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here: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对于许多出生在那个年代之后的年轻人来说,那个未曾经历过的时代,却在脑海中闪闪发亮。
这样的感受,源于第五代导演们镜头下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勉强拼凑起一些画面:白色衬衫、校园的草坪、穿梭在胡同里的自行车、诗歌和恋爱……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诗意,使得这种蓝天草地、白衣的意象颇有些向往与追求自由的意味。
这样的向往,也源于那些传唱至今的旋律:“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想起了纯真的年代,你给我最初的伤害”、“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跨越漫长的岁月,这些来自校园的民谣,却带着最真挚又懵懂的心,走入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记忆。
校园民谣的八十年代老狼 叶蓓
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从亲历者口中,听到更多关于那个年代的种种细节。似乎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回忆过程,也永远能够滔滔不绝地讲上三天三夜。
高晓松曾经不无矫情,又带着点骄傲地说,现在已无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社,还有女生们收集的写满小诗的书签,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彪悍的风情。
那时,即便像清华这样的工科学府中,校园明星们也并非学霸,而永远是那些留着长发,抱着吉他的男孩。
叶蓓 老狼 高晓松
若要从再往前追溯,也许这股音乐之风,在二十世纪初便有了端倪,那时的赵元任、刘半农这些文化名人,都不乏一些国外曲调填作新词的音乐作品,成为了最早期的校园歌曲。
到了八十年代,个人理想主义愈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诗潮翻涌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将自己的热情倾注于书籍和音乐。
此时在宝岛台湾,以叶佳修、罗大佑等为代表的校园民歌,也开始传入祖国大陆。校园里,一夜之间多了许多抱着吉他读着诗,在树下风中歌唱的年轻人,而这些未经电流整合的声音,奠定了校园民谣纯真、质朴、自然的基调。
罗大佑《之乎者也》
诗言志,歌永言。八十年代的诗和歌回归到自身的前途、理想、爱情,这种唯美主义的诗一般的人文气息,同时也出现在校园歌手的身上——他们的歌或感时伤怀,或叹息青春,或诉说爱情,但无一例外,都是毫无功利色彩、完全源自内心的创作。
从理想主义的终结,到一个文化符号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看,90年代初是校园民谣的一个重要转折。
有人说,当海子卧倒在山海关的列车下之后,一批文学青年们,再一次对自由与理想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带着幻灭感和推到重来的勇气,所带来的,恰巧是一种有别于以往的变化。
1994年4月,一盒名为《校园民谣I》的磁带由大地唱片发行,成为了校园民谣开始从校园走向市场的标志。
那是一盒记录了1983年至1993年十年间的校园音乐文化的专辑,《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青春》……
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佳作,带着校园的青春和热烈扑面而来,似乎一夜之间便唱遍了大街小巷;
老狼、丁薇、郁冬、沈庆、景岗山……这些名字,也从校园中的明星,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1995年春晚,老狼演唱《同桌的你》
自此,“校园民谣”这个崭新的名词,也随着专辑的发行而第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什么是校园民谣?一切可能都诠释都蕴藏在那张《校园民谣I》收录的十一首歌里。也许校园民谣不仅仅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式,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
沈庆与同事小迟 摄影:高原
那时候的黄小茂、高晓松诸人,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创造一个流行音乐的历史。在这个校园民谣的鼎盛时期,沈庆是一个不能跳过的名字。高晓松、老狼和叶蓓的《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在沈庆那里得到了呼应,他的《青春》、《岁月》,让校园民谣在歌唱青春与岁月的同时,多了些九十年代初的年轻人彷徨面孔的写照。
当校园民谣离开校园然而,凡事由盛及衰,仿佛是一种定律。
青春短暂,那些歌唱着青春的歌手们,也注定要成长、老去。当他们告别校园,走出校门,相继成为了职业歌手,随他们一同离开了校园土壤的校园民谣,也渐渐地改变了模样。
2000年,水木年华在水木清华的土壤中出世,从《蝴蝶花》到《一生有你》,这个理工科音乐组合,在二十一世纪初触网络的一群大学生中迅速地传播,甚至拯救了萎靡已久的校园民谣。
又隔数年,珞珈山下的《玻璃杯》、《樱园梦》等,如夏日清风,但终难逃昙花一现。曾经的校园民谣中坚力量,或投身电影、或另谋他业,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名字,渐渐地消失在巨大的音乐洪流中,只是偶尔在歌唱类的综艺节目里,听见那些遥远的歌声。
老狼和高晓松在《歌手》同台
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当年的创造者和亲历者们即便在二十年后已人到中年的年纪,身上也依旧保留着校园的特征。用一句十分网红的话说,他们“归来依旧少年”,但不如说,他们成长在单纯浪漫的环境下,甚至始终不曾被社会化,也从未老去。
“校园民谣”,仿佛也和他们的过去一样,成了只属于那段岁月的特有符号,随着时光一同被尘封,再无后来者。
把青春唱完老狼 摄影:高原
2015年,高原记录中国摇滚黄金十年的摄影集《把青春唱完》出版,令人唏嘘感叹的同时,我们突然发现,那个时代,原来也已经成了一个需要被总结的时代。
如今回看校园民谣,与今作比,它的时代意义、生存空间和市场价值,都无法到从前。
穆旦的《智慧之歌》 说得最为贴切: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毫不掩饰的对于理想的真诚,感动了现在的我们,不管是对于爱情、对于事业,还是对于人生,都能从那里听出向上的情怀。
尽管校园民谣身上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它同时联结着青年们“看命运变化无常,体会这默默忍耐的力量”的共振。
尽管已不再年轻,但他们依旧在歌唱着青春,用一生把青春唱完。
而关于这个时代的民谣,关于校园民谣的下文,答案仍在风中飘扬。
【文/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