为了制造效果而安插的荒唐设定,《第一滴血续集》最有趣的部份,在于正面打脸政府的无惧态度。
从这个角度上,《第一滴血续集》与《绝地任务》(The Rock)几乎是非常类似的电影,而早了十数年的《第一滴血续集》更加大胆与直接,把美国政府骂得狗血淋头。


让复合弓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兰博弓”,可见《第一滴血续集》电影中,兰博战技全开的奋勇英姿多具代表性。
观众爱死了,丑话说尽子弹喷光的《第一滴血续集》,票房突破了前作的好成绩,1.5 亿美金的票房超越了《第一滴血》票房的三倍。这部电影不但在1985 年就创下了亿万票房,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滴血续集》全美票房超过了全球票房的一半。一般动作电影票房的海外成绩,大多是美国本土票房的1.5 倍左右。但是看起来《第一滴血续集》在美国比全世界更受欢迎,电影里对美国政府露骨的政治批判,看来是这个票房纪录的主因。
影评讨厌《第一滴血续集》,但观众却热爱《第一滴血续集》,连原著小说家大卫莫瑞尔也是影迷,他甚至反过来根据《第一滴血续集》的剧本与一些删除片段,再写了一本《第一滴血续集》电影小说。


电影《第一滴血续集》对美国政府的反讽,就连小说原作者都为史泰龙诠释的兰博再加笔推出新书篇章。
兰博在好莱坞的未来,看起来比电影里的他更加光明。延续《第一滴血续集》的路线,3年后的1988年,这个电影系列即将再度推出续集《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这一次更加热闹与暴力,相同的,也更加荒唐。最后,一部好莱坞与史泰龙本人,至今仍然希望彻底销毁的《第一滴血第三集》上映了……
兰博 (Rambo)快被炸死了,这好像一点都不稀奇,毕竟越南兵可是在他头上丢过一大桶炸弹。可是兰博跳进河里,下一秒他又满血上场了。不过,我提的不是银幕上的兰博,是真实世界的兰博: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在《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的片场,快被炸死了。
动作桥段更多、杀人数量更多的《第一滴血续集》(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 1985年上映并创下了超高票房之后,《第一滴血第三集》是非拍不可。但是要成功,子弹、爆炸、场景都要加倍升级,兰博已经成为了80年代的战争英雄,不能再回到山里跟民兵纠缠了,小型部队、几台直升机、瘦弱的越南兵已经对兰博来说太过简单,他需要更大的挑战,才能让他的炸弹箭有用武之地。
《第一滴血第三集》经费燃烧,史泰龙内心快要爆炸
身处在超过48℃ 高温的死海海畔,晚上气温还会快速降到低于10℃,剧组想要青出于蓝的《第一滴血第三集》,一开始就陷入内忧外患的危机;而剧组一开拍,史泰龙就要求大量的爆炸特效——这里的沙漠地形,让爆炸引发的沙尘可以几乎淹没摄影机;浮动的沙地更让固定炸药变得困难。
这些环境问题都会造就大量的重拍,史泰龙向千里迢迢来采访的美国媒体表示:亲爱的,如果你想要找我,很简单,跟着爆炸声走就好了。”


每一次爆炸都是美金堆起来的,但大量的重拍让成本持续上升。更糟的是,《第一滴血续集》奠定了史泰龙赤膊开弓、赤膊开枪、赤膊逃跑、赤膊发射火箭筒、赤膊开直升机而且继续发射火箭筒的惯例。现在《第一滴血第三集》兰博当然要持续打赤膊,史泰龙的肌肤在48℃ 的高温曝晒、与爆炸火星的灼烧下,肤质不是很好──他都快被烤焦了。


但是肤质不是最大的问题,能够到这死海畔开拍已经是《第一滴血第三集》的福气:这部电影的筹备阶段一团糟。
影史“酷帅之王”(The King of Cool) 史提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的御用编剧哈利克连纳( Harry Kleiner )是这次《第一滴血第三集》的编剧,能请到动作片资历如此完整的编剧,对于兰博系列电影来说很不容易,写过警匪经典《警网铁金刚》( Bullitt )的克连纳,来写注定要有更多无脑爆炸的《第一滴血第三集》好像有点浪费……但其实没有浪费太多:克连纳写的初稿剧本,史泰龙一点兴趣都没有,马上请克连纳回家。


