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让答题套路见鬼去吧
(原创)王小弘
刚刚结束的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很明确地宣告:让答题套路见鬼去吧!那些还陷在学习答题套路里的同学,要赶紧调转学习方向;那些还把答题套路当成宝贝一样贩卖的老师,赶紧收手,不要再误人子弟了。
所谓答题套路,就是将阅读题的各种题型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将每一种题型制定答题套路,应该用什么样的套路表达的结构,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答,一套一套的,貌似在解决问题,其实是花拳绣腿搭架子,几乎没有实战价值。它曾经在高考答题中流行过一段时间,误了很多子弟,后来高考改革了,重视语文素养的考核了,它就被淘汰了;然后摇身一变,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流行起来,又误了一大批子弟,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也改革了,也开始重视语文素养的考核了,它又被淘汰了。仿佛可以预见,它即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流行开来,要误人子弟三五年之后,最后被彻底淘汰。
它为什么能流行呢?就是因为它的架子搭得好像很全面很科学的样子,非常能骗人,但实质上没有什么用处。打个比方:教一个孩子吃饭,把应该用哪个手拿筷子、应该用哪几个手指来捏筷子、夹菜时要用多少牛的力、一嘴饭菜塞多少克为适量……都定出模版套路,告诉你是几代人科研的结果,看起来又全面又科学,你想教会孩子吃饭吧,交给我,每一项我收你多少钱,保证把你孩子教会,——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话。但如果把这种思维放到一些有专业壁垒的领域里,大部分人可能不懂内行,那就不仅不会笑,而且会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深陷其中,顶礼膜拜,不可自拔。想想曾经有那些气功大师,可以远程发功控制人的身体和灵魂,甚至可以控制大气变化,当时也是红极一时,受到无数人的追捧,现在科学发达了,回望时才发现是个笑话。
阅读分析的答题套路,也是这样的一个笑话。同样是个笑话的,还是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对所谓“大语文”的宣传。关于“大语文”,有另文专述,可搜索“疯掉的大语文正在贻误后学”(那篇文章动了很多人的蛋糕,百度已经搜不到了,这个公众号里暂时还在)。阅读答题套路这个笑话讲得有点沉重:它不仅让很多孩子用套路取代了分析,用模板取代了推理,思维僵化,思辨受损,对思维发展是有严重负面影响的;也让很多老师疑惑重重,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套路教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已经将套路都背下来了,为什么阅读考试还是会被扣很多分?
为什么有些老师也会迷信它?是因为阅读分析的教学,实在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可以说是“三无”境地。无理:没有能落地开花的理论支持;无法: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无技:没有能自如驾驭的规范技术。
但其实阅读分析的本质谁都明白,就是读懂文章。只不过现实的困境是:一篇文章拿到手,有些人自以为读懂了,其实没有读懂。美丽语文课的教学理念里经常强调“读懂文章”的内涵:不仅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能读懂文章的主题意味、逻辑情理、人物形象、细节艺术、语言技巧、结构技术、修辞手段等等。这个读懂的能力,是一个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事入理、由情入境的过程,聚沙成塔,跬步千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学习,没有捷径。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
那为什么现在说答题套路又被初中淘汰了呢?有事实为证,来看这次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几道阅读题:
1、什么事情让外婆决定领养猫大妮?请根据第2段内容概括。(4分)
2、从“我”父母见面到生下“我”,猫大妮起到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概括第9段两处“开心”的原因有何异同。(4分)
4、如何理解第14段划线句?(4分)
你会发现,这四道阅读题全部是对文本的内容、逻辑、情感、思想的分析,没有任何答题套路能用得上。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高考作文题命题的文章,说很多人抱怨高考作文命题刁钻古怪,原本不是命题本身的怪,而是僵化应试教学本身是个怪胎,遇上了一个套路模式套不上的作文题,反倒认为命题的怪了。现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推广后,语文考试的阅读分析命题方向也有了很大变化,也是听到铺天盖地的抱怨,其实本质也是这样:原来套路化模式化答题的教学本身是一种错误教学,现在拨乱反正,结果那些已经形成错误惯性的,适应起来就相当困难,就要抱怨了。其实仔细看这四道题,即使没有看文章也能判断,如果看得懂文章,回答这样的题目是在最基础的阅读分析能力范畴内。
让答题套路见鬼去吧,这样才能走上语文学习的正道。为这次期中考试的语文阅读分析命题点赞!