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还记得,在去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出了一件大家都特别不愿意看到的事。有影迷曝出,参加展映胡金铨影片《空山灵雨》是90分钟版本,而影片原长120分钟,北影节放映的版本删减了将近30分钟。
电影节放映删减版电影,这则消息一经曝出立即引起网络群嘲。根据北影节组委会的解释,电影节并未对影片作出删减,而是原拷贝就是如此。经过一番求证后,我们知道了这个90分钟的版本是在1991年影片香港重映的时候,出品人胡树儒操刀剪辑的版本。
北影节确实未曾删减电影,但这个香港版本在电影圈的名声其实非常臭。胡树儒称“12年前拍摄的片子,节奏不及现代影片明快,因此把许多风光片的镜头剪去”。当时,胡金铨的大弟子许鞍华为影片捧场,但得知影片删减情况之后,表示不愿评论。
北影节当时放映的是未经修复的版本,画质十分粗糙。得知《空山灵雨》当时正在台湾国家电影中心进行修复之后非常开心,特别是在看过胡树儒的香港删减版之后,就对真正的原版电影更加期待。
去年《空山灵雨》修复版在金马影展上首映之后,我就一直期待着能够尽快在内地的影展上看到。
电影先去了香港台湾影展,出演了大量胡金铨作品的石隽老师出席了活动。之后,又来到了北京,终于看到了这部杰作至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1、
不管怎样讲,胡金铨都是20世纪香港最重要的武侠片导演。他的电影不同于香港同时期的商业武侠片,不追求商业片的效果,而传递一种中国传统的禅意。
胡金铨作品中最令人着迷的是各种走路,他能够把走路拍出一种中国的古朴意境。比如《空山灵雨》开篇的五分钟,全部都在走路过程中。导演在运镜上就独具一格,镜头在远景、近景特写和中景之间不断切换,时而用精致的框景,时而云雾缭绕,镜头的组接之间自有一股山水之间的灵动所在。
而结合全片的故事来看,上山又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因为,在后面的故事中,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都会在佛性中得到升华。翻过头来再这组看似冗长的镜头,甚至能看出关于过程的暗喻,学佛如登山,顿悟的过程便是磨炼。
之后进入寺庙之后,在方寸之间,胡金铨用各种不同节奏的走路来进行表意。徐枫饰演的女飞贼在闪转腾挪之间,一座迷宫一般的庙宇呈现在大银幕上。胡金铨不仅仅用来增加悬念,而更用道路暗喻顿悟之路的常常容易深陷迷途。
在中间,胡金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各种不同的走路,飞贼的走路,酷吏的走路,大师的走路与和尚的走路,每个人物的走路都有不同的方式。飞贼的闪转腾挪,大师的四平八稳和贪官污吏的蝇营狗苟,走路塑造起了这些人物的性格。
最后半个小时在树林中的打斗戏十分精彩,说是打斗戏,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被用作你追我赶的追逐,说到底和拍走路是一个路数。在追逐中,每个人的人物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阴险狡诈之徒,亦有正义之士从天而降,扫平障碍,层次丰富而鲜明。
这就是为什么《空山灵雨》的删减版特别令人讨厌的原因,因为在这些走路和风景中,藏着胡金铨电影禅意的美学和叙事表意手段。
2、
《空山灵雨》中可以看出,胡金铨剧本的叙事方式明显地受到传统戏文的影响。首先是寓言化的人物性格,形象而单一。他的形象在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设计与行为动机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即是所有行为都严格遵循人物性格而来,放在整体来看绝对不会有任何的不合理之处。
比如对徐枫饰演的女飞贼是全片塑造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整个人物的故事线是成长的,但这种变化看起来并不生硬,因电影本就没有将角色设定成为一个坏人的形象,而相反,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形象。这种我行我素,不在传统的道德约束范畴之内,因此人物从始至终不变却又在最后一刻顿悟丝毫不显得生硬。
三位师兄弟的形象各表一枝。大师兄和二师兄作为反面形象,是权位争夺的中心,整个故事也由这两位展开。而第三位师兄佛法修为已经到达了“涅槃寂静”的境界,修为甚高。三位徒弟打水的情节里,前两位师兄分别用了各种方式打水。而三师弟则“清者自清”,其心境上真正达到了清静之所。
《空山灵雨》是胡金铨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整个华语电影历史上,这个2k完整版修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依旧有缺陷,比如采用的香港胶片保存并不完好,部分画面会出现偏色,但这依旧是这部影片至今为止最好的修复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