《警网铁金刚》是飙车电影类型与警匪电影类型中的杰作。
大导演华特希尔 (Walter Hill)非常赏识的克连纳,被史泰龙嫌到不行。再次证明了兰博是史泰龙的亲儿子,他不喜欢任何人——即便是王牌编剧——对兰博指指点点。
但是,的确是因为史泰龙大改《第一滴血》(First Blood)的剧本,才让兰博能够顺利在好莱坞站稳脚步。即便史泰龙其实是编剧天才,那么就让他继续编剧《第一滴血第三集》好了,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史泰龙在剧本以外也有很多不满。
小孩捧大碗,拿不稳的话还是回家吧!
史泰龙不喜欢原来的摄影指导瑞克威特( Ric Waite ),但问题是,其实威特是他一开始认可的,威特还与史泰龙合作过《眼镜蛇》( Cobra ),连预定担任导演、拍过《时空英豪》( Highlander )的罗素莫卡席( Russell Mulcahy ),都被史泰龙赶跑了(其实穆卡尼也是史泰龙钦点的)。
最后换上的新导演彼得麦当劳( Peter MacDonald ),甚至没执导过长片电影,《第一滴血第三集》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以“城市兰博”为概念,导演乔治柯斯麦托斯与主演史泰龙制作的1986 年电影《眼镜蛇》。
“这部电影的规模如此庞大,你必须在拍摄时就想到后面十个镜头该怎么拍,不能临时抱佛脚随机应变。没有人等到要上战场时,还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是什么。
这样说好了,《第一滴血第三集》几乎算是一部战争电影,我们有大量的卡司与剧组成员(超过250 人)、我们还得克服艰难的外景环境,每个人与每件事都必须协调完美才行。”
看来,史泰龙对无法跟他一样做好作战准备的工作人员非常不满,只好请他们离开。光是这些人员变动,《第一滴血第三集》有超过半个月毫无进度可言。


史泰龙的焦虑除了怕别人搞坏亲儿子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第一滴血第三集》的成本是6,300 万美金。这个数字约是当今一部中等成本电影的成本,但在1988 年, 6 千万美金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高的电影成本纪录。
这部电影还有大量的海外外景要拍,以及史泰龙提到的人员调度问题,并非所有导演都能承担这部超大制作规模的电影。穆卡尼其实也不适合,《时空英豪》基本上是部低成本电影,6 千万的大电影超乎他的预期。
80 年代极受欢迎《时空英豪》也是出自罗素莫卡席之手,但对于当时天价成本的《第一滴血第三集》电影,大家其实有点担心Handle 不过来。
带兰博转往全新战场,回归沙场战士的“Rambo III”
其实《第一滴血第三集》是一个被误译的片名,因为原片名“Rambo III”中根本没有「第一滴血」四个字,而且兰博也流过不止一滴血了。


为什么连原片名都要舍弃“第一滴血”这几个字呢?
事实上,这是史泰龙的点子,他想要借着更名,将动作英雄“兰博”与阴郁的创伤后症候群电影“第一滴血”区隔开来。
兰博依旧有心伤,但从《第一滴血第三集》之后,杀戮成为了他上镜的主要理由,他不再对抗他的梦魇或祖国,有更邪恶的敌人等着他扫荡、有更壮观的武力对决等着他到位。
所以,《第一滴血第三集》的娱乐性瞬间提升不少,一样是大开杀戒,《第一滴血》是借着伤害别人来阻止他们伤害自己,这是困兽犹斗、这是以攻击为防御;《第一滴血续集》里,他被迫面对多年的伤痛回忆,他用杀戮与救俘作为救赎,这是为自救而杀、为独活自责而杀。


但在《第一滴血第三集》里,他要对上的是万恶的苏俄,俄军伤害了他亦师亦父亦友的特劳曼上校(Sam Trautman),他要血债血偿,把老毛子杀得片甲不留。《第一滴血第三集》把进退两难的带伤野兽,化为了单向的杀人机器……
《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也许是最适合入门者观看的一部兰博电影,这部无脑动作电影甚至不需要观看前作,它充斥着奇观式的片段──用火药灼烧伤口;兰博竟然跑得比直升机的炮火还快;当然,别忘了最后战车对上雌鹿攻击直升机(Mil Mi-24)的创举。直升机对坦克、天龙对地虎,理应打不起来的两方,最后竟然撞成一团作结,充满了热血冲脑的男子气概。而坐在战车里的兰博,在与最高时速200公里的直升机对撞时,只低哼了一声──说有多Man就有多Man。
封印解除的《第一滴血第三集》,还兰博沙场战士原形
还记得吗?我们介绍过,《第一滴血》(First Blood)里兰博没有杀害任何一个人;而在《第一滴血续集》 (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里,总共死了81个人;可是在《第一滴血第三集》里,兰博还没有救到特劳曼上校,代表这部电影还没有超过一半,死伤人数就已经超越了上一集。更何况《第一滴血第三集》最后还塞进了一场阿富汗人与俄国人的荒野大决战,总死亡人数超过了150位,几乎是前作的两倍。
这部用子弹与死亡堆砌起来的电影,毁誉参半,当年荣获多项奥斯卡……颁奖前一天公布的金酸莓奖入围,当代影评双天王金希斯可 (Gene Siskel)与罗杰伊伯特 ( Roger Ebert)也有评价两极的看法。但是,给了《第一滴血第三集》大负评的伊伯特,却也承认,对粉丝来说,《第一滴血第三集》是一部极富娱乐性的优秀电影。


可是,评价两极不是《第一滴血第三集》期望的结果。它是1988 年当时好莱坞史上成本最高的电影(6,300 万美金),而《第一滴血续集》的美国票房高达1.5 亿美金。所以,《第一滴血第三集》至少要卖到跟前作打平的1.5 亿美金才算合格。
史泰龙用心塞了大量的爆炸与尸体,希望更欢乐的动作电影能够创下更漂亮的票房数字。悲惨的是,光是首周末票房,上映院线数更多的《第一滴血第三集》,还低于前集800 万美金。最后,《第一滴血第三集》的美国票房仅有5,300 万美金,比成本低了1 千万。
但是即便美国观众不买单,海外观众应该会继续支持英勇的兰博……看来并非如此,海外总票房1.3 亿美金的成绩,还是低于第二集的1.5 亿美金。最后《第一滴血第三集》的全球票房,仅赢过《第一滴血》 6 千万美金,可是反过来想想,《第一滴血第三集》的成本超过了《第一滴血》 4 倍之多。票房证明,花更多钱、片长更长、场景更浩大的《第一滴血第三集》,获得了重大的惨败。
《第一滴血》是当年从众多电影公司手上救下《第一滴血》制片权的名制片马利欧凯萨 (Mario Kassar)、其制片公司卡洛可影业的第一部票房大胜电影,前两部兰博电影,让卡洛可影业吃饱喝足。在每部卡洛可影业电影开场,随着卡洛可logo出现时的配乐,就是配乐大师杰瑞高登史密斯( Jerry Goldsmith )为《第一滴血》撰写的主题配乐变奏。但是没想到,兰博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却狠狠地打击了投下重金制作的卡洛可影业。
史泰龙与制片团队千万没想到, 80 年代誓言与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的美国,在数十年后变成阿富汗恐怖组织的最大敌人。这导致《第一滴血第三集》的剧情处处尴尬。举个例子,《第一滴血第三集》的剧情目标,是兰博要从入侵阿富汗的俄军手中,救出特劳曼上校(Sam Trautman)。


经历一番恶战之后,兰博与特劳曼离开苏俄基地,准备前往阿富汗村子离开这里。电影原始的剧本其实是在这里告终,你甚至在《第一滴血第三集》里,可以发现在这个段落,连光荣生还风格的配乐都响起了,一般好莱坞动作电影在此时都准备要升起演职员名单了……
突然,兰博的顺风耳听到了骚动,他们随即发现,不死心的苏俄军队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一整支拥有战车、直升机、步兵与机动部队的军队,要杀两个人,嗯哼,真是合理。就在绝体绝命的此时,一群阿富汗反抗军骑着马、举着枪、带着迫击炮前来拯救他们……
之后兰博跟反抗军一起并肩作战,在众多死伤之后,兰博爬上了苏联战车,撞爆了万恶老毛子。一切尘埃落定,当特劳曼与兰博准备踏上归程,反抗军询问兰博是否愿意留下,连村子里的小男孩也痴痴地希望兰博能待在这里,兰博迟疑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离开。
上头这一段结局是史泰龙后来补上的,这一段不只是加上最后直升机撞战车的高潮而已,更重要的是,加深了阿富汗圣战士坚决抗俄的决心,结尾兰博甚至还考虑了几秒钟,要不要加入这个圣战士大家族。更讽刺的是,看起来这里似乎真的是最适合兰博的新家:他们接纳他、而他们需要兰博一起打倒眼前的高墙。


在这个删除结局里,兰博最后选择留下,这部电影向阿富汗投以极大的怜悯温情,在电影片尾还加上了特别字幕:“这部电影献给最英勇的阿富汗人民。”
如今看来,处处讽刺。
在911事件后,美国和阿富汗势同水火,往后20 年,“圣战士”逐渐变成西方世界最厌恶的名词,因国际情势变动,《第一滴血第三集》变成了最尴尬的兰博电影。


《第一滴血第三集》继续强化兰博作为捍卫弱者的战士形象,只是没想到,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弱者,今日的朋友通常都是明日的敌人。身为一介战士的兰博,这次真正无仗可打、无家可归。
就在《第一滴血第三集》票房惨败、口碑争议、后来还被迫与911 事件扯上关系之后,这个曾经是票房奇迹的电影系列,就此湮没20 年。
《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是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试图改变《第一滴血》(First Blood)系列的作品,他想让兰博从创伤后症候群老兵,转型为捍卫弱者的铁血战士。


为此他更改了片名,使电影更加聚焦于约翰兰博本人,而非他脑中的梦魇。这点改变直到兰博第四集《第一滴血4》(Rambo)仍然持续,但你可以发现,第四集并不叫“兰博4”(Rambo IV),而是简简单单的“兰博”两字而已,这某种程度上呈现史泰龙想要回归初心的本质。
史泰龙经典动作电影系列《第一滴血》2008 年推出的第4 部续集英文片名《Rambo》已不见血,转型意味浓厚。
无论正面海报还是背影海报,都是“兰博”(Rambo)。
相隔20年的续集,用兰博的血与泪堆叠而来
这部电影原本应该被叫做《约翰兰博》(John Rambo),但是在电影公司要求下,最终只剩下了Rambo 一个字:这个系列的年月已经太过漫长,电影公司觉得许多观众,已经忘记了我们的兰博本名是约翰了。
2008 年上映的《第一滴血4》的时间设定与真实时间相同,自1988 年的《第一滴血第三集》上映之后已过了20 年。在第三集最终,已经舍弃大美国故乡的约翰兰博,似乎已经连愤怒都失去了。


我们在《第一滴血4》里看到的他,已经独自在泰国丛林里生活20 年,他没有妻小或任何情感关系,以捉蛇、船夫、偶而当当导游等工作维生。
他不只舍弃了美国,甚至几乎已经舍弃人生。直到一队热情的传教士团体找上他,希望他开船载他们沿着萨尔温河逆流而上,深入缅甸援救被贪腐军队压迫的人民。
《第一滴血4》:偶尔当当不洒网的渔夫
兰博在这20年来看起来过得并不好,兰博电影也是。它曾经是卡洛可影业 (Carolco Pictures)当家王牌电影,但卡洛可影业最后无法活得比它的造物还长──卡洛可影业于1995年破产,《第一滴血》系列就此在好莱坞拓落飘零。
1995 年电影《割喉岛》是卡洛可影业收山前最后一部发行的作品,这部该死的电影摧毁了卡洛可一代王朝。


2年后,米拉麦克斯影业 (Miramax)买下了它,意气风发地,准备在1998年开拍《第一滴血4》。
但这次喊卡的却是史泰龙本人,他宣称已经不想再拍任何动作电影,这让米拉麦克斯影业感觉宛如受骗——好像买了一个空壳子。他们一方面继续与史泰龙沟通,一方面想找其他动作天王替代史泰龙成为兰博——如果当时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没有被困在《大开眼戒》(Wide Eyes Shut)仿佛无穷无尽的制作期之中,也许他会是个好兰博,嗯,大概吧。
从洛奇到兰博,《第一滴血第三集》之后的史泰龙一度不想再演出动作片,而留有像是1992 年《母子威龙》这样的作品。
1992年的《母子威龙》( Stop! Or My Mom Will Shoot )是史泰龙少见的恐怖电影。
他是史泰龙,不是各种肌肉战警
米拉麦克斯也清楚,没有史泰龙,没人会想要看兰博电影。问题是,历战老兵的心境已经高挂免战牌。1996年史泰龙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表示,做了20年的动作天王,这些打打杀杀的电影已经让他内心“空虚不已”。他已经厌倦观众与好莱坞都只当他是一团肌肉,把这团肌肉放到水银炸弹上,就变成了《魔鬼专家》( The Specialist );把这团肌肉丢到未来去,就变成了《超级战警》( Demolition Man )或《超时空战警》(Judge Dredd) ——看看这两部电影连片名都如此雷同。
他想要逃离“在一堆垃圾里演完戏之后再换到另一堆垃圾去”的生活,他想要摆脱“爆炸动作肌肉天王肌肉棒子”的形象。
洛奇与兰博这两个大银幕形象太过经典,史泰龙日后演出的电影如《魔鬼专家》、《超级战警》、《超时空战警》都出不了肌肉硬汉这个框架。
仿佛迟来的中年危机,史泰龙在50 岁前后面临了职业倦怠的高峰期,观众嘲笑他的电影每部都是“战警”,但他的内心挣扎并不比这些嘲笑难熬。
他已经在40 岁之前,就赚进能过着尊贵华美生活的大把片酬。但这世界需要一个肌肉英雄,好莱坞永远需要一台硬汉ATM,连观众也口中嫌弃身体诚实的需要他,兰博也需要他,但他内心真的无法回应这些热切的索求了。


史泰龙、阿诺史瓦辛格以及布鲁斯威利斯等肌肉派动作影星曾合伙开设“好莱坞星球餐厅”。
90 年代这几位天王合作了好莱坞星球餐厅(Planet Hollywood),这间上市餐厅一度市值高达25 亿美金。
史泰龙50岁前的1995年10月,可以说是个分水岭,《刺客战场》( Assassins )是动作片大导李察唐纳 (Richard Donner)的电影。只要看到唐纳的名字,就代表着爽快与刺激,但这部电影其实也不太唐纳,没有他过往电影里那些正邪不两立的对决气氛。
本片中,史泰龙与饰演反派的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建立起一种亦敌亦友亦师徒、甚至有些暧昧的奇妙关系,让女主角的茱莉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彻底变成一个超大电灯泡——这些变化当然都是因为两位编剧的设计,当年还默默无名的华卓斯基兄弟,完成了好莱坞对吴宇森黑道电影最精彩的一次无痛转译。
《刺客战场》里的史泰龙温柔地像只大猫咪。
最不刺激、“最不史泰龙”的史泰龙电影,从《刺客战场》之后陆续出现,像是《警察帝国》( Cop Land )或是《十万火急》( Daylight ),这些电影的海报上都有大大站在主位的史泰龙,但是他在这些电影里,不是担任配角,就是担任不完美的残缺主角──可不是断只手那种残缺,而是道德上的残缺。


史泰龙希望这些电影能让他“洗尽铅华”,正如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自动作天王渐渐转型为编导时,拍摄了一些类似《黑心猎人》( White Hunter Black Heart )此类颠覆英雄形象的电影,史泰龙也希望戏路上的转变,能让观众能见识到他没有肌肉的那些部分。
擂台灯光再度亮起,《第一滴血4》复活有望
这条路没有那么好走, 1995年至2003年间,史泰龙从剑走偏锋,渐渐转为只能当偏锋——只能配音演出、在外国电影里插花、或演出搞笑角色(还是配角)。
最后在中断演艺工作近3年之后,已届60高龄的史泰龙推出了《洛奇:勇者无惧》(Rocky Balboa)宣布复出好莱坞。
而此时,《第一滴血》系列电影的权利,也已经流转到了千禧年影业 (Millennium Films)手上。兰博终于重出影坛,代表着《第一滴血4》有希望复出了。


2007 年的拳击电影《洛奇:勇者无惧》是“洛奇”系列睽违16 年的第6 部系列作。
整体来说,史泰龙在50 多岁的十年期间,仿佛飘零在好莱坞的幽魂,大家都认识他,却仅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模糊形象。他算是“过气”与“晚节不保”的最完美象征,却没有太多人愿意思索他这些另类演出的内心历程。


如同《警察帝国》,当年被认为是集结劳勃狄尼洛 (Robert De Niro)与哈维凯托( Harvey Keitel )等一干演技派的大作电影。还很年轻的编导詹姆士曼格 (James Mangold)事实上交出了非常细腻的成品──多年后他拍出了《罗根》(Logan)。而史泰龙的演出亦算可圈可点,他还特地增肥以符合小镇警长的气质。


但是,《警察帝国》却一直被认为是史泰龙的过气之作之一,直到多年后,众多评价才还给这部电影一个公道。


史泰龙就是兰博,兰博不能没有史泰龙,如今史泰龙已经拔刀现身,最后只有他能让兰博找到新生命。在好莱坞失意十年的史泰龙,决定让兰博尝到跟他一模一样的痛苦──重新做人有多痛苦?《第一滴血4》里兰博就要知道了……(未完待续,欢迎收藏!)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7-1 06:29 , Processed in 0.264895 second(s), 5